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挖中國牆腳?臺媒幸災樂禍的嘴臉令人不齒

據彭博社4日援引知情人士的報道,印度正在開發一個空前遼闊的土地儲備,用來吸引外企離開中國到印度。有多遼闊呢?彭博社稱,面積接近盧森堡的兩倍。歐洲小國盧森堡的國土面積是2500多平方公里,兩倍也就是5000多平方公里。

印度要挖中國牆腳?臺媒幸災樂禍的嘴臉令人不齒

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這是印度當局為了國家發展而推出的一個無比巨大的手筆。要知道,在印度,土地問題是外國投資面臨的最大障礙,之前因為它,攪黃了很多大項目,也致使印度過去這些年吸引到的外國直接投資總是上不去。要是土地問題能解決,無異於搬掉了最大的一塊攔路石。

據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這個開發區包括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等州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現有工業用地。為了推動這件事,印度聯邦政府正在和各邦地方政府協調合作。據稱,印度聯邦政府親自挑選了10個重點領域以全面促進製造業的發展,它們是:電氣,製藥,醫療設備,電子,重型工程,太陽能設備,食品加工,化學和紡織等。

據知情人士說,預計這項吸引外資的詳細計劃將在本月底完成。莫迪首相於4月30日舉行會議,討論如何採取快速策略吸引外國投資者。 印度南部邦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已經與來自日本,美國和韓國的多家公司聯繫。

印度要挖中國牆腳?臺媒幸災樂禍的嘴臉令人不齒

彭博社在報道中提了一句,由於疫情,一些外國投資者正在考慮從中國撤走。這被認為是印度出臺這項雄心勃勃的吸引外資計劃的背景。

這個消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印度交通部長尼丁·賈德卡里近日在一場企業家網絡會議上說的話。他說,鑑於目前存在強烈的仇視印度“北方鄰國”(中國)的情緒,敦促印度企業利用這個機會生產那些印度嚴重依賴中國的產品。他還稱,由於“對中國充滿仇恨,沒有人願意與中國打交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想要中國的任何商品”。美日都有將企業向中國以外國家轉移的動作,這對印度是個絕好的機會,要求印企業界努力吸引那些想移出中國的企業赴印投資。

當然,賈德卡里的話基本都是胡說八道了,但還是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和彭博社這一次的報道形成印證。看來,印度至少是想在疫情大變局中有些動作,或者是已經開始了一些動作。值得一提的是,這則消息在國際輿論場上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度,只有幾家臺灣媒體帶著一點幸災樂禍的語氣轉述稱,“印度提供盧森堡兩倍大土地,吸引跨國企業離開大陸”。

每次看到臺灣媒體的這幅嘴臉,總是忍不住來氣。但就這件事而言,真是有點犯不上。就算這件事是真的,就算印度真是抱著挖中國牆腳的想法,搞的這件事,我可以在這裡跟同學們打個賭,它一定搞不成。立此為憑!

印度要挖中國牆腳?臺媒幸災樂禍的嘴臉令人不齒

為什麼呢?第一,印度沒經過土改,土地徵收問題基本就是一個死結,雖然莫迪雷厲風行,敢做敢幹,也不可能解開這個死結。如果彭博社報道的這個事屬實,那最後的結果將是紙上談兵,可操作性非常弱。

第二,此輪疫情不單單衝擊了中國,對包括印度在內的全世界造成了衝擊。在這場全球抗疫中,是中國最早控制住了疫情,而其他國家包括印度在內,沒有利用好中國付出巨大犧牲為它們爭取來的寶貴時間,暴露出種種過去被隱藏的問題。這些跨國企業沒哪一個的腦子糊塗,它們精著呢,怎麼可能做出連普通人都能一眼看見的糊塗決定,選擇離開市場更大,也更成熟的中國。

第三,由西方人刻意散播的龍象之爭零和博弈思維,確實影響了很多人,但它不能解釋,更不能指導中印交往的現實。更符合實際的情況是龍象共舞。就拿這次的事來說,土地問題也是中國在印企業面臨的障礙,如果印度真能化解,中國完全可以抱樂見其成的態度。已經具備相當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也希望打開印度市場,也希望印度政府能下更大力氣清除非市場壁壘,改善投資環境。我也絕不相信,印度決策者會糊塗到,專門排斥中國企業,做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傻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