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麾下第一將,冷槍擊中犧牲,毛主席主持追悼,盛讚功績

75個紅軍師32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四個紅10師,分別是井岡山紅4軍10師(僅存在一個月)、鄂豫皖紅4軍10師、川陝紅4軍10師和江西紅4軍10師,本文介紹的是江西的紅4軍10師。

林彪麾下第一將,冷槍擊中犧牲,毛主席主持追悼,盛讚功績

1930年10月紅一方面軍攻克吉安後,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整編,把各縱隊-支隊的編制都改稱為師-團。由林彪指揮的紅4軍的3個支隊,依次改稱第10、11、12師。其中,第10師師長王良,政委李賜凡,下轄第28、29、30三個團,28團長劉海雲,29團長趙爾陸,30團長陳光。

師長王良,原名王化賅,字傅良,1905年出生於重慶綦江,其父王庚成是清末秀才,家有良田百畝,也算是綦江一大戶人家。王良於1926年入黃埔軍校五期學習,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斗爭。他是林彪手下第一將,林彪任團長時他任營長,林彪任縱隊長時他任支隊長,幾乎林彪每升一級,王良就順位填補林彪的那個職位。

政委李賜凡,1908年出生於湖南宜章,參加過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4軍29團教導隊黨代表、紅4軍1縱隊政委。

部隊整編後,為了對付蔣軍10萬大軍的第一次圍剿,紅10師隨方面軍主力退入江西蘇區。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永豐龍岡一帶設下伏擊圈,擔任誘敵任務的紅3軍首先與敵第18師打起來。不久,紅12軍也加入戰鬥,但由於敵人數量較多,裝備較好,戰鬥一時打成膠著狀態。

林彪麾下第一將,冷槍擊中犧牲,毛主席主持追悼,盛讚功績

紅4軍10師首任師長王良,政委李賜凡

這時,埋伏在龍崗北面山上的紅3軍團和紅4軍,按作戰計劃衝下山,斜插入蔣軍後方,切斷了敵第18師與留守後方的第54旅的聯繫。在紅軍的四面合擊下,蔣軍第18師的兩個旅9000餘人最終全部被殲滅,師長張輝瓚束手就擒。因為王良指揮紅10師切斷敵退路有功,毛主席將繳獲的張輝瓚的懷錶和鋼筆贈予他。現在有的軍史文章稱張輝瓚是紅10師活捉的,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活捉張輝瓚的是紅12軍34師100團。

紅10師在此戰中的另一大收穫,是俘虜了蔣軍的無線電隊10餘人。經教育轉化,他們大都參加了紅軍,並在之後的反圍剿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紅軍還繳獲了幾部無線電發報機,但大部分都被目不識丁的戰士們砸壞,只有一個能收報但不能發報。紅10師師部秘書歐陽毅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無線電隊政委,由於缺乏挑夫,他只好親自揹著沉重的發報機走了幾天山路。

在之後的兩次反圍剿中,紅10師作為紅1軍團主力部隊,幾乎參與了每一次的大規模戰鬥,並取得八戰八捷的佳績。特別是在第三次反圍剿的黃陂戰鬥後,蔣軍七個師從四面八方撲向紅一方面軍。毛主席指揮紅軍隱蔽在狹小的大山之中,並親自登上尖嶺腦制高點,監視從山下走過的蔣軍大部隊。為以防萬一,他特令王良指揮紅10師作為總後衛,掩護全軍從敵人各部之間的縫隙中巧妙穿過。

林彪麾下第一將,冷槍擊中犧牲,毛主席主持追悼,盛讚功績

開國中將歐陽毅,曾任紅10師師部秘書

1931年10月,三次反圍剿勝利後,紅一方面軍進行了編制調整,王良改任紅11師師長(原師長曾士峨在高興圩戰鬥中犧牲),原紅10師政委李賜凡改任師長,師政委由李遺民接任。這裡很奇怪的是,竟然完全找不到李遺民的資料,而其姓名又出現在《紅一方面軍戰史》上,或許是使用了別名?

王良調任紅11師長後,隨著林彪升任紅1軍團長,他也順理成章得升為紅4軍軍長。然而不幸的是,1932年6月13日,紅4軍到閩贛邊武平縣太和圩一帶攻打地主武裝的土圍子,王良軍長在前線勘察時,被土圍子內的地主武裝發現,冷槍擊中王良頭部,當場犧牲!毛主席專門主持了王良的追悼會,高度讚揚其功績:“王良是一個好乾部!”

繼任師長李賜凡雖然之前從事政工,但他學習能力強(曾任宜章縣學生聯合會主席),在與師長王良、參謀長陳光的密切配合中,很快掌握了軍事首長所需的常識與技能,所以上級才放心將這支主力師交給他掌管。在1932年4月的漳州戰役中,李賜凡雖胳膊受傷,仍然身先士卒帶領部隊衝鋒,攻克天險天寶山陣地,為攻克漳州立下大功。

林彪麾下第一將,冷槍擊中犧牲,毛主席主持追悼,盛讚功績

攻克漳州,紅軍一部留影

在連續參加樂安宜黃和黎建泰兩次戰役後,紅10師又迎來一場惡戰——金溪資溪戰役中的滸灣戰鬥,對手是剛投靠蔣氏的粵軍吳奇偉部,其自詡為北伐鐵軍,有一定戰鬥力。1933年1月,紅10師在沿金溪到滸灣的公路上行軍途中與敵人遭遇,雙方一經接觸便迅速在公路兩側展開激戰。

由於敵軍搶先佔領了公路北側制高點,以居高臨下之勢殺傷紅軍戰士,形勢對紅4軍非常不利。關鍵時刻,李賜凡師長親自持槍上陣,指揮部隊與敵人肉搏。激戰中,一顆炮彈突然打來,將他的雙腳炸傷,但他仍躺在血泊中指揮作戰。指揮員的親自上陣,穩固了紅10師的陣地。戰後,李賜凡被緊急送往後方醫院,但由於傷勢過重,他的左腿最終被截肢。

李賜凡受傷後,由周昆繼任紅10師師長,師政委則由胡阿林接任。周昆,190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4軍31團連長、紅12軍34師師長,王良犧牲後,他曾接替王良擔任紅4軍軍長。胡阿林,又名胡俠民,1901年出生於浙江東陽,1931年被派往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回國後任紅1軍團某團政委。

林彪麾下第一將,冷槍擊中犧牲,毛主席主持追悼,盛讚功績

紅4軍10師第三任師長周昆,第三任政委胡阿林

在第四次反圍剿的草臺崗伏擊戰中,紅10師奉命協同友軍解決黃柏嶺之敵,對手是我軍日後的勁敵、時任蔣軍第11師31旅旅長的黃維。黃柏嶺這一帶雖然只有五六百米高,但山坡陡峭,很利於守軍防守,加上敵人是蔣軍嫡系第18軍的基幹部隊,裝備有大量從德國、法國購買的自動火器,火力異常兇猛,紅軍攻了幾次都攻不上去。

軍團長林彪很著急,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黃柏嶺。紅10師師長周昆親自上陣,帶頭衝鋒,不過還是沒能攻上去,周昆自己也掛了彩。最後還是靠紅3軍從側翼攻擊,才將黃柏嶺之敵大部分殲滅,敵旅長黃維被打成光桿司令,隻身滾下山才留得性命。

1933年6月,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成“大軍大師”的要求,紅10師被改編為紅1軍團2師4團。紅10師師長周昆改任新成立的紅3師師長,最後在抗戰初期離奇失蹤;政委胡阿林改任新成立的紅2師政委,1933年底在大雄關戰鬥中英勇犧牲;原師長兼政委李賜凡在長征後任留守的江西軍區司令,於1935年1月與蔣軍戰至生命最後一刻。

經過幾十年的調整,如今承襲紅10師衣缽的,是大名鼎鼎的“葉挺獨立團”。

附錄

紅4軍10師歷任師長

王良(1930.10-1931.10,1932年犧牲)

李賜凡(1931.10-1933.01,1935年犧牲)

周昆(1933.01-1933.06,1938年失蹤)

紅4軍10師歷任政委

李賜凡(1930.10-1931.10)

李遺民(1931.10-1933.01,事蹟不詳)

胡阿林(1933.01-1933.06,1933年犧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