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一座高品質城市

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

現實需求

是贏得新一輪區域發展、競爭優勢的

戰略選擇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去年以來,椒江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座標體系中,通過提升城市能級,進一步優化區域空間佈局,加快資源要素組合,著力增強城市核心功能。


“高質量”

區塊效應不斷疊加


以現代灣區建設為統領

各大平臺有機更新


“一江兩岸”、大陳島、商貿核心區、高鐵新區……我區以現代灣區建設為統領,打造各大平臺,不斷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無限機遇和潛力。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去年,“一江兩岸”建設腳步不斷加快。各種利好消息讓“一江兩岸”成為炙手可熱的區塊。


6月25日,寶龍集團競得葭沚街道大環線以北、中心大道以西地塊,該塊地處於“一江兩岸”入口,助力板塊商業升級;


6月30日24時起,椒江大橋、椒江二橋停止收費,“一江兩岸”跨江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


8月23日,椒江區中心幼兒園濱江悅分園舉辦了簽約儀式,江岸尚城區塊新添一所知名公辦幼兒園;

……


葭沚水城商業文化街區、金融總部大廈、老街南廣場開建;老街一期歷史建築啟動修繕,台州第一個黨組織紀念館建成開館;江岸尚城濱江總部集聚區完成拆遷;華東師大附屬台州學校主體完工;區域路網完成前期工作;海門衛城古城牆示範段復原重現……


“一江兩岸”的故事還在上演。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大陳島正大力推進現代化海島建設示範區和紅色旅遊第一島、兩岸交流示範島、生態美麗島、數字智慧島、幸福平安島等“一區五島”建設,高質量建設“兩個大陳”。墾荒紀念碑景區開始改造提升工程去年年底正式完工,道路、景牆、雕塑煥然一新。甲午巖景區內5公里的巖壁棧道已經對外開放……


此外,大陳島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台州艦”落戶“定居”;5G示範島、車客渡碼頭等民生工程加快實施;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牽手入駐……墾荒文化、兩岸鄉情文化、軍事文化,成為大陳島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動力。隨著大陳島綜合旅遊開發列入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以及國家級、省級黨性教育基地相繼落戶,融入紅色基因的藍色海島正成為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故土探訪、休憩度假的旅遊勝地。


大陳島新墾荒者的故事,仍在繼續……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商貿核心區、高鐵新區加速開發。台州市商貿核心區致力於以城市設計為引領,加深城市經營謀劃,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升城市公建配套,打造未來社區全省示範標杆,營造城市宜居環境。


心海未來社區入選省首批創建試點,鎮海中學臺州分校主體結頂,台州國際博覽中心順利推進,高鐵新區5個村3817畝土地完成統徵,杭紹臺高鐵中心站實現無障礙施工……


“高品質”

基礎設施日新月異


在更大的佈局中考量

用更高的座標體系來塑造


去年,我區持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斷頭路,推進道路溝通延伸,為城市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椒江特大橋是杭紹臺鐵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走進項目施工現場,可以看到,塔柱施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椒江特大橋已是初具雛形。該大橋為雙塔雙索麵鋼桁梁斜拉橋,塔高190米。塔柱施工採用液壓爬模技術,由於下、中塔柱傾角不同,爬模進入中塔柱後,面臨體系轉換、裁切架體等工序,技術難度大。日前,49號墩主塔左幅第十節塔柱的順利澆築。


與此同時,我區基礎設施建設在攻堅克難中不斷拔釘推進。葭沚、章安最強音破難,90天拆除 755間房屋;杭紹臺鐵路、現代大道、市域鐵路S1線全速推進;海門、白雲、洪家、下陳最難處下手,60天打通景元東路、經中路南延、匯豐路、雙水路等11條道路“斷梗阻”……雙60攻堅方興未艾,860行動已然接續。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以前過去得繞路,現在有了這條路後,比以前方便多了!”住在董家洋安置區塊的陳大姐經常要去平橋石村,從剛建好的春潮路直穿到平橋石村,幾分鐘就到了。春潮路,西起台州大道,東至中心大道,全長約1305米,設置機動車道雙向四車道,最高時速40碼。


而與之十字交叉的學院路南延,同樣已經建設完成。兩條斷頭路的打通,在一定程度上分擔開發大道的車流量,舒緩交通壓力,對商貿區域內交通路網的完善也具有很大的意義。


老百姓關注的停車難題同樣有所突破,去年新增公共停車位3647個、公交候車亭50個,改造城市易澇點55處。鳳凰山莊立體停車庫已順利完工,東山公園立體停車庫、三甲衛生院、下陳衛生院地下停車庫、二中地下停車庫基本完成,民輝綜合體地下停車庫完成選址。


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還建成白雲山西路西延、四號路西延道路、洪家南環線(東環大道-葭沚徑),教七路、下陳雙水路、白雲山南路南延、太和山隧道有序推進,洪家南環線(東環大道-三才涇)啟動建設。


“高顏值”

擦亮城鄉生態底色


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宜居

城市的生態建設必不可少


我區一手緊抓城市開發建設,搶佔發展制高點;另一手緊盯生態環境治理,一刻也不鬆懈。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治水治土治氣,綠水青山藍天成標配。去年,我區空氣優良率達92.4%;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2.9%;全區9個縣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同比提高11.1個百分點,水環境汙染指數下降3.8%。COD、氨氮和SO2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重汙染天數零發生,實現全年“藍”。“五水共治”全面鞏固,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創成“美麗河湖”3條。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汙水零直排”建設全面推進。累計新建汙水管網20.1公里,新建供水管網10公里,雨水管網5公里。牽頭抓總全區44個生活小區“汙水零直排”創建,完成華晨山莊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在轄區工業園區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實行精細化整治提升。石柱工業園區和太和工業園區基本建成“清汙全分流、汙水管網全覆蓋、汙水全處理、廢水無滲漏”的排水綜合體系,並通過驗收。


“三改一拆”,拆出新顏值。圍繞促發展、拓空間、優環境、保穩定、惠民生的要求,突出“去存量、控新增、抓長效”工作重點,城中村拆除面積、戶數全市領先,獲評省“基本無違建區”。去年我區共組織集中拆違行動47次,累計拆除建築面積239.22萬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81.95%。實施舊住宅改造,計30.07萬平方米;實施舊廠區改造,計21.3萬平方米;實施城中村拆遷改造,已拆除面積53.12萬。


2019,椒江用美麗“煥新”城市


做活拆改文章,實現拆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緊密圍繞“一江兩岸一島”,結合城市美麗行動,重點推進一江兩岸區塊、綠心區塊、高鐵新區、商貿核心區、內環線周邊城中村改造提升。對於零星拆改地塊,街頭綠地、臨時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是首選。如東環大道拆后土地上建綠化,新王村、下陳村、橫河陳村違建廠房拆後建臨時停車場等,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給周邊居民帶來了生活環境的提升。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完成村莊整治304畝、“二改一還”2411畝、低效用地再開發1314畝。“大棚房”整治全面完成。建成“四好農村路”95公里,創成美麗鄉村精品村51個。髒亂差減少了,鄉村變美了,產業佈局合理了,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改出“新格局”、發展改出“新增點”、生活改出“新品質”,椒江城鄉“顏值”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