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 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陪你出发,伴你回家。

这里是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每周五晚上八点,

鲜活的思想、好听的故事如约而至!

钱江大潮,天下奇观,然而汹涌的潮水也时常给沿江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自古以来,沿江居住的百姓为了抵御海潮侵害,筑起海塘做为坚实的屏障。

都说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也“因塘而存”。“湖”和“河”我们都知道是西湖和大运河,“塘”呢,说的就是钱塘江海塘。千百年来,杭州人与钱塘江相争共生,筑起“水上长城”,护卫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袭扰。

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 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凝聚着前人的卓绝努力。杭州的海塘,按照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钱塘县地方官华信,组织老百姓造了捍海泥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条海塘。不过,唐代以前的海塘都是用泥土修筑的,钱江大潮一来,不太扛得住。海塘时常坍塌,到唐代中期仍有潮水涌入城内。拦不住洪水,城市发展比较慢,那时的杭州,只有现在的上城区大小,是个“繁雄不及姑苏、会稽三郡”的“腰鼓城”。

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 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到五代吴越国,海塘有了突破性发展,还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传说。相传,吴越王钱镠治理杭州时,潮水侵袭杭郡,百姓苦不堪言。钱镠就让人造箭三千支,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这个故事非常深入人心,成为了老杭州的记忆。

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 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不过,历史上的钱镠可不是用射箭抵挡钱江大潮,而是筑起了“捍海塘”。用竹片编成竹笼,中间放入巨石,层层叠置成堤,称为“竹笼石塘”,又在石塘前打上数十万木桩,涌潮时,潮水撞击在大木上,先分解了一波冲击,保护海塘。

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 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2014年,考古专家在上城区江城路以东,发现了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捍海塘的建筑将海水挡在杭州城外,确保了五代杭州城墙的扩建,奠定了杭州在五代乃至南宋临安城时期的城市格局,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

2013年5月,杭州江干区打算在九沙大道和睦港口东南角建九堡文体中心,考虑到老杭海路附近可能留存古海塘遗址,开工前特地请来文物考古专家先期勘探。

钱塘夜听第六十二期 | 钱塘江潮有多猛?看看这“水上长城”就知道了!

果然,考古队挖出了一段梯形古建筑,那是明清时代的古海塘遗址。这处海塘上窄下宽,呈“梯形”,共10层,每一层都由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逐层上叠,像鱼鳞一样,学名叫“鱼鳞石塘”。据史料记载,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为杭州人创造。

2020年1月7日,位于九堡文体中心的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是一座全面展示杭州钱塘江海塘文化,集收藏、研究、体验、教育为一体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以海塘遗址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设有遗址展示厅、海塘文化厅、临展厅等多个展厅,它将以一段现存的明清海塘遗址为核心,全面展示古海塘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价值。

本节目与浙江省社科联、江干区委宣传部合作,并在浙江省社科联和江干区社科联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