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掌上梅州訊 春風十里,恰是歸期。今日,梅州初三學生50260人,高三學生28137人,高中學校59所,初中學校173所,初中1107個班,高中585個班正式返校復課。沉寂許久的校園,重煥新活力。

為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平穩有序返校復課,我市各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配合,進一步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各學校制定嚴格返校流程;各地誌願者保駕護航……“硬核”措施強有力加持,築牢校園安全防護網。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上午七點,在東中學校入口處,前來報到的學生們戴著口罩,互相間隔一定距離,有序排隊進入學校。(賴運香攝)

“終於開學了”

延遲兩月有餘的返校,學生、家長、老師感受如何?嚴防輸入壓力依舊大,學生怎樣才能順利返校?記者走訪了梅縣東山中學、學藝中學等學校,現場直擊學生返校現場情況。

“同學們,排隊間隔一米,避免聚集。”“務必測溫通過校門,行李要消毒。”早上7點10分,記者在梅縣東山中學看到,家長們將學生送至校門口便紛紛離開,學生們各自面戴口罩、拎上行李,在老師的指引下,按照地面間隔標識線,有序排隊測溫進校門。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雖然返校流程“複雜”,但大多數學生和家長開心的心情溢於言表。“終於開學了,見到了久違的老師和同學,既興奮又有些緊張。”測體溫、行李消毒、上交健康卡……完成一系列“入門”程序,東山中學高三學生沈瓚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腳步輕快地拉著行李往宿舍走,他告訴記者,很期待返校,因為學校的學習氛圍和狀態更有利於備考,接下來他將全力以赴今年七月的高考。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開心啊,等了許久,終於把‘神獸’送回學校了。”面對記者的提問,市民陳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並迅速幫兒子把行李從車上一一取下,他說,雖然疫情還沒結束,但有關部門和學校均採取了全面細緻的校園防疫措施,家長放心也安心。

跟著學生人流,記者來到東山中學宿舍區,只見裡裡外外一片繁忙。學生們忙碌整理內務的身影,與舍友歡快暢聊的聲音,為沉寂多時的這片區域增添了活力。

與東山中學一樣,學藝中學的返校場景也是熱鬧平穩的。為最大限度地避免聚集,學藝中學開啟“雙校門”,學生錯峰返校的同時,錯開校門測溫進入。“期待也緊張,距離中考剩餘時間不多,接下來在複習好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體育訓練,備戰六月下旬即將到來的體育中考。”學藝中學初三學生李怡嫻說。

復學第一課 全市講防疫

今年返校,仍處疫情防控期,返校“復學第一課”,各學校以多樣靈活的方式,圍繞抗疫防疫、思政理論、心理安全等重點領域,上了一節特殊的“復學第一課”,引導學生從精神上、心理上、行動上做好充分的復學復課準備,也為抓好抓牢校園防疫奠定基礎。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返校後,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如何過度銜接?記者瞭解到,我市絕大部分學校都在開學前以“雲月考”的形式對學生前階段的線上教學情況進行了摸底,也為線下課堂初三高三年級老師的備課提供參考。學藝中學的政教處主任潘冰表示,復學復課以後,會利用兩週的時間對線上教學的內容進行復習,然後進行一次摸排檢查考試,全面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再根據考試情況進行查缺補漏並調整後面的學習安排,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們進行備考學習,順利迎接中考。

全面細緻落實 “硬核”措施護航

在梅州中學、嘉應中學、樂育中學等學校的主要交通路口,一群身穿著“紅馬甲”、“綠馬甲”的身影顯得格外亮眼,學生們在他們的引導下有秩序地排著隊過馬路,他們就是負責此次學生返校學校交通安全志願者。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這些志願者主要是協助公安交警等部門維持著學校附近主要幹道的交通安全,返校初期部分學校周圍的交通安全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團區委、區志聯會就號召廣大志願者行動起來,為初三高三學子返校復學保駕護航。”團梅江區副書記黃均豪表示,此次招募活動共到了53名志願者,覆蓋9所中學,從今天起至30號,志願者都會集中在學生上學、放學高峰期開展協助活動。

久違的“開學大片”奉上!春風十里,不如校園有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各有關部門、各學校早在此前就因地制宜發佈了相關校園防疫、安全返校文件,經過多次實戰模擬演練,制定了進出校門測溫、錯峰上學、用餐,宿舍、教室重組,設置觀察室等一系列強有力的防疫措施,確保學生返校安全、平穩、有序,為校園防疫和安全復學注入一劑“強心針”。

本報記者:林婉萍

見習記者:賴運香

攝影記者:林翔 吳騰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