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鬆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中國南方許多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出土的古玉器普遍存在著“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透閃石質古玉風化性狀剖析。本文利用了一些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分析。研究蛇紋石古玉的時候,已經詳細討論了古玉的風化過程以及對結構分層的影響,認為來自周圍土壤中的含 Al、Si 質溶液,在滲入古玉後形成了片狀高嶺石,它們對風化後的鬆散結構起到了很好的膠結作用,從而造成了“外實內松” 的反常現象。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玉璧 新石器時代 徑18.8釐米口徑5.5釐米厚0.6釐米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玉琮 新石器時代 高13.5釐米口徑5.9釐米底徑5.9釐米 備註:清代配銅膽

透射電鏡的結構觀察顯示,透閃石古玉的最外層同樣疊加了外來物相(即不規則的微粒集合體),其化學成分也以 Al、Si 為主,說明透閃石古玉的風化機理與過程與蛇紋石古玉相類似。然而,溶解實驗的結果進一步給出了啟示,即古玉風化後,較多保留於古玉中的 Si,可能來源於周圍土壤,也可能源自風化的透閃石本身。無論如何,這些過量的 Si 直接為高嶺石的形成提供了 Si 成分。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玉斧 新石器時代 長8.2釐米寬4.7釐米厚0.7釐米 備註:清宮改制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玉斧 新石器時代 長23.5釐米寬5.2釐米厚1.1釐米 備註:後刻字

透閃石古玉的最外層不僅疊加有大量的外來 Al,同時還有一定量的 Fe 質,這些 Fe 質的存在導致了古玉表層的顏色略顯黃色,與內部的純白色構成了色感上的差異。這一情況也與蛇紋石古玉相類似。

掃描電鏡下對透閃石古玉最外層所含化學成分的測試顯示,最外層富集了較多的碳,這是以前研究中所沒有發現的情況。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機物和微生物,它們參與古玉的風化過程,原屬情理之中。但它們是單獨存在,還是與無機物螯合後聯合作用?這些具體細節還有待以後的進一步研究。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玉戚 新石器時代 長9.5釐米寬6.5釐米厚0.8釐米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新石器時期玉器 網絡圖片

在對蛇紋石古玉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後期疊加的物相填補了古玉風化後留下的大量孔隙,從而提高了最外層的緻密度,形成結構分層。掃描電鏡的觀察顯示,透閃石古玉雖然同樣存在著類似的結構分層,但最外面的緻密層厚度遠遠小於蛇紋石古玉,如有藏品想送拍諮詢可聯繫福羲彭先生:壹叄玖,零貳叄零,零肆零捌,其他勿擾,其原因是透閃石比蛇紋石抗風化能力強,風化後所產生的孔隙數量遠少於蛇紋石玉,當土壤中外來的 Al、Si 等向內滲透時,很快就會將這些有限的孔隙填滿,從而堵塞了滲透通道,僅表面很淺的區域得到膠結,形成一個很薄的緻密層。但圖五還顯示了次外層的存在,其中的透閃石晶體普遍比較碎小,造成該層粒度小於內部的原因尚不得而知。是源於最初的磨製加工,還是源於後期風化過程中的差異?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研究。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新石器時期玉器 網絡圖片

新石器時期古玉在地下埋藏千年,產生“內松外實”的反常風化現象

新石器時期玉器 網絡圖片

得出結論:

一、 透閃石古玉在埋藏過程中產生了結構分層,由於周圍土壤中外來物質的滲入,填補了風化所產生的孔隙,使得古玉表層的緻密度高於未被膠結的內部。

二、由於透閃石礦物的抗風化能力高於蛇紋石礦物,透閃石古玉外部的緻密層厚度普遍小於蛇紋石古玉。

三、透閃石古玉表層富含有機碳,說明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機物也參與了古玉的風化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