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電視劇熱度榜第一的《清平樂》因劇集過長、劇情節奏慢、人物扁平化等問題,遭到不少網友的吐槽,而這個“鍋”甩在了編劇朱朱身上,甚至連央視也橫插一腳,點名批評《清平樂》的編劇朱朱。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清平樂》自開播以來,網絡播放熱度直線下降。從數據上說明,很多的觀眾中途棄劇,特別是播放30集以後,這種情況顯得更為糟糕。會導致中途棄劇,無非就是劇情吸引力不夠難以留住觀眾,中途棄劇的那些人或者正在追劇的部分人,成為了吐槽《清平樂》的“中流砥柱”。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著名編劇汪海林做客央視電影頻道的《今日影片》訪談節目,央視主持人主動提及《清平樂》編劇朱朱被吐槽一事,哪些應該算在編劇頭上。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而汪海林也是直言直語,他表示:

劇情節奏慢,說明它的信息量、戲劇性可能出現一定的問題;人物扁平化,編劇沒有抓住人的性格特點去寫,這基本上是編劇的問題;你要是打板子全打在編劇身上的話,她一點也不冤。

但汪海林談到了三種可能性不應該算在編劇頭上:

一、演員能力或者有特殊要求導致角色扁平化。

二、刻意注水拉長劇集,導致節奏拖沓。

三、平臺商業需要,提前安排情節噱頭,導致類型“四不像”。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其實央視、汪海林批評的也並不無道理。

從人物扁平化上看,這部劇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這部劇主要講述了由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在位43年之間的故事。宋仁宗一直展現的是天性仁孝,寬厚和善的一面。這種性格決定宋仁宗在劇情中不會有太多的起起伏伏,但一直這麼演下去,給觀眾帶來的就是視覺疲勞,一成不變的宋仁宗猶如榆木疙瘩,自然難以給觀眾帶來激情。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心繫仁宗,心繫國家,為做好東宮之主、母儀天下的形象,刻意地掩飾自己對仁宗的感情,兩人你來我往,就是沒有更進一步,始終把感情相互埋藏。這對觀眾來說,想看的名場面沒看到,反而就是一副“鹹魚”樣,這樣的人物怎麼有立體感?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沉悶的氛圍,乏味的故事,陳腔濫調的矛盾,高高在上的架子,自身定位不明兩頭不討好,導致人物扁平化。

如果扁平化的是配角,那還好說,可人物扁平化放在兩個主演身上,這的確是編劇的問題。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從劇情節奏慢上看,該劇給人的印象就是靠對話來推進劇情。

《清平樂》冗長深奧的臺詞,讓很多觀眾為之抓狂,甚至主角也不例外。

王凱在接受採訪時,曾直言“

每天虐我千百遍”,基本上空閒時間都是在背臺詞,理解臺詞的含義。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臺詞多了,在觀眾眼裡廢話也就多了,這也是節奏緩慢的關鍵,臺詞太多、細枝末節的戲太多,導致主劇情並不凸顯,很難看出這部劇到底演的是什麼。這種情況下,難免讓人聯想到,《清平樂》就是一部“注水劇”。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在“以集報價”的行規下,電視劇方為了利益最大化,將電視劇進行大幅度的改變,脫離原著,或者故意放緩劇情,目的就是拉長劇集,從中利益最大化。為了盈利,編劇是絞盡腦汁的從劇本各個方面進行整改,不斷埋下線索,不斷創支劇情,導致電視劇“注水”嚴重。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總體而言,汪海林說的這些問題,固然是不能全部算在編劇頭上,可算在《清平樂》這部電視劇的頭上,那一點問題也沒有。如果這些問題存在的話,那豈不是在叫板廣電總局的“限集令”?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2月6日,廣電總局頒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因對電視劇劇集有一定的規範,故而被簡稱為“限集令”。

該通知重點批評了電視劇過度強調商業屬性、經濟效益以及為拉長集數,明顯“注水”的行為,並提倡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劇集69集的《清平樂》,如果按照“限集令”規定的集數,已經嚴重超標。要是“限集令”在這部電視劇拍攝之前頒佈,那麼該劇就是在叫板“限集令”,恐怕連播出的機會都沒有,會被“限集令”扼殺在搖籃裡。

叫板“限集令”,《清平樂》遭央視批評,一點也不冤

​在這倍速觀劇的年代,“舍不不得開倍速”成為了一部電視劇最高的評價。劇集變短成為了一種趨勢,電視劇製作上變精良,觀眾也不捨不得開倍速觀劇,這樣的電視劇怎能不受好評?實際上,“限集令”的出臺,起了一定的效果,短劇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短劇的趨勢下《清平樂》被吐槽、被央視點名,真心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