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電商快車!昆明農民的山貨“網住”大市場

掌上春城訊從望田空嘆到荷包滿滿,同樣的200畝無花果,前兩年接近虧本,後兩年供不應求,搭上電商的快車,一年就賺了600餘萬元,葛開永擴大種植面積的計劃也提上日程。

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指出,要實施網絡扶貧五大工程,從網絡設施、移動終端、信息內容、電商平臺、公共服務等方面系統部署、同步推進。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

葛開永在東川區銅都街道塊河村流轉了200畝土地,開始種植無花果。前兩年,他的產品都在線下銷售,好賣時每公斤40元,難賣時冷庫堆得放不下,2018年果子損壞率高達40%。這讓葛開永心疼不已。

貧困地區儘管有眾多優質的農產品資源,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裡豐富的農副產品賣不出好價錢,無法走向全國市場,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農民不免捧著“金飯碗”卻吃不飽飯,陷入貧困。

2019年以來,昆明市嚴格按照《雲南省網絡扶貧行動計劃(2019年—2020年)》明確的五大工程16項重點工作,深化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切實提升貧困地區發展網絡保障條件;加速實施農村電商工程,全力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全面推進網絡扶智工程,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推進信息服務工程,持續提升益農惠農信息服務水平;大力實施網絡公益工程,全面凝聚網絡扶貧社會合力,全市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

2019年5月,葛開永的軒逸農業有限公司和電子商務中心簽訂《培育扶持電商扶貧示範企業孵化協議》。搭上電商的快車,基地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利用拼多多、淘寶、天貓、微商等網銷渠道銷售無花果。去年7月和8月都保持月銷100多萬元的好成績,日均接單量3000至4000單,發貨量2000多單,每天的出貨量為6噸左右。

通過電商渠道,基地的無花果每天都全部賣光,通過預冷技術,無花果的損耗降到12%左右,而且3市斤的價格賣到39.9元,大大提高了無花果的商品價值。

昆明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聯動,整合各方資源,通過搭載網絡平臺的方式,動員社會各界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進行幫扶。

東川區烏龍鎮馬店村種植有大樹楊梅600畝,雖說這裡的楊梅個大、汁多、色鮮、味甜,但由於交通條件等因素制約,楊梅連年滯銷,甚至爛在地裡。定點幫扶東川區的航天科工集團得知情況後,迅速與烏龍鎮馬店村楊梅合作社簽署購銷協議,航天科工工會系統“以買代幫”採購買馬店村31噸大樹楊梅,共計77萬餘元,解決了楊梅受天氣、交通等因素影響引起的滯銷問題。在中央定點幫扶企業和東西部協作扶貧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2018年定點幫扶單位通過直接或間接集體購買農特產品、協調銷售農特產品達1932.95萬元,東川生態鵝、無名麵條、無名米線等特色農產品陸續進京。

在尋甸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除了本地土特產的實體展銷櫃檯,“電商”的味道十分濃厚。尋甸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投入資金2800萬元,實現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鄉鎮(街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行政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的“三級覆蓋”,並努力培育年交易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涉農網店。

昆明市以扶志扶智為根本,以培育一批有創業致富能力、有帶貧益貧成效的致富帶頭人為目標,2020年度內將完成全市404個出列村1212名致富帶頭人的培訓任務。

接下來,全市將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新增網絡扶貧項目和舉措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全面完成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建設。同時,大力發展訂單式農業,組織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定向直供直銷活動,進一步加強網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設計、規劃、統籌、協調,加強對網絡扶貧資源要素的配置。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星宇

編審:吳晨萍

終審:李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