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古堡記憶


行走在晉城,特別是沁河流域,郭峪古堡、砥洎城、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湘峪古堡、竇莊古堡、柳氏民居,這些古堡式民居集中於晉城。這種古建築奇觀的形成,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地理區位的原因。地處中原和北方咽喉要地的晉城,位於南太行,東為華北平原,向南過黃河為中原,自古以來就有"得太行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因此,晉城古堡的形成多與戰亂紛爭的歷史環境有關。從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長平之戰秦趙對壘、白起屯兵,堡寨林立,到宋金時期的八字軍抗金兵寨,再到明清時期的古堡,體量、形制發展日益壯觀宏闊,遂有"一家居一城,一城如一國"之勢。晉城古堡群歷經數百年雕琢,斑駁滄桑,通體蒼黃,坐落於山野之中,與太行山自然風光渾然一體,猶如天成。人文與自然景觀和諧相生,散發著濃郁的鄉野氣息,或古樸,或華麗,或凝重,靈秀而大氣,沉穩而雄健,與福建土樓群、廣東開平碉樓群一樣,皆為地域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綻放的古建築奇葩瑰寶,令人讚歎。

山西晉城,古堡之城,為什麼?只因它擁有世界上最獨特最美的古堡群。與中國其他地區同類建築相比,晉城古堡修建年代久遠數量龐大,空間形式獨特,文化脈絡完整,時間截面清楚,歷史地位特殊。 晉城現存古堡54處 多為明末清初時期修建,大部分維持著歷史形態,延續原有的生活功能, 是“活著”的遺產有著生動起伏的呼吸 。這些散落在古村落的城堡,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同時具有景觀價值與美學價值。據統計,晉城具有整體保護開發利用價值的古堡16座,其中相對保存完整的有8處: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竇莊古堡、郭峪古堡、柳氏民居、上莊古堡、郭壁古堡、砥洎城除此之外,晉城還有良戶、大陽、周村、石淙頭、屯城、上伏、南安陽、洪上村等形制猶存、古風依然的古堡式村落;有王村古堡、陟椒劉家大院等院落性古堡……這些在明清時期形成的北方最大的古城堡群,在中國北方十分罕見,展現了晉城歷史上曾經輝煌的一幕。

1、湘峪古城

位於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大約50公里左右的鄭村湘峪村,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的故里。

留住古堡記憶

湘峪古城

2、郭峪古城

位於陽城縣皇城相府旁邊300米,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有著獨具特色的明清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有"中國鄉村第一城"之稱。

留住古堡記憶

郭峪古城

3、天官王府

位於陽城縣,是明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戶、吏三部尚書王國光及其家族建造的大型建築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是國家AAAA級景區。

留住古堡記憶

天官王府

4、皇城相府

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陳廷敬的故居。近幾年在國內外都特別有名。

留住古堡記憶

皇城相府

5、砥洎(jì)城

建築在一座小山上,其南接村鎮,北臨沁河,三面環水。從遠處望去,堅如磐石的砥柱挺立,所以名字叫砥洎城。創始年代不明確,據多方資料記載,創始年代應該在明末以前。

留住古堡記憶

砥洎城

6、竇莊

始建於公元969年,位於沁水縣嘉豐鎮竇莊村。竇莊城牆高三丈(10米),牆厚五尺(1.67米),周長1008步(1680米)。牆頭築有城垛、炮臺、瞭望口等。城外繞牆設置了許多藏兵洞,每個洞可容納五個人藏身。

留住古堡記憶

竇莊

7、潘家大院

位於陽城縣鳳城鎮南安陽村。現在村中明清古建築遺存比較多,院落木雕特別精美,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

留住古堡記憶

潘家大院

8、良戶

良戶村被譽為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位於高平市西部,距縣城17公里,近年來也成為當地一大旅遊聖地,獲得多方遊客稱讚!

留住古堡記憶

良戶

9、郭壁

是山西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地處沁河西岸,隸屬嘉峰鎮。在古代,這裡曾是沁河的渡口之一。距如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居遺留保存下來的建築。

留住古堡記憶

郭壁

10、柳氏民居

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境內,為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後人—祖籍沁水的陝西華昌府通判柳遇春的故居。創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沁水一處知名的旅遊寶地,為沁水的旅遊經濟發展也作出了很大貢獻。

留住古堡記憶

柳氏民居

晉城古堡大都分佈在沁河流域,積滿了靈氣、運氣、財氣,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古堡包圍著古村落,古村落包圍著古堡。一座座古村落背後隱藏著一段段與中國命運息息相關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