上外學者金鋒:疫情激發歐盟強烈生存意志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金鋒:疫情激發歐盟強烈生存意志

●●●●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歐洲。疫情加速了歐盟的危機,也給了歐盟走出危機的歷史機會。整體上看,若把歐洲至今的抗疫分為上下半場,可以說,上半場疫情把歐盟推到生死存亡的邊緣,而下半場的歐洲正在驚醒,有可能起死回生。

27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歐盟在疫情到來之前就已陷入空前危機:英國脫歐給聯盟帶來劇烈創傷,不僅給歐盟的預算捅了個大窟窿,也激起了對歐盟價值的新一輪懷疑。2月底、3月初疫情在歐洲暴發,彼時的歐盟沒有發出災難來臨的預警,沒及時向意大利等重災求救國家伸出援手,沒能有效應對成員國之間封鎖物資、關閉邊界的混亂局面。

筆者在與歐洲學者交流時一再聽到失望的聲音:大疫肆虐,大敵當前,布魯塞爾不見了,疫情可能成為歐盟“棺木上的鋼釘”。一位德國知名作家說,早就看到疫病危險,但歐洲就是視而不見,沒有做好準備,甚至在疫病出現後缺乏防疫物資和檢測工具,“政治家們太幼稚”。看到中國採取大規模果斷措施抗擊疫情,歐洲還認為威脅只是在遙遠的東方發生,甚至認為中國的防疫措施“用力過猛”:不應該封城限制人們的行動自由,沒必要人人戴口罩,不能用大數據協助防控,不應引起人們的恐慌。直到2月初,還有權威的歐洲研究機構和專家相信,新冠病毒的危險度遠低於流感。

可以說,抗疫上半場歐盟措手不及,儘管危機早已經被看到,但疫情仍像是“突如其來”,將歐盟推入生死之地。

疫情暴發讓歐洲遭受“致命一腳”,以至於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申格爾形容疫情已經觸及歐盟的生存問題,“不僅要救人,還要救歐盟”。

隨著危機加劇,作為歐盟傳統支柱的法德軸心開始在磨合中發揮作用,馬克龍總統一如既往振臂高呼,歐洲處於“真理的時刻”,要有更多雄心和更大勇氣,為歐洲奠定新的基礎;默克爾總理理性冷靜,表示歐洲抗疫和恢復經濟需要財政支持,德國準備為此“做出顯著貢獻”,歐洲在危機時刻要團結一致,展現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觀察家們稱,法德兩國和它們的領導人如此不同,但它們又能這樣不情願地開展互補合作。而恰恰這種不情願的合作可能更是成熟的合作,這是歐盟生存下來的基礎,也是德法實現各自全球影響力的前提。而且,與美國試圖壟斷新冠疫苗不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要求就疫苗進行全球共研共享,美歐之間的抗疫主張和由此展現出來的道德品質顯然不同。

如果疫前的歐盟更多時候是個“好天氣俱樂部”,遭受著疫情衝擊的歐盟則要歷練出承受暴風驟雨的生存能力。對現在的歐盟來說,活下來是關鍵。基於這種視角,可以把上月歐盟峰會通過的一攬子拯救計劃看作歐洲抗擊疫情下半場的開始,5400億歐元的投入不僅僅是財政和經濟問題,也象徵著歐盟強烈的生存意志在萌發,進一步抗疫和振興歐洲經濟的措施還將陸續出臺。德國將在下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危機制度建設將作為振興歐盟的重要內容受到重視和推動。危機是產生凝聚力的催化劑,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危機給了歐盟重整一體化進程、深化制度改革、提升整體活力和實力的時機。

一般預測,疫後的世界格局將更加紛繁複雜,無論願意與否,可能更加猛烈的大國之爭勢必波及歐洲。自身的利益和悠久文化的驕傲讓歐洲難以順從任何一方,生存,並在大國紛爭中發揮“中間人”作用,已經是布魯塞爾和歐盟主要成員國首都越來越熱議的共識性話題。的確,世界的和平真的需要一個能夠勝任“中間人”角色的歐洲,而這首先得是一個團結和有力量的歐洲。歐盟的政治和社會精英們需要清晰地意識到並緊緊抓住疫情危機給予歐盟起死回生的歷史機會。這個歷史機會可能很短,可能隨著疫情的結束便消失不見,可能危機一過一切就又回到喋喋不休的從前。

作者金鋒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

來源 | 環球時報

相關閱讀

□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姜鋒:疫情加劇,德國還能再淡定嗎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姜鋒:呼喚合作抗疫東亞模式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陳壯鷹:瑞士成歐洲“孤島”,嚴重疫情下孤軍奮戰

解放日報 | 上外學者陳壯鷹 金淑琴:德國全面實施口罩強制令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上外學者程彤:新冠疫情下中國非通用外語人才培養指要

光明日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攜手抗擊疫情 進一步提升金磚國家公共衛生合作

□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首次大規模疫情,歐盟協調受考驗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全球“因病相依”,狹隘自保觀要不得

上外學者章玉貴參加鳳凰衛視“萬眾一心 抗疫阻擊戰”特別節目,分析疫情對中國三大經濟圈的影響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章玉貴:非常時期,美歐再啟“國有化”藥方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廉德瑰:疫情將重塑歐美與亞洲關係

光明網 | 上外學者張紅玲:疫情歧視的社會心理解析與應對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廣大 王玲寧:守望相助 打造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程亞文:如何應對境外抗疫的新挑戰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麗蓉:“種族歧視病毒”是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的最大路障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馬麗蓉:加強抗疫的 “中國敘事”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錢皓:同為聯邦制國家,加拿大疫情為何比美國輕得多

光明網 | 上外學者張鵬:防控疫情亟需各國將主權級資源轉化為直接行動力

《文匯報》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國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

中新社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勿讓全球防疫出現“雙輸”

戰疫@慕安會丨上外學者湯蓓: “上醫醫國”,經濟鏈條暢通才能保障全球抗疫

上外學者湯蓓@文匯講堂:新冠肺炎的PHEIC警報4月底能否解除?中國帶頭支持世衛,全球抗疫會否減少彎路?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湯蓓:若對新冠病毒認知不充分,“群體免疫”就無從談起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湯蓓:甩鍋疫情惡化之責、掩蓋黨爭——特朗普汙名化疾病的政治私利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汪段泳:我們為什麼因為“撲朔迷離”的非洲擔憂?

東方網 | 上外學者汪段泳 王玲寧:新冠疫情非洲蔓延 國際社會擔憂為哪般?

人民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面對不安的世界,中國更要定力與擔當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中國能贏得世界讚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聯合早報 | 上外學者鄒志強:疫情裡的中東難民群體

新民晚報 | 上外學者陳越洋:阿拉伯國家智庫為中國抗疫點贊

伊拉克《晨報》| 上外學者陳越洋:阿拉伯各國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等多重考驗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會花 王玲寧:共同抗擊疫情,推動中國—中東歐17+1衛生合作更上層樓

中國網 | 上外學者閔捷:合作抗“疫”踐行新時代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趙璧:新冠疫情——英國“心理脫歐”的“助力”還是“阻力”?

東方智庫 | 上外學者趙璧:12周扭轉英國疫情?——政治家約翰遜可沒這麼說!

新民週刊 | 上外學者趙璧:身在英國的我,看清了首相約翰遜的防疫“真面目”

東方網 | 上外學者趙璧:英國真的放棄“群體免疫”了嗎?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趙璧:英國抗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東方網 | 上外學者趙璧:約翰遜因病“缺席”,拉布能抵擋多久?

文匯網 | 上外學者趙璧:英美能靠大規模的抗體檢測“抄近道”嗎?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弘源:疫情影響下,英國能否順利“協議脫歐”?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沈贇璐:“三不”消極抗疫 或置瑞典於險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沈贇璐:瑞典“群體免疫”的神話還能延續多久?

新民週刊 | 上外學者沈贇璐:瑞典即將在5月迎來群體免疫?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毛蕊 王玲寧:波蘭暫禁外國人入境,全國停課關閉文娛場所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付博銳:“新冠民族主義”抬頭,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新挑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瀚浥:疫情當前,印度面臨哪些挑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金鈺:日本為什麼堅持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

東方智庫 | 上外學者陳藝心:疫情發酵,黨內初選佔優的拜登會贏嗎?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路遙 郭可:新冠疫情對國際傳播格局的五大影響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高健: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王玲寧 鄧惟佳:警惕全球傳播時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中國青年報 | 上外學者王玲寧:戰“疫”,公眾溝通不可或缺

學習時報 | 上外學者王玲寧 等:發揮傳播功能有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澎湃新聞 | 上外學子:數據解讀中國的輸入型病例都來自哪裡

上外學者俞祖成:疫情防控 需要健康“守門人”

上外學者俞祖成:儘快構建城鄉基層社區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林光志:面對疫情,日本應急管理如何實踐“人文關懷”?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關懷疫情下的脆弱群體,社區在行動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敏:臺灣地區的早期反應與中期措施,當前局勢可控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疫情期間,志願者活動為何陷入低迷狀態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以社區為主體的脆弱群體關懷機制

文匯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社區共同體意識的再認識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王金鈺 俞祖成:如何理解日本針對疫情危機的“緊急事態宣言”

聯合時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社區公共危機管理長效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地方公共衛生危機應對機制中的聯防聯控

中國社會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疫情危機後社區人際裂痕需要重視和彌合解放日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等: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需重心下移

上外學者金鋒:病毒肆虐,全球化意外“躺槍”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王煜阿聯酋疫情親歷記:抗疫措施可圈可點

上觀新聞 | 上外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趙婧:阿拉伯兄弟這樣詮釋“患難見真情”

环球时报 | 上外学者金锋:疫情激发欧盟强烈生存意志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我知道你“在看”我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上海外國語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教育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