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正如朴樹在那首傳唱萬家的歌《平凡之路》中所言,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們都曾想過不平凡的人生,獨立於眾人,殊不知,能將這一生過得平凡且得到自我實現,這一生才真正圓滿。港大"三嫂"——袁蘇妹正是如此,一生平凡,卻為港大無數學子所紀念,被稱為“香港大學之寶”。

一個保潔員,卻成為香港大學院士

2009年,香港大學將榮譽院士頒給了一個普通的校園保潔員——袁蘇妹。自從1995年港大頒授名譽院士以來,這是港大第一次將名譽院士頒給一位普通的員工,也使得82歲的袁蘇妹成為首位平民院士。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一輩子只認識五個字:自己的名字以及稱號"三嫂"二字,未曾上過學,也並沒有向香港大學捐過巨資,何以有資格成為這所近百年曆史學府的榮譽院士?要知道,當年與她同臺領獎的其餘三人分別是匯豐銀行行政總裁、香港富豪李兆基長子、香港資深大律師郭慶偉。這在當時引起轟動、引發社會上的極大爭議。

除此之外,袁蘇妹的事蹟還登上了當年的重慶高考語文試卷上,其作文材料就是基於袁蘇妹的故事,讓學子們以"情有獨鍾"為題,寫一篇作文。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2017年,袁蘇妹與世長辭,港大校長馬斐森發文:她為港大留下光輝傳承;港大官網主頁:永遠懷念你!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潔工,何以引發如此眾多的懷念以及這麼多人的哀悼與紀念?

這一切殊榮均源於袁蘇妹為港大、為港大學子默默奉獻長達44年,人生的一半時間都獻給了這所大學。

從29歲到73歲,半輩子奉獻給港大

袁蘇妹,原是廣東東莞人,在丈夫家中排行老三,後來為了躲避戰亂才來到香港,1957年,年僅29歲的袁蘇妹隨丈夫進入港大,沒想到在港大一待就是44年。她從服務員做起,先後做過廚師助理、廚師、宿舍保潔員,最後成為港大宿舍的靈魂人物。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三嫂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這是港大幾十屆學子對袁蘇妹的親切表述。三嫂是一個普通人,是港大普通的員工,幾十年如一日,做飯、打掃衛生。她對港大學子如同比對待自己的孩子還要親。有人頭暈,她會主動煲藥熬粥;學生在圖書館奮力學習,一不小心錯過了飯點,無論多晚,她都一直等待,為他們做夜宵。也正是源於這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呵護,讓三嫂成為學子心中的媽媽。

對三嫂的記憶,還不只在於她的身影,還在於味蕾的衝擊。馬豆糕、馬拉糕、老火湯、炒河粉......成為學子們夜夜苦讀後期盼的美食。

三嫂做的一手好大西米紅豆沙,西米直徑足有一釐米。對此,一位港大學子感嘆道:"好大一顆哦!"並且在言辭之間忍不住誇讚三嫂的手藝。但是美食的背後是一個人付出的辛勤勞動,為了將大西米煮軟,三嫂要在灶臺前守候兩個多小時,為了呈現紅豆沙最完美的口感,她會在裡面加入最新鮮的椰汁。做馬豆糕也是一件很耗費精力的事情,食材要用慢火煲一個小時,期間還要一直攪拌。

70年代,三嫂因為心臟出了問題,無法繼續擔任廚房的職位,於是轉去做大學堂的清潔工。做清潔工的三嫂依舊辛勤工作,耐心、關照學生。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學生們會在飯堂開派對,往往因為狂歡而忘記時間,折騰到凌晨兩三點,這個時間點早就過了三嫂的正常下班時間,但她從來都不催促和責備學生,而是耐心地等待派對結束,然後一個人默默地收拾啤酒瓶子、清掃地上的零食垃圾,清洗滿地汙漬。

那個凌晨還獨自在飯堂拖地的身影,深深地印在學子們的腦海裡,揮抹不去,永遠銘記。

三嫂是把港大學子個個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待的,一旦他們生病發燒,就會不辭辛苦好好照顧他們。她很怕自己將來有一天得了老年痴呆,因為她害怕自己忘記這些孩子的名字。

這就是那個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三嫂。讀懂了三嫂,才明白了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一件如此平凡的事,是如此難得!讀懂了三嫂,才懂得"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真正含義。三嫂一以貫之堅持長達44年,榮譽院士的稱號當之無愧!

同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三嫂的人生故事,一輩子默默做了一件事,不免讓人想起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他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捏壽司,但他把這一件事做到了極致,被評為美食界的"壽司第一人",是全球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大廚。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自從26歲來到東京,進入壽司店從學徒做起,這一做,就是幾十年。小野二郎堅持每天親自去菜市場挑選食材。為了使章魚口感柔軟細膩,他每次都要給章魚們做按摩,一按就是40分鐘。

保潔員一生只會寫5個字,82歲被授予院士稱號,成為香港大學之寶

除了對食材的嚴格把控與處理,他對自己的也要求甚高。他為了保持壽司的口感,將口感最大限度達到極致,

他常年用涼水浸泡雙手,不工作的時候,手上是永遠都帶著手套的。他之所以要這樣做,僅僅因為一定要使手的溫度低於米飯的溫度,這樣才能使壽司的食材保持新鮮、口感俱佳。

無論是三嫂被授予香港大學榮譽院士,或者是小野二郎被譽為"壽司之神",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用一輩子認認真真做了一件事情,在二人身上,都看到了那種所謂的"匠人精神",正如港大對三嫂的頒獎詞中也讚美袁蘇妹是"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學生的生命,是港大的靈魂。"

尾聲:

專注和持之以恆,最重要的還是保有一顆平常心,這是從三嫂的人生歷程中所感悟到的。然而浮躁的社會,彼此起伏的喧譁之聲,我們已經很難在某個領域堅持幾十年了,更不用說將畢生精力花費在一件事情上。如何將內心變得更為純粹,如何不再是"做事三分鐘熱度"?如何探索追求到能堅持做一輩子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都終將思考的問題。也既那個哲學命題:"我要到哪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