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新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8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協調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據介紹,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進場以來,與先期抵達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等共同參加了發射場合練。3月下旬合練結束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全面轉入首飛準備。

  據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介紹,長征5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的圓滿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工程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是一個里程碑的節點,也是我航天強國建設的一個重大進步。為完成好此次重大發射任務,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面提高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保等設施設備可靠性,全面加強產品風險識別與控制,一線科技人員頑強拼搏、連續作戰,嚴把每一項測試流程、步驟和環節,以精益求精確保了發射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CZ-7A火箭和火星探測任務並行實施和航天嚴峻質量形勢多重壓力,中心黨委在直面大戰大考中迎難而上,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基本指導,運用統籌推進科學方法,把疫情防控工作納入航天發射任務一體籌劃、一體組織、一體實施,發射場區從嚴實施封閉式管理,落細落實各項防控工作,實現了參試隊伍“零疑似、零感染”,確保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順利實施、成功推進。

  任務圓滿成功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發來賀電,對任務取得的重大勝利予以高度褒獎。該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談到,賀電飽含著對任務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的關懷厚愛和殷切期望,中心將結合賀電精神與習主席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再立新功,確保後續空間站建設階段飛行任務,火星探測任務,探月工程順利推進,不負習主席期望重託,不負全國人民殷切期盼,不負民族復興偉大召喚。

  此次任務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之際,工程全線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指示,注重科學統籌、堅持底線思維,採取封閉式管理、遠程化會診、全系統協同等方式,精簡人員規模、優化測試流程、嚴格疫情防控,在長達一百多天的逆行堅守中生動踐行了“四個特別”的載人航天精神。面對長征七號甲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帶來的嚴峻考驗,工程全線深入開展質量整頓,高質量完成故障剝離和舉一反三工作。針對此次任務準備期間發生的質量問題,嚴格按“雙五條”歸零標準,既抓技術問題歸零又抓思想問題歸零,既走專家路線又走群眾路線,既重技術改進提高又重管理責任強化,確保了任務進度與質量的有機統一。

  據統計,自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先後組織實施16次重大飛行任務,全部取得成功。

  此次發射的運載火箭及搭載的試驗船和試驗艙,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第二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記者:陳勃、屠海超、劉常連、劉旭、高傑、李寒劍、胡家鎧)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