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數量能否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軟實力

今日,群星璀璨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這也是兩週前剛剛結束的

第二十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之後,中國電影界的又一次盛會。

如此高頻的電影節密度,真心愁煞了忙著準備禮服走紅毯的女星和轉戰活動城市跟蹤報道的媒體人。不經疑問,“中國製造”的電影節,到底有多少個?

電影節數量能否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軟實力

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展、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這六個電影節是經國家相關部門批准的國際電影展。其中最為知名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之一。除此之外,由北到南,由東至西,每一個省會城市基本都承辦有本土的電影節,加上各影視頻道、藝術院校、行業協會等機構主辦的電影節,似早些年各地雨後春筍般的節慶文化活動一樣,成為城市宣傳及文化交流的剛性需求。

除去國內風生水起的影視產業配套,中國人操持的海外電影節同樣是多如牛毛!中美電影節、中英電影節、中加國際電影節、中澳國際電影節、中韓國際電影節、中朝國際電影節、中非國際電影節、中愛國際電影節、德國中國電影節、法國中國電影節、意大利中國電影節、俄羅斯中國電影節、新加坡中國電影節、斯里蘭卡中國電影節、新西蘭中國電影節、中國巴西電影電視展、澳大利亞國際華語電影節、紐約中國電影節、柏林華語電影節……手指頭完全數不過來,還未包括滲透至A類電影節的各種中國單元、中國電影榮譽大獎等等。如今,一部國產影片不去海外展映、宣發或參加競賽,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推薦呢!

電影節數量能否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軟實力

曾經無限風光的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北美唯一的A類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WORLD FILM FESTIVAL),這個連續舉辦了42年的老牌電影節,近幾年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不得已在今年夏天宣佈停辦一年。對內整改,對外籌措資金,包括應對逃稅、欠債引發的各種官司。

儘管A類電影節停辦不是頭一遭,但伴隨著全球經濟下滑,歐美國家電影市場趨於飽和,以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電影市場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內地影院如歐洲影院一樣,無可避免地面對關門潮的洶湧來襲;融資困難的影視公司開始質押、賤賣或套路其自有資產;許多電影節無以為繼不惜拆門迎接中國金主“救死扶傷”……可是這廂土豪幾十億、幾十億的欠著債,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愛人?

電影節數量能否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軟實力

沒錯,每年600多億元的票房貢獻率,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毋庸置疑的電影創作和電影消費大國,流年笑擲,未來可期!可是文化輸出,單純靠走量和造勢獲得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樣做真的好嗎?

“中國製造”的電影節,無論在業界影響力、優秀影片吸納、影視新人發掘,以及華語競賽作品的含金量等等方面都需要痛下功夫,特別是本土創作的藝術化探索和開拓國際視野方面,不應停留在政府工作和對外宣傳層面廣做文章。

已經舉辦了13屆的“FIRST青年電影展”定位明晰,借鑑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美國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的運營模式,重點發掘中國青年電影人處女作及早期作品。評審團由亞洲一流電影人組成,以保證評價體系的嚴謹與公正。節不在大,貴在專也!

由電影導演賈樟柯發起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以展映亞非拉及東歐國家電影為主。力求成為一個尊重電影、分享文化、尊重影迷、尊重電影人勞動成果的電影展,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影評價體系。目前影展已經舉辦了三屆,探索中茁壯成長。

電影節數量能否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軟實力

2018年全國銀幕總數突破六萬塊,穩居世界首位。不論是銀幕數量,電影產量或是從業人員數量,這些數據都不能代表一個國家電影行業的整體水準和工業化程度。只有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力扶持中國青年電影人步入與世界一流影視產業接軌的快車道,才是產業的最終出路!

未來,當一切漂亮的數據進入瓶頸期,能夠留給未來,可以流芳百世的,只能是優秀的電影作品。

不負相遇,未來可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