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大扁杏是一種經濟林樹種,栽培管理得當可獲得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文從氣候適宜性、經濟價值、旅遊景觀效應等方面介紹沙地發展大扁杏產業的可行性,並從整地、栽植、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等方面總結沙地大扁杏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大扁杏原產於大陸性氣候的乾燥地區,遍佈於我國北方地區,主要分佈在遼西、遼南乾燥向陽山坡。適應性強,在平原、丘陵或沙荒地均能開花結實。大扁杏栽後2~3年即可結果,而且結果年限長,具備發達的根系,能夠吸取土壤深層的水分和養料,耐瘠薄,栽培條件要求較低,是良好的抗旱樹種。科學種植大扁杏不僅能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而且能夠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1 沙地發展大扁杏產業的可行性及意義

1.1 氣候適宜

彰武縣西北沙地地處遼西北科爾沁沙地南緣,屬三北地區,本區域內年降水量在500 m左右,通過增加灌溉措施可滿足栽植大扁杏的生長需求。可見,沙地發展大扁杏這一經濟林樹種具有適宜的可行性。

1.2 經濟價值高

本區域內生產的大扁杏,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杏仁上,圓形的杏仁扁平肥大,出油率約為50%,油色微黃透明,氣味芬芳,是優良的食用油,可用作精密儀器和軍事工業所需的高級潤滑油和除鏽劑,可用作生產化妝用品及高級油漆的原料,也可用來製成醫用保健品。《格物叢話》記載:“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高,其仁可以入藥”,由大片杏仁製成的營養滋補劑有潤肺、驅風、散寒、清瀉等療效。栽培大扁杏效益較高,定植6年的大扁杏杏仁產量為675 kg/hm2左右,收入約5 400元/hm2,7~8年後產量可達900 kg/hm2左右,收入達7 200元/hm2左右。如果出口外銷或製成醫用保健品,則效益更高。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1.3 旅遊景觀效應好

春季是杏花盛開的季節,奼紫嫣紅,爭奇鬥豔,放眼望去,朵朵杏花像一隻只粉蝶展翅欲飛,遠遠望去,一樹的雪白渲染著春天的活力,又像整個山坡穿上了鮮豔的新婚禮服,充滿著無限的生機和豔麗,給荒涼、寂寥的沙地林海草地綴上一份有著鮮花爛漫的色彩。大面積的杏林景觀不僅賞心悅目,也更能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樣的美景,如開發成生態旅遊產業項目,定能吸引遊客的前往,預期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因此,大扁杏產業是具有巨大價值的旅遊資源,能為當地居民帶來可觀的生態旅遊效益。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1.4 發展大扁杏產業的意義

多年來,本區域一直以樟子松、小鑽楊等綠化樹種作為防風固沙的主要樹種,大扁杏一直沒能在本區域形成規模,亦沒能形成相應的產業。如果對大扁杏進行科學合理的引種、栽植與管理,形成規模後,既能為當地居民增加收入,又能實現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生態效應。發展大扁杏這一經濟林樹種,不僅能在生態層面上發揮著良好效應,同時也是一個較好的精準扶貧經濟產業項目。因此,在三北地區大量營造防風固沙林的同時,可適時大面積發展大扁杏,對當地的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2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

2.1 整地

栽植前要全面清除雜草、灌木和伐根,面積大的用拖拉機全面翻耕,深度為20~30 cm,面積小的可以用鐵鍬翻耕。根據當地多幹旱、少雨和化凍晚的特點,大扁杏栽植宜秋翻春造,於秋季將坑挖完,以疏鬆土壤,促進深層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的通氣性,促進苗木根系對養分的吸收。此外,根據當地春季少雨、氣候乾燥、沙地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的特點,可以翻埋雜草種子和作物殘茬,混拌肥料。整地的主要環節在耕地和耙地2個方面,可採一些肥沃土壤混合到沙地土壤裡面,再進行耕地和耙地,改良土壤,促進保墒,消滅病蟲害和雜草。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2.2 栽植

栽植前將大扁杏根系用水浸泡24 h,拿出後再蘸泥漿或保水劑進行定植。栽植密度要根據立地條件而定,十分瘠薄的地塊可採用2 m×3 m株行距,土壤較瘠薄的地塊可採用3 m×4 m株行距,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可採用3 m×5 m的株行距。栽植前往坑裡填10~20 cm準備好的草炭、農家肥混合土,灌50 L水,讓苗根吸水充分且保持根部長時間溼潤,使水分不易在短時間內流失而影響成活。待土壤和糞肥沉實1~2 d後再進行栽植。定植時將根系舒展開,不能窩根,接口處與地面保持齊平,苗木扶正後填好經過發酵處理後的農家肥備土,平坑後再扶正苗木,馬上踩實,用手抓住苗木中間輕輕往上拉幾下,然後繼續踩實,樹坑填平後做好樹盤,進行飽和灌水,待水滲透後及時培土封按。栽植15~30 d後要及時澆水。一般栽植成活率可達90%左右。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2.3 整形修剪

杏樹如任其自然生長,則形成自然圓頭形樹冠。栽植後仍應順其生長特性,以自然開心多主枝較好。冬季修剪最好在12月或翌年1—2月進行,根據幼樹的生長特點進行整形,搭好骨架,保留好生產枝,確保良好的生長基礎。幼樹生長期間若樹勢較旺,對主枝延長枝及較強的發育枝應進行短截,剪去原長的1/3或2/5。對於過密的枝條和徒長枝進行疏剪。幼樹應避免過重修剪,多保留小枝,以加速成形,提早結果。隨著樹齡增長,結果漸多,發枝力弱,一般不會使樹冠過於密閉,應適當結合短剪和疏剪,長果枝可依生長勢強留15~30 cm短剪,衰弱結果枝應注意不同程度的更新,否則易衰亡而引起枝幹禿棵和退化花增多。對於過密的花束狀枝,可適當疏剪。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夏剪於每年6月開始進行,適時進行拉枝,將主枝拉至基角為45°~55°,其他枝拉至80°,抹去主幹枝下部的芽和每個次級主枝背上直立芽、競爭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營養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使幼樹早結果、早豐產。

盛果期之後修剪宜在冬季進行,及時更新結果枝組,各級骨幹枝的延長枝適度短截,對衰弱枝組及時短剪復壯,促使基部萌生新枝,培養近基部徒長枝,將其培養成新的結果枝組,避免空膛現象。應加強更新修剪,使之不斷形成新果枝,儘量延遲衰老。衰老樹應進行強剪,有計劃地更新主枝,並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樹勢恢復,延長經濟栽培年限。每年要對結果枝組進行更新,使其不斷形成新的結果枝組,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2.4 水肥管理

2.4.1 施肥。由於該地區土壤主要為風沙土壤,杏樹對肥料的反應也很敏感。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可以減少退化的數量,產量高,品質好,樹勢強,並可以延長樹的壽命。一般結合秋耕施基肥,砂壤土一般施農家肥土糞37.5 t/hm2、過磷酸鈣277.5 kg/hm2、硫酸銨210 kg/hm2。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樹下壓綠肥(行間、株間種綠肥),並結合壓綠肥搞好土壤深耕熟化和水土保持工作。杏樹的根系分佈深而廣,施肥坑要略深,一般要在樹外圍挖深40~60 cm、寬50 cm的環狀溝,或在樹的兩側、樹冠外圍挖條通溝,將發酵好的秸稈肥、農家肥和磷肥混拌,盛果期樹施肥50 kg/株左右,幼樹施肥20 kg/株左右。果實採收後的8月初,也可以施以磷肥、鉀肥為主的複合肥,以快速恢復樹勢,促進花芽分化,提高開花結實率。根據試驗觀察,入冬前施入幹雞糞拌土10 kg/株,翌年可以增產杏仁300 kg/hm2,而且可以使樹勢旺盛,枝繁葉茂。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追肥,葉面噴施尿素、硼酸等,在開花前追肥1次,可以結合噴施5%敵敵畏100倍液藥劑防治毛毛蟲。

大扁杏沙地栽培技術,做好這幾點,能確保連年高產、穩產

2.4.2 灌水。全年分2次灌水,秋季挖溝施肥後灌足水,開花前追肥時要及時灌水。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最好在落葉後灌1次凍水,以利於越冬及翌年生長和結果。如春季乾旱時還需要增加1~2次灌水。如果沒有灌水條件,採取地膜覆蓋樹盤,可以增溫增溼,促進杏樹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