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月收入3200元該如何理財?

作為一名財務風險諮詢師,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為什麼人們知道存錢,通過存錢來賺取收益,錢賺錢是最輕鬆的收入來源,卻依然還是月光族,甚至是超額消費?”

這次因為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新冠狀病毒的傳播與蔓延,讓全國的民眾有了延長的假期。然而宅在家裡之餘,不得不開始對工作收入發愁。公司不能正常上班,會不會按時發工資?相信已經有人收到減薪的通知。

沒有了收入來源,面對龐大的生活開支,該怎麼辦?有孩子的擔心孩子的奶粉、各種補習班學費的該怎麼辦?有房貸的,擔心房貸還不上怎麼辦?甚至有各種花唄、信用卡、車貸等超額消費的錢,還不上了該怎麼辦?

如果不是這次的突發的疫情,我們還會生活得很美好。正因為這次的疫情,打破了我們所有的美好。或許只有當問題發生了,我們才會想起要改變,才開始後悔“當初我怎麼就沒想過要存錢,要理財呢?”讓收入只有3200元的我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當我沒辦法工作的時候,失去收入來源的時候,我該如何生活?該如何去解決需要支付的債務問題?”


疫情之下:月收入3200元該如何理財?

沒有收入來源,我們該怎麼辦?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出現這種狀況呢?

李笑來提過一個概念,叫財務重力加速。我們都學過中學過物理,知道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的含義。由於地球重力的作用在沒有到達第一宇宙速度之前,你都會被地球“拉”回來,直至到達第二宇宙速度,你才能飛離地球。如果我們想要積累財富,就要克服在財務上的重力加速。

一直都比較反對無節制的省錢,但也不認同亂花錢,隨意增加自己的財務重力加速度。這裡的“亂花錢”指的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或沒有得到有效體驗的花費。例如,在感官刺激上進行的大量的簡單重複消費,很多女生喜歡的囤積化妝品,生活用品就屬於此類;非理性的衝動消費、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費,花錢買高端電子產品,包包等。這些都是造成我們存不下錢來的原因。

而更重要的是來自我們的認知層面,我們的心理舒適區導致了我們行為。在接受的諮詢案例中,大多數的人覺得:

“現在的收入只有3000塊錢,連自己都養不活,哪還有多餘的錢來存錢,來理財呢?還是等我有了額外的收入的時候再說。”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舊的經驗根深蒂固形成了我們的金錢觀,認為首先支付了自己每個月固定的必要支出(房租、電話費、車費、生活費等)之後,如果有剩下的之後,再來存錢。而往往出現的結果是,月底的時候,還剩下一兩百塊的錢的時候,倒不如吃頓好的,或者看場電影,最終還是花了。

也總是有個聲音告訴我們自己,下個月我要賺點外快,這樣就可以存錢了。可是到了下個月,又有了新的理由讓自己可以將錢花光,於是又告訴自己等有了錢再說吧.......而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有的甚至出現超額消費,讓自己陷入了無限的債務循環中。

《了不起的我》中作者提到改變的本質是創造新的經驗,並通過強化把新經驗轉化成新的習慣。要打破心理舒適區就要直面問題,尋找到實現結果後的好處。

存錢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我們來思考一下,究竟是要等有了錢再存錢,還是先存錢再消費呢?

在《小狗錢錢》中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年輕的農夫,他每天的願望是從鵝籠裡撿一個鵝蛋當早飯。有一天,他竟然在鵝籠裡發現了一隻金蛋。當然,一開始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想,也許是有人在故意作弄他。為了謹慎起見,他把金蛋拿去讓金匠看,可是金匠向他保證說,這隻蛋完完全全是純金鑄成的。於是,農夫就賣了這隻金蛋,然後舉行了衣蛾盛大的慶祝會。”

"第二天清晨,他起了一個大早,趕到鵝籠裡一看,那裡果真又放著一個金蛋。這樣的情況延續了好幾天。可是這個農夫是一個貪婪的人,他對自己的鵝非常不滿意,因為鵝沒辦法向他解釋是怎麼下出金蛋的,否則也許他自己就可以製造金蛋了。他還氣呼呼的想,這隻懶惰的鵝每天至少應該下兩隻金蛋,現在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他的怒火越來越大,最後,終於怒不可掲地把鵝揪出鵝籠,劈成兩半。從那以後後,他再也撿不到金蛋了。”


疫情之下:月收入3200元該如何理財?

下金蛋的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想有錢,首先要學會去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鵝”,而鵝下的“金蛋”就是我們所收穫的“利息”,在未來很有可能變成我們可以用來生活的錢。

那麼對於月收入3200元的人來說,每個月存多少錢合適呢?

根據標準普爾係數來配比,每個月至少存300元,一年下來300元*12=3600元。在此基礎上如果每年有12%—20%的利息收入,本息合計就能存下4032元到4320元,其中收益就有432元到720元。


疫情之下:月收入3200元該如何理財?

標準普爾家庭配置象限圖

我們怎麼通過理財工具來實現12%-20%的收益呢?

現在市面上的理財產品很多,有銀行定期存款、股票、基金、黃金積存、理財保險等等。那麼在五花八門的金融理財產品面前,要我們一項一項去研究學習,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

被稱之為“股神”巴菲特從不推薦股票,唯獨指數基金卻是一個例外,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講到:“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從1993年開始截止到現在,包括最近公佈的巴菲特的持倉,首入的是指數基金。

而在美國最近公佈的一項有意思的調查,近些年拉開貧富差距差距大的首要原因是:沒有買足夠多的股票,而不是全球化和技術進步。而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最有錢的10%家庭的財富,在短暫下跌後繼續穩步上漲,不斷新高。中高收入的40%家庭依然沒有回到2008年時的位置,而後50%的家庭在2008年收到重創之後,一“夜”回到50年前,至今依然掙扎在1970年代的水平。


疫情之下:月收入3200元該如何理財?

美國家庭收入資產配比

愛因斯坦稱: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這裡主要分享如何通過日定投來實現複利收入。

這裡建議利用餘額寶來做基金定投,通過餘額寶做基金定投有以下三點好處:

一、先將需要定投的資金存入餘額寶,再通過餘額寶定投,這樣在扣款的空隙,資金享受了餘額寶的貨幣基金的收益,然後定投進基金的時候,讓資金效益最大化;

二、日定投是將股市的波動風險降到最低,如果大盤漲買入的份額會少,如果大盤跌,買入的份額就會多。定投基金是前期累計份額的過程,以存份額為目的。

三、用餘額寶定投的一個好處就是在贖回上,便於資金的管理,贖回到餘額寶只用一個工作日,而贖回到銀行卡是五個工作日到九個工作日。

至於什麼時間合適開始定投,以截止到2020年02月14日,上證指數收盤是2917.01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寫在最後:無論收入多少,最重要的是需要投資自己。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是在書中讀自己,只是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

人們常常覺得準備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而浪費了時間。

時刻準備著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實力,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