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有位朋友吃飯聊天,找我傾述:

“感覺自己很沒用,制定了很多的計劃,這快到9月份了,計劃都沒怎麼實現。自己畢業8年了,每天就是上班、下班,覺得自己沒有多少技能,好像一事無成。沒當看到身邊優秀的人,看到別人有很好的發展,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出息,也沒天賦,為啥總是迷茫,制定計劃卻完不成呢?”

亞里士多德所說:“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人員,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

比如:

制定好了減肥計劃,也下定決心每天跑5公里、做減肥操20分鐘,前幾天還是信心滿滿,不到1個周,就開始鬆懈了,怎麼也起不來床了。

內心想著一定要學習技能來提升自己,也在紙上寫下來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制定了計劃,制定的挺詳細,連番茄鬧鐘都定好了,可還是行動不起來,或者幾天過去,又回到了老樣子。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這裡,可能有人提出疑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不是因為自己制定的計劃不夠周全詳細,還是自己太懶了?

其實不是的,很多時候,我們是有所行動的,為了完成計劃,我們可能也參加各種打卡活動,比如21天讀書,100天打卡等活動,期待通過這種方式,來養成養好的習慣。動力也有,很強烈,跟朋友家人立誓,完成不了就交罰金,見者有份。或者參加各種21天、30天、45天習慣訓練營、早起打卡營,通過金錢懲罰,群體帶動等方式,養成良好習慣。

這種模式下的效果,怎麼樣呢?

有參加過這類訓練營的朋友反饋,打卡結束後,一切又恢復從前模樣,早上醒了也不想起來,或者醒了又接著睡覺。到了點知道要學習,卻還是想刷手機,聊微信、玩微博,一天又過去了,就想著明天再做,到時再說。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多時候,我們會歸結於自己不夠自律,自己不顧專注。其實,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研究表明,人們總是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簡單理解,就是能力與慾望不匹配。能力達不到慾望的要求。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進行一個新的習慣的嘗試,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個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就是【微習慣】。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微習慣?

微習慣,就是將一個你想實現的目標,分解到縮減後的很小很小的步驟。讓你可以隨時可以去做,不費時間,特別容易實現的小目標。

《微習慣》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這個微習慣做事,取得了目標的達成。從2012年年末,他每天至少做一個俯臥撐,這成了他培養的第一個微習慣。兩年後,他擁有夢想中的體格。同時,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比如:

用手來摸一下你的鼻子,感覺到了嗎?微習慣就是像摸鼻子這樣,隨時可做、毫不費力的目標。

還有你想培養一個新的習慣,通過微習慣就是可以讓這個習慣進行大幅度的縮減。

比如:

計劃每天寫2000個字,那就縮減到一天20個字;計劃每天看1小時的書,那就所見到看5分鐘的書;計劃每天做仰臥起坐60個,那就縮減到每天1個。

按照這種微習慣做事,就是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去做一件事情,讓事情的進行變得簡單。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培養微習慣會帶來哪些驚喜呢?

第一,最小化的步驟,最簡單容易操作。

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如此,不可能呢一蹴而就,很多時候,一個習慣養成了,再進行下一步做事會容易很多。

舉個例子:

有個朋友提到,要在1個月內瘦掉30斤,每天跑步10公里,做操1個小時。前3天,的確是熱情高漲,每天都進行鍛鍊,決心很大,還在朋友圈裡曬成績。可一個周後,就堅持不下來了。

看到這裡,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大腦是天生抗拒改變的。強加的意志力很強堅持下去。

但如果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那你的潛意識不會覺得受到了控制,你的行為習慣會慢慢發展成為正常化行為。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第二,提升自我效能感,帶給自己信心和愉悅感。

每天都是做很容易達成的事情,沒有強加意志力的強迫,內心不會變得特別的急躁,也不會恨不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很多的事情。

這樣,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節奏,每完成一個任務,你會感到自己更加有動力了,對自己更加的有信心,不會體驗到那種完不成任務沮喪的樣子。

也有可能會繼續完成接下來的任務環節,你會發現,做一件事情,正在變得越來越簡單化,大腦已經習慣了你的改變,讓你更加的相信自己。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第三,讓你敢於嘗試。

因為做一件事情,花費的時間和經歷,都是微小的,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邁出了行動的第一步。

研究表明:行動是排除消極情緒的最佳武器。你開始行動了,你會發現,原先的恐懼、膽怯和不敢嘗試,正慢慢的離你而去。

比如:

你不會因為今天閱讀的書籍頁數太少,而感到愧疚了。你不會因為健身的時間太短,而感到不好意思了。你也不會因為寫作的字數不到500字,而感到有所失敗了。

微習慣的方式,簡單易操作,給人感覺特別安全又逐漸增強力量。讓你發現,嘗試一件事情,並不是那麼難的選擇。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那麼,如何去培養微習慣呢?

1、制定適合自己的微習慣。

要知道微習慣沒有“過小”這個概念,也不會再腦海裡,形成任何的牴觸。如果感到牴觸,就將習慣變得更小。

打個簡單比方:

“一天計劃寫50個字”;“一天計劃喝1杯水”;

是否會感覺特別的簡單,當你的大腦感到不到任何的威脅時,那麼做成這件事情的成功率自己人就會提高很多。

可以思考一下:

當你在最困難、最疲憊、壓力很大、極其忙碌的時候,也能完成的小目標,是什麼?

比如:

堅持每天喝一杯水都做不到,那就設定成往杯子裡倒一次水。如果每天堅持寫50個字都做不到,那就改成打開文檔敲一個字。

將自己制定的這個微習慣,每天都能做到。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2、審問自己內心,挖掘做這件事情的願景。

我們都知道: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事先想象完成後的美好願景,同時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去做,為什麼想要實現它們。

舉個例子:

我每天堅持寫作。問自己為什麼喜歡寫作?因為自己熱愛寫作,那為什麼熱愛呢?因為這種梳理內心,表達自己想法,還有幫助到別人,很喜歡。這一點為什麼重要?因為讓自己感到生活很充實,有價值。

等等,通過不斷的去問自己,去審問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的內心想法。當你認識到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真實的價值觀,你會逐漸意識到,外界有再多的干擾,也不會影響到自己。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3、行動起來,記錄並養成習慣。

定下來微習慣,就行動起來,要知道不同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時間可不一樣,我們在做微習慣時,一定要保持一個耐心,不要圖快。

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也要記錄和追蹤自己完成的情況。同時,去關注習慣養成的信號。

打個比方:

你每天在寫文章,你對這件事情習以為常,每天都是到時間,就主動去寫字,不需要你催,不需要自己打雞血,成了一個不自覺的習慣。 再比如,你沒有思考什麼,就完成今天的喝水計劃。就如同一天三頓到點吃飯一樣。

你做的事情,正變成了你每天都做的行為常態。 你發現制定的目標,都是容易達成的。

做了太多次計劃,卻依然無法養成好習慣,來試試簡單自我管理法則

大家學會了嗎?

【正如一句話而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馬上開始嘗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