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露專訪CGL 合夥人 Ken Jia,一個“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

採訪的這天,Ken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在約定好的時間不早不晚,裹挾著室外料峭的寒意,他走進來,我們握手、落座,沒有過長地寒暄便直切正題。

認識Ken是從採訪中時不時迸發的會心一笑開始,而瞭解Ken來自於他對自我真誠不保留的剖白。

一位「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隨著他的講述在我們面前緩緩呈現。


谷露專訪CGL 合夥人 Ken Jia,一個“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


多一分的成績需要多十分的付出

2011年畢業至今,Ken從Researcher做起,以平均一年一晉升的速度,僅僅用了六年就在一家老牌外資獵頭公司升任Director,帶領二十餘人規模且業績亮眼的Healthcare團隊;又於2018在跨入30歲的這一年加入獵企新貴CGL,成為新晉大健康合夥人。

他無疑是周圍人眼中年少得意的代表。

但成功從來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得到,想要多一分的成績就要付出多十分的努力。

在大學裡Ken學習了四年日語,但在求職時卻發現語言專業的對口工作實在選擇有限。陰差陽錯之下,他進入獵頭行業,而且是對於專業要求極高的大健康領域,成為了一個既沒有行業知識、也沒有任何經驗的獵頭小白。

現在很多獵頭都覺得大健康這個領域有前景、後勁足,但是同樣它的門檻也很高。想要能夠真正給專業且資深的候選人合理的職業建議,甚至只是想要在交談中不露怯,都需要獵頭本身擁有很強的行業見識,以至於Ken用了「艱難」兩個字來形容自己剛成為獵頭的前兩年。

「為了更早一點擺脫小白的身份,在最初的兩年裡我花了很大的功夫來打基礎、尋求提升,不僅是向前輩請教、向候選人學習,也通過別人留下來的文檔、資料來充實自己......」

一頭扎進學不完的行業知識裡,從一無所知開始鍛鍊各類技巧,但Ken覺得自己在其中收穫最大的還是心態上的變化與成熟:從學生思維轉變為職場人的思維、從等待別人的幫助到主動承擔責任、從患得患失到坦然接受暫時的失利……

就這樣,Ken一步一步地適應了這個行業、融入了這個行業、在這個行業裡證明了自己,經歷了讓人目不暇接的變化與難題,也慢慢開始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如果打開字典去查成功的解釋——把事情做好。就這麼簡單,不需要有任何的等號,不需要和任何人或過去相比。

Ken便也如此,在他看來,遇到困難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必然,所以也不必將它們太當回事。

「現在回頭看來,一切都還算是蠻順利的,後來自然而然地走到了這一步。」輕描淡寫的言語背後,是不懈的努力與不斷學習向上攀登。


專注永遠是高效的保障

Ken是在CGL的會議室裡接受採訪的,會議室的桌子很寬,聊到有一定深度的話題時,他的笑會不自覺收斂,表情變得更加誠懇,身體也從桌子另一側稍稍向前湊。

拋給他的問題,Ken都會略微沉吟思考片刻給出一個負責任的答案,很容易可以感受到他的專注。

有類似體驗的人還有他在CGL的同事,負責Marketing的Carol,在去年她也曾簡短地採訪過Ken。她還記得當時聊到關於對大健康領域的看法和對候選人的建議時,Ken也是這般一下子變得嚴肅了起來,這讓Carol意外:「畢竟我們上一秒還在開著玩笑。」

Ken有著一副外向甚至時看起來有一絲玩世不恭的外表,但其下卻是他對專業的堅持。

作為獵頭,向候選人提出的每條建議,都有可能完全扭轉一個人未來的職業道路,隨口說出來的話在聽者心裡產生的影響是很難預料到的。

因此在Ken看來,平常的打趣歸打趣,一旦回到專業上的東西,他始終需要認真對待。他會把工作和生活分地很開——需要慎重對待的、和可以肆意放飛的。


谷露專訪CGL 合夥人 Ken Jia,一個“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

工作之外,Ken總能找到放鬆的最佳方式

還有人向我爆料,在和Ken還不熟的時候,甚至一度以為他對自己有什麼意見,因為「在微信上找他,如果不是工作相關或實在緊急的事情,他總是過很久甚至下班了才回。」

後來才知道,他一旦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就不會多在其他非工作的事情上分心。

時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光陰寶貴的道理誰都懂,但往往上網查個資料,東看看西看看也沒找到什麼有效信息;拿出手機想聯繫客戶,卻因為幾條未讀消息而刷起了朋友圈......一邊焦慮時間不夠用,一邊做著浪費時間的事情。

工作中所能保證的大塊、高效的時間非常寶貴,萬不可因為次要的東西讓它被拆分零散,這是Ken一貫的想法。


團隊=不同的個體+相同的目標

通過不斷的努力可能再加上一些運氣與悟性,Ken在獵頭行業快速地成長起來,不久便取得了亮眼的個人成績,但隨後又有一系列的挑戰接踵而來。

當時他所在的團隊面臨動盪、亟需重組,Ken不得不站出來承擔起帶團隊這份陌生的工作。「對於一個管理新手來說,重組與調整現有的團隊遠比重新搭建要困難得多。」他說。

對於很多業績突出的Top Biller來說,如何轉變為合格甚至優秀的Team Leader甚至於管理者,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點。

Ken花了大概兩年的時間,硬著頭皮去學習如何帶好一直高效的團隊,逐漸上手之後又花了兩年去做團隊升級。

直到現在,那些對Ken以及他的團隊有所瞭解的人,都會驚詫怎會有如此精力充沛的一群人。Carol告訴我,「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會開玩笑,說他的團隊就像打了雞血。當然,這是褒義的。」

到底是他將這樣一群有激情的人聚集成了一個團隊,還是他讓這個團隊變得富有激情?

也許可以在下面的敘述中找到答案。


谷露專訪CGL 合夥人 Ken Jia,一個“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

在CGL Ken帶領的Healthcare團隊

「比起具體的技能與經驗,符合團隊文化與價值觀是我在挑選團隊成員時首要考慮的。」

Ken希望能和對的人,一起做對的事。「他們可以不是最聰明的,畢竟獵頭的成功不取決於高智商,而在於很多『軟性』的條件。」他認為獵頭始終是為客戶提供服務的行業,而一個人用不用心,客戶很容易感知到,所以他們首先一定要正直,堅持正確的事,還要待人以真誠。

對這個行業不太熟悉的人可能會認為,獵頭每天的工作就是出沒於靜安、人廣、陸家嘴高級寫字樓下的咖啡廳,和候選人從時事新聞、行業內幕聊到坊間八卦,然後不經意地拋出一句「X總,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推薦給您。」......所以獵頭只要有趣、會Social就行了。

「有趣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特質。」Ken曾經給一些有海外背景的顧問們出過一個面試題——如果讓你寫一份出國的旅遊計劃,你會怎麼寫?

「原因之一是,能夠掌控自己工作的人,本身會對生活會充滿熱情。會玩的同時也懂奮鬥。」他分析這份面試題的用意,「二是,想要真正寫好一份旅遊計劃,需要比較強的信息總結的能力、計劃能力與執行能力,這與做獵頭不謀而合。」


谷露專訪CGL 合夥人 Ken Jia,一個“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

Ken和CGL的小夥伴在馬來西亞團建

「大家都喜歡和幽默有趣的人打交道,但想做好一個獵頭,僅僅有趣是不夠的。」但Ken還是和我強調勤奮的重要性。

雖然說努力了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努力一定沒有結果。

和候選人談笑風生的背後,是不鬆懈地對人脈進行積累與維護;為客戶快速找到優秀且合適的候選人,離不開長期的積累與不厭其煩的mapping。

無怪乎有人感慨,現在堅守獵頭行業的人,可能不是駿馬,而是駱駝。

但人的自驅力與激情終究是有侷限的,一個團隊的欣欣向榮,需要leader用心地去引導。

「獵頭工作所產生的壓力,我要幫助大家轉變為動力。」Ken希望打造一個「快樂成長」的團隊氛圍。

快樂在於工作間隙能夠得到充分的放鬆。不過更重要的是成長,為了對顧問長期的發展負責,Ken會親身上陣負責團隊成員的培養,對每個level做什麼、學什麼都制定清晰的計劃,給予同等充足的培訓與機會。

與之相對應的是,團隊中的所有人都有很強的認同感與凝聚力,「熱情與專業,這就是我們的團隊烙印,也是我們希望外界從我們團隊任何一個人身上所能感知到的東西。」


谷露專訪CGL 合夥人 Ken Jia,一個“獵界多面手”的自我修養

團隊凝聚力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隨著小夥伴越來越多,團隊業績與個人業績的平衡成為Ken需要時刻關注的問題,重點與難點都在時間管理與資源分配上。正因如此,他非常感激團隊的中間力量給予自己的幫助,「在他們手中,每個team不僅目標一致,還自發地相互扶持。」

構成一個人領導力的重要因素包括能否對下屬充分地授權,給予充分的信任。也包括能否包容下屬的失誤並做出指正,也包括是否能用更合適的方法處理爭端與衝突。

「我也不是沒犯過錯誤。」在Ken的團隊中,90後的佔比超過了70%,作為一個生在80後尾巴上的人,他起初在與90後下屬們的相處上還是走了一些彎路。

「他們對於被認可這件事的訴求很高,自尊心也很強。」

曾經他會在公眾場合比如團隊會議中,嚴厲地批評犯了錯或什麼地方沒做好的下屬。但有人私下裡找到Ken,說雖然已經明白並反省到了自己的錯誤,但公開的批評還是讓他感到自尊心受挫,心情會很低落。

後來Ken再也沒在公眾場合做批評。取而代之的是私下一對一或者相關人員的小會,通過這種形式,排除掉公眾場合給批評者帶來的激烈情緒、與被批評者為了維護自己自尊心而嘴硬地反駁,雙方反倒可以更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本身的細節。

「每個人對於批評的承受能力不同。」他總結道,「而我尊重這種不同。」

在擔當大任的路上,年輕人總會遇到更多的阻礙與質疑,這讓他們往往比年長者多出一股外放的鋒利。而此刻面前的Ken臉上掛著令人愉悅的微笑,慷慨、平易近人,和想象中的他不一樣——以為他多少會有一絲冷峻,像他身上仍未散的涼氣。

或許他過去確實鋒利過,可是現在的他更願意由己及人,做個「相處起來舒服的人」。保留了代表年輕的激情與衝勁,那些攻擊性的尖刺毛邊收斂了起來。

很難說清轉折到底發生在哪一刻,可他在改變,這讓他感覺不錯。


現在遠不是停下腳步的時候

獵頭這一分支,從最初的諮詢公司中獨立出來,呈現出在不斷的分裂與重組中曲折前進的趨勢。

許多人說,獵頭行業現在非常地浮躁與混亂。但Ken 認為「做什麼,怎麼做,都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走好自己選擇並認為正確的路就行了。

「獵頭要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擁有自己的價值。」如果給你一模一樣的資源與客戶,要如何與別的獵頭拉開差距?「唯有創新,如果不能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創新服務,獵頭之間智能落於『價格戰』這種惡性競爭。」

Ken想讓獵頭更多地迴歸專業服務的身份中來,並已經邁出了嘗試的步伐,「比招聘更前端的組織架構諮詢、行業調研等,都是作為獵頭可以為客戶提供的。」

關於未來,Ken有自己的野心。他想要打造一支全行業最好的醫療服務團隊,在獵頭老本行之上,進一步做好專業諮詢服務與企業增值服務。

「擁抱變化本身就需要強大的自信,我認為追求夢想的過程,比到達終點更加有意思。」30歲,遠遠不是一個人停下腳步的年紀。來到CGL,Ken希望能夠在新的平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提高自己的眼界,打破之前固有的一些思維,進一步打磨自己的能力。

不僅獵頭行業在尋找變化與轉型的方向,Ken一直所專注的大健康領域同樣在不斷變化。

「無論是獵頭還是大健康,現在國內的趨勢都是更多地由外資轉向Local。但越來越多內資民企百花齊放的同時,參差不齊的企業質量也為尋求機會的候選人帶來了更大的風險,需要仔細甄別,而獵頭的作用正在於此。」在行業變化中,Ken選擇順應潮流。

曾經的他告訴候選人未來的機會在內資的時候,還被候選人開玩笑說既然內資那麼好,你怎麼還在外資呢?

「現在我也在內資了,可不會再被回懟了。」他大笑著說。


後記

生活中他幽默風趣、熱情滿滿、愛玩會玩還帶著大家一起玩;工作中他是靠譜的獵頭、是沉穩的上司也是值得託付的合作伙伴。

不變的是始終用出眾的人格魅力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

他的獵頭人生,未來還有多少面?我只知精彩的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