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開國中將張國華33】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1946年11月,豫皖蘇區黨委和軍區組建。在毛主席的心目中,豫皖蘇是一個重要的籌碼,他準備以豫皖蘇軍區的成立和發展,作為實施戰略反攻與敵爭奪中原的前奏。11月8日,在鄄城董樓,豫皖蘇區黨委成立,吳芝圃任書記,張國華任委員。上級隨即命令他們:立即率領第7縱隊特務營和魏風樓的豫東支隊穿過隴海路南下,在唯縣西南平崗與第6、第8分區部隊會師,籌建豫皖蘇軍區。

已是深夜,張國華的屋裡依然亮著油燈,他在連夜修改籌建豫皖蘇軍區的工作計劃。

張國華很清楚,這次首長派他南下籌建豫皖蘇軍區,既是對他的信任,又是對他的考驗,他要竭盡全力把組建軍區、開展遊擊鬥爭的工作做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完成任務。他一邊修改計劃,一邊暗暗下定決心。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張國華

此時,張國華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將翻開嶄新的一頁。

在軍區籌備期間,正值蔣軍對水東第6分區進行第三次“清剿”。由於黃泛區內灌木叢生,僅有羊腸小道,敵軍大兵團不敢進入活動。第6分區部隊在破襲隴海鐵路誘敵北援時,即南進黃泛區待機期間,先後伏擊敵人兩個連隊。1946年12月初,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指派晉冀魯豫野戰軍第7縱隊副政委張國華率部進入睢縣西北,與吳芝圃統一指揮部隊。

受命之後,張國華率領部隊趁著夜色迅速,向睢縣進發。隊伍像一條黑色的長龍,悄無聲息地前行。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這次反“清剿”該怎麼打?行軍路上,這個問題始終在張國華腦海盤旋。5日下午,張國華率部到達集結地域,他見其他部隊還沒有到達,便下令部隊原地休息,並派出一支偵察小分隊到附近偵察敵情。

晚上,參戰部隊紛紛到達指定地域,吳芝圃等領導同志也到了。幾位部隊領導相互寒暄了幾句,就開始進行戰鬥部署。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出謀劃策。在廣泛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之後,張國華最後發表了意見。

“這次反‘清剿’任務艱鉅,敵人看似強大,其實只要我們抓住他們一部殲滅之,打開一個缺口,其餘‘清剿’之敵便不攻自破。”張國華憑藉豐富的作戰經驗給大家做了進一步的分析,“根據當前敵我態勢,這次我們還是要繼續堅持‘以大吃小’,即集中力量,在局部形成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據偵察人員報告,敵人有大約一個團的兵力就駐紮在距我們不遠的劉寨。當前,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殲滅盤踞在劉寨的敵人,來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對!形成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符合毛主席的戰略指導思想。”聽張國華講到這裡,吳芝圃立即表示同意。其餘同志也都紛紛表示贊同。會上又具體部署了各部隊的任務,決定由第30團擔任主攻,軍區警衛團擔任助攻。

劉寨,位於杞縣以南五十里瓦崗集西北三里許,約有200戶人家。當時,駐杞縣的敵第72師64旅,糾集交警2縱隊、省保安團圍攻杞縣以南地區。佔領劉寨的是敵省保安第2團。軍區決定殲滅該敵。

12月7日午夜,劉寨戰鬥打響,第30團攻擊方向為東南、東北角,警衛團為西北角。戰鬥開始後第30團第1營、2營從東南角,第3營從東北角迅速進攻。

負責主攻的第30團第1營打得並不順利,守寨的敵軍負隅頑抗,再加上寨牆易守難攻,第1營的幾次衝擊連番受挫。

“報告!寨牆易守難攻,我們打得很艱難!敵人的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一名作戰參謀急匆匆向張國華報告了前方的戰事。

聽到攻寨受挫的消息,臨時指揮所裡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老張,沒想到這個保安2團還挺能打的嘛。”吳芝圃聽到戰士的報告,心裡有些納悶兒。

張國華也有些吃驚,說:“這個保安團恐怕沒這麼簡單哦。”

“作戰處長!”

“到!”

“馬上通知機槍連,火速投入攻寨戰鬥!”張國華思索片刻後果斷決定,立即下令集中火力攻擊,堅決拿下劉寨。

“所有輕重機槍都集中起來,往寨牆上狠狠地打!”

戰士們冒著敵軍的槍林彈雨,迅速發起衝鋒,只要一靠近寨牆,就把一顆又一顆手榴彈扔上寨牆。眨眼間,寨牆上硝煙瀰漫,血肉橫飛。攻寨子的戰士們,攀登著雲梯,一鼓作氣,衝了上去,和敵士兵展開了白刃戰。經過幾番衝擊,終於打退寨牆上的敵士兵,並迅速打開了寨門。

隨著寨門被打開,第30團的大部隊蜂擁而入。

軍區警衛團為新組建的部隊,只有兩個營,戰鬥力較弱,從西北角始終未突破寨牆上敵軍陣地,傷亡數十人後,撤回附近村莊,未和30團取得聯繫。黎明時分,30團逐步擴大戰果,佔領了寨內東南、東、東北部的民房。敵軍撤至西北部固守,等待瓦崗以南龍曲的敵軍來援。張國華早有防備,已部署宿東支隊埋伏在援軍的必經之路——蔡馬。敵援軍進至蔡馬,毫無戒備,當即被宿東支隊打了個稀里嘩啦,倉皇退回龍曲。

此時,東北角的廝殺激烈。由於第30團3營是通許縣大隊剛改編的,戰鬥力還不強,於是敵軍抓住了這個弱點,在3營陣地上瘋狂反擊。次日天亮,3營不支,撤出寨外,教導員閻超同志犧牲,部隊傷亡數十人。

張國華得知這一消息,緊急調派團部警衛連、機槍連的輕重機槍趕去增援。因3營已撤出,輕重機槍即封鎖了寨牆上的缺口,敵未敢追擊,亦未佔領寨牆。3營從東北角撤出後,又經過東南角解放軍陣地進入寨內,部署於團部附近,準備迎敵。敵軍接著又向東南角對30團實施反擊。團警衛連人少,火力弱,難以抵抗,眼看敵軍已進至距團部五六十米處,情況非常危急。

“翟明飛!我命你快馬加鞭前去瓦崗,通知水東分區王其梅司令員調分區警衛連前來助戰!”

張國華臨危不懼、沉著應對。

這個連原是水東獨立團的老連隊,戰鬥力強,王其梅接到命令立即親率警衛連飛奔而來。

援軍到達後,我軍部隊一齊反擊。

“嘟嘟……嘟嘟……”急促的衝鋒號發出了總攻的信號。頓時,喊殺聲震天。解放軍戰士如猛虎下山,潮水般湧向寨牆,迅速將敵軍打了回去。戰士們吶喊著衝進寨內,與敵軍短兵相接,明晃晃的刺刀在陣地上飛舞著,守軍士兵鮮血四濺,有的棄槍跪地求饒,有的倉皇鼠竄,進攻部隊抓住這有利時機,追殲殘敵。

經過前後36小時激戰,除部分敵軍逃竄外,劉寨一戰斃敵100多人,俘虜500多人,並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劉寨雖然被打下來了,但敵並沒有被全殲,我軍指戰員也傷亡不小。後來才知道,敵軍進駐劉寨的這個團並非蔣軍的省保安2團,而是第64旅190團,是一塊很難啃的硬骨頭。

戰後總結會上,張國華總結了三點教訓:首先,偵察不確實,把敵正規軍第64旅190團誤認為是省保安第2團。其次,集中兵力不夠,配合不好。警衛團進攻未奏效,沒有及時改變部署,從我陣地進入寨內,以加強攻擊兵力。第三,敵突圍時,阻擊部隊行動不迅速,沒有堵住敵人,未能達到“斷其一指”的預定目標。同時,他對王其梅率部助陣表示衷心感謝:“王司令員的隊伍驍勇頑強,多虧你們及時趕來援助,我們才能攻下劉寨!”

劉寨一仗的勝利,為部隊整編和建設提供了暫時穩定的環境,成為豫皖蘇軍區成立的一個奠基禮。

1946年12月14日,張國華、吳芝圃率領的由冀魯豫地區南下的部分機關人員、警衛部隊和豫東魏鳳樓抗日遊擊支隊共千餘人,在睢杞太中心區地平崗與第6、第8分區的黨、政、軍機關和部隊會合,召開幹部大會,宣佈豫皖蘇邊區黨委、軍區、行署成立。

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行署主任吳芝圃,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副司令員魏鳳樓,參謀長陳明義,政治部主任王幼平,彭笑千為行署副主任。以水東分區為第一分區,華中第8分區為第3分區,另在渦河開闢第2分區。從第6、8分區抽調人員健全了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以第12旅兼第8分區的兩個團和第6分區一個團組成軍區獨立旅,旅長金紹山,政委張太生,下轄第30團、34團和一個特務團,總兵力1.4萬人。

豫皖蘇軍區成立的時候,解放戰爭剛剛打了半年,蔣軍正對各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張國華清醒地認識到,豫皖蘇軍區面臨的鬥爭形勢非常嚴峻。直接對豫皖蘇軍區構成威脅的蔣軍,東有徐州綏靖署的整編第58師,指揮3個旅和1個交警總隊;西有鄭州綏靖署的整編第15師,指揮2個旅和1個交警總隊:中間有保安4縱隊5個團;此外,還有蔣軍5個省保安團、22個縣保安團約6萬餘人的兵力,區以下鄉保和地主擁有的武裝尚未計算在內。敵我兵力對比約為4:1。

而對敵眾我寡,敵軍又不斷進攻的不利局面,張國華意識到,要打開局面,必須在豫皖蘇區站穩腳跟。與吳芝圃商量後,決定請各分區領導前來座談。

“同志們,我和吳政委把大家請過來,主要是一起商量豫皖蘇軍區如何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在邊區站穩腳跟?”張國華首先講明會議主題。

“我和司令員都是‘外來戶’,情況不如各位清楚,大家暢所欲言,積極出主意!”吳芝圃鼓勵大家發言。

“張司令員、吳政委,豫皖蘇區的敵我矛盾相當尖銳!蔣軍的地方團隊,經常打家劫舍,老百姓苦不堪言!”第一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王其梅首先發言,“只要我們堅持打擊騎在老百姓頭上的官老爺們,老百姓的心自然就會向著我們共產黨和解放軍的。”

“一方面,我們是要剷除欺壓百姓的蔣軍勢力,另一方面還得加強自身管理!我們的隊伍中間也有同志違反群眾紀律的,尤其是遇到緊急情況時,就沒有顧及到群眾的利益。”第3分區司令員李浩然強調說。

獨立旅旅長金紹山說:“古語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豫皖蘇軍區剛成立,要想搞好工作,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是絕對不行的!”

“豫皖蘇邊區,從抗戰開始,就一直忍受著戰火的摧殘,老百姓的日子苦得很!另外,由於蔣軍經常抓壯丁,這裡的壯勞力已經很少了,都是些婦兒老小,每到收種季節,勞動力很缺乏,我們可以幫群眾幹農活,贏得群眾的支持。”軍區副司令員魏鳳樓補充說。

大家眾說紛紜。張國華聽了,信心更足了。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聽了大家對豫皖蘇軍區站穩腳跟的建議,我很受啟發。‘穩’字由‘禾’、‘芻’、‘心’構成,分別代表‘穩’的根本、對策及核心三大元素,三位一體,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張國華說的彷彿跑了題,大家相互交頭接耳,不解其意。

看著大家疑惑的表情,張國華繼續說:“‘禾’與糧食密切相關,為穩之本,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要讓群眾‘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不慌即穩,要想法讓群眾有田種,有糧食吃。‘芻’為穩之策,‘芻’字上為‘刀’下為‘彐’,象形兼會意,從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即是割草,這是芻的本義。為使禾苗茁壯成長成熟,必須及時清除雜草。這個雜草指壓迫群眾的反動勢力,必須清除掉。‘芻’的另一層意義為‘反芻’,即馬牛羊把胃裡沒有磨爛的食物返回嘴裡反覆咀嚼後再嚥下。如,我們隊伍中不好的現象和問題,就是沒有磨爛的食物,要碾碎。‘心’為穩之神,聚力謀發展。唐朝的司馬承禎在《坐忘論》中講:‘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可以說,無‘心’不‘穩’,我們得用心,一門心思放在邊區建設和群眾身上。做到這幾個方面,局面自然打得開,腳跟也穩住了。”

在場的每一位都被張國華形象生動、富於哲理的比喻吸引住了,目光中多了欽佩。大家感到這個司令員不一般,是一位有思想、有謀略、有文化、有激情、有幹勁的領導,期待著在張國華、吳芝圃的領導下,轟轟烈烈大幹一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國華、吳芝圃率領軍區部隊堅持打游擊消滅蔣軍地方團隊,打開地主惡霸的糧倉,賑濟貧窮老百姓;加強部隊教育管理,整頓秩序;帶領邊區領導走街串巷、進村入戶,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幫助老百姓幹活。

一次,張國華帶領警衛連到平崗巡查,接到偵察人員的報告:“睢縣保安團100餘人正在附近的張寨騷擾百姓。”張國華對這一夥人打家劫舍、姦淫擄掠的惡行早有所聞,他一拳砸在牆上,氣憤地說:“這是送到咱嘴邊的一塊‘肥肉’。”警衛員擔心兵力少,提出叫部隊增援,被張國華制止了:“時間來不及了,按我說的做。”他讓警衛連士兵喬裝成蔣軍,隨即向張寨奔襲。

進至寨口,張國華帶著部隊故意虛張聲勢,老遠就大聲警戒哨兵:“你們團長呢?趕緊叫他給我滾出來!”

“是!長官。”哨兵正在打盹,被這一聲訓斥嚇得夠嗆,猜想來者來頭不小,慌慌張張地跑進一間民宅,不會兒,一個衣冠不整、滿臉橫肉的傢伙朝張國華跑來,點頭哈腰地說:“小的不知長官駕臨,有失遠迎,請息怒!”

“你就是團長?怎麼警備這麼鬆懈,萬一赤匪摸過來怎麼辦?趕緊集合部隊!”

偽團長連忙吹響了集合哨。過了一會兒,這夥人才集合完畢。張國華見時機成熟,便給身旁早已準備好的戰士使了個眼色,大家迅速舉起駁殼槍,制服了為首的幾個干將,其他人見勢不妙乖乖投降。智取進犯張寨之敵,解放軍不費一槍一彈,俘敵100餘人。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第二天一早,張國華就在張寨召開了審判大會,揭露了敵偽的醜惡嘴臉:“蔣軍說我們是‘匪’,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土匪!”說著拿出從敵人那裡繳獲的繡花鞋,“這就是蔣軍欺壓咱老百姓的鐵證!”

在場群眾紛紛控訴蔣軍罪行,高呼“斃了他們”。

老百姓感覺到解放軍的好,紛紛支援部隊,青年積極要求參軍,老人小孩兒都幫著蒐集敵情,一有消息就立即向解放軍報告,每次都讓敵人有來無回。就這樣,豫皖蘇邊區軍民共同組成了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

根據軍區當時的情況,張國華又特別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團結起來,共同對敵;二要加強紀律,聽從指揮;三要打好仗,殲滅敵人。張國華提出的這三點,針對性都很強。三個單位合到一起,應強調團結;部隊剛剛調整了建制,不加強組織紀律、戰場紀律,不克服遊擊習氣,戰鬥力是不會提高的;而三點的核心是要打好仗,殲滅敵人。張國華的講話抓住了要害,成為在豫皖蘇軍區成立以後8個多月獨立堅持敵後游擊戰爭,進一步發展豫皖蘇軍區的指導思想。軍區部隊以大量殲滅敵人的手段求生存,求鞏固,求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豫皖蘇軍區的工作局面打開了,但是由於長期戰亂,部隊的供給始終是一個問題。為了鼓勵大家渡過難關,張國華帶頭吃高粱面,但他對部屬和傷病員卻格外關心。

“國華,跟你商量個事兒。”吳芝圃把張國華叫到一邊。

“芝圃,什麼事兒?還搞得神神秘秘的。”張國華有些奇怪。

我聽機關的同志說,王其梅同志的愛人王先梅前幾天剛生了小孩兒。王先梅同志還是機關組織處的幹事呢。王其梅同志不願給組織增添負擔,沒告訴大家這個消息!”

“哦,那我得親自去道喜呢!上次打劉寨多虧了王其梅同志和他的警衛連呢!”張國華準備前去道喜。

“我也是這樣想的。你看啥時有空,麻煩你跑一趟,我這邊還有任務要完成,抽不開身。”

“那好,我安排一下就去!”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進軍西藏時,王其梅任18軍副政委,帶先遣支隊入藏

張國華回到屋裡翻箱倒櫃,準備找點東西送過去,可是當時生活及其困難,官兵一致,領導也沒有搞特殊,他也翻不出什麼東西來,他想,現在糧食緊張,王先梅剛生產,最缺乏營養,得送點增加營養的食物。思前想後,他想到一個辦法。

第二天天還沒亮張國華就出門了,帶著他連夜趕製的魚竿兒。他想釣幾條魚給王其梅家送去,給王先梅熬湯喝。

時值初冬,河面結了一層冰。張國華跪在河邊,用鐵棒鑿出一塊窟窿,他頂著呼呼的西北風,愣是在河邊站了一整天,還好他釣魚有一套經驗,總算是釣到幾條小魚。他提著網兜掂了掂,雖說魚小了點,但加起來也有一斤多。張國華搓了搓凍僵的手,翻身上馬,叫上警衛員,直奔王其梅家。

張國華趕到王其梅家的時候,天還沒黑。王其梅一家正準備吃晚飯。

“其梅,先梅剛生完孩子,哪能只吃這高粱面啊?”張國華見到王其梅家鍋裡的高粱面,心裡很不是滋味兒。

“現在缺糧,有高粱面已經很不錯了,對付對付也就過去了。”張國華的突然到來讓王其梅很意外。

“聽說先梅生了孩子,我代表吳政委過來給你們道個喜!”張國華笑道。“其梅,這是我釣的魚,熬點湯給先梅補補身子!”張國華讓警衛員把魚送了進去。

王其梅接過警衛員手中的魚,感動得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先梅的營養問題,組織會想辦法解決的,你不要擔心。這段時間先照顧好你愛人和孩子,分區的事兒就先交給副司令員王廣文。”

張國華與王其梅拉了拉家常,聊完分區的情況後,帶著警衛員匆匆往回趕。一路上,張國華思考著如何才能帶領邊區軍民度過缺糧的難關。

(未完待續)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打下劉寨,張國華總結3點教訓,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聯繫。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