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前言

在曉莊師範,有個男生課間時用泥塊打了同學,放學後被叫到了校長室。

男孩等了一會兒,陶行知趕來後,笑著從兜裡掏出了一塊糖給他,說道:“因為你比我守時,這是獎給你的。”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坐下來後,陶行知又拿出第二塊糖說:“這也是獎勵品,當時我讓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在男孩更加意外時,校長又遞給他第三塊糖:“我調查過了,你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才動手的,見義勇為,值得獎勵。”

男孩子立刻流淚了,檢討道:“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開心地笑了,最後遞出一塊糖說:“為你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再獎勵一下。我沒有再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就到這兒吧。”

1914年,陶行知以第一名的成績從金陵大學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他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共和精義》:“自由、平等、民胞,共和之三大信條也……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黨見,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當時在臺下觀禮的黃炎培鼓掌不已,並上臺為他頒發了畢業文憑。三十二年後陶行知去世,黃炎培親自送來輓聯:“秀絕金陵第一聲,當時行知號知行。”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生於安徽歙縣一個秀才家庭,原名陶文浚。

幼時家境貧寒,靠著母親孃家的幫襯,他算是讀完了私塾教育。

當時,基督教開始大量滲透到中國鄉村,陶行知的父親成了歙縣教會的一名會員,母親也來到教會幫傭。

一次,陶行知到教堂看望母親,一眼被英國教士唐進賢看中,免費把他招進了教會辦的崇一學堂。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陶行知用兩年完成了三年課程,隨即考入廣濟醫學院,但他不喜歡醫學,於是放棄了學業。

在唐進賢的幫助下,他隨後就讀了南京匯文學院的預科。沒多久,該校合併成了金陵大學。

大學五年期間,陶行知“如魚得水,甚為歡洽”,身上的基督教氣息十分濃重;又迷上了王陽明的心學理論,誠心接受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點,如“知之真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等。

1912年,他改名為“陶知行”。

與汪純宜結婚後不久,陶行知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學習市政學,同時修習他最感興趣的教育學。

1916年,陶行知申請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獎學金,住在了哈特利會館十層10號。

約翰·杜威還真是和中國有緣,門下除了胡適、蔣夢麟等,又收了一位中國天才。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杜威的實驗主義屬於行動的哲學,與知行合一異曲同工,只是更強調“行”。

陶行知融匯東西后,把“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說法改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名字也由“陶知行”改成了“陶行知”。


1917年,陶行知回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造活動。

他第一站來到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由於一開始任教務助理,陶行知只能做些技術層面的改革,把原來的“教授制”改為“教學制”,把固定科目改為“選科制”。

等當上了教務主任,他便開始推行“男女同校”,一時之間震動了南中國,與北京大學遙相呼應。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區區一個校園還不夠,陶行知從1920年起開辦暑期學校,廣泛聘請社會名流,為全國各地的教師講課。數期之後,學員數量達八百人之多,遍及十八個省。

1921年,蔡元培、馬敘倫等人籌建中華教育改進社,陶行知獲邀擔任主任幹事。

平民教育很快就有了起色,僅南京一地就出現了一百二十六所平民學校,學生近五千人。

他還與朱經農合著《平民千字課》,發行量超過了三百萬冊,同時編輯出版《平民叢書》《平民週刊》,影響一時無兩。

有次在輪船上,陶行知結識了茶房戴永,啟蒙一番後,陶行知讓戴永去教另外三個茶房識字,認為同類相處,效果最佳。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在公園裡,陶行知也讓三個識字的人教另外六個不識字的人。在教育廳,陶行知也搞類似推廣活動。

陶行知總結道,平民教育是隨時隨地的,存一份心,就有一份效果,門不敲,自己是不會開的。

陶行知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很少有空閒的時間,春節都不例外,他曾作過一首小詩自嘲:

上車過舊年,下車過新年。

年年車上過,也算是過年。

除了在社會上,陶行知甚至把他的教育理念推行到了北大校長的家裡。

一次,陶行知到蔣夢麟家裡做客,順帶提出掃盲。

蔣語塞,陶就問:“校長的家裡能容得下不識字的人嗎?”蔣回答:“做法倒沒錯。”

陶行知馬上“得寸進尺”:“既是沒錯就要幹,從今天起,家裡不識字的都要讀書,識字的都要教書。”

隨後現場表演,親自把蔣夢麟的世兄和門房教了一遍,然後再讓這些人去教老媽子和車伕。

蔣夢麟對此只能歎服,說道:“你很有傳教的精神。”


幾年過去,陶行知覺得在城市搞還不夠,認為:“中國以農立國,平民教育是到鄉下去的運動。”

1926年秋,陶行知放棄了教授的派頭和享受,在南京和平門外燕子磯附近找到了老山一個叫小莊的小村莊,他說:“老山太老了,不如叫勞山。小莊也應改叫曉莊。我們來勞力勞心,中國的教育必將從這裡破曉,放出曙光。”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接著向全國宣告:“我們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徵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

1927年3月15日,曉莊師範開學,學生們自己動手建校舍、幹農活,在周圍開辦了平民學校、鄉村醫院等。

不久,又辦了信用合作社、農業科學館、兒童遊戲場、鄉村藝術館、木匠店等機構。

第二年,曉莊師範改名為曉莊學校,下屬八所小學、六所幼稚園、三所民間醫院、一家木匠店等。

風氣一開,周圍鄉村紛紛效仿。兩年後,江蘇民政廳索性將北固鄉也劃為實驗區,建設“民有、民治、民享之鄉村”。

三年後,曉莊學校被國民政府查封,原因之一是“基督將軍”馮玉祥為蔣介石的對手;原因之二是認為陶行知在農村搞事,怕動搖了國本。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陶行知受到了通緝,流亡去了日本一年,後來隱匿在《申報》度日。

1932年,通緝取消後,陶行知在上海設立山海工學團,旨在使工廠、學校與社會打成一片,手腦相長,共同抗日。他們推行了一種“小先生制”,用小孩來教小孩,首批就有二百多名小先生。

1936年,“七君子”被捕。正在布魯塞爾參加世界和平大會的陶行知立刻聯絡愛因斯坦、羅素等國際友人通電營救。

沈鈞儒出來後說,陶行知要是在國內的話,就是“八君子”事件了。

抗戰期間,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全身心為國家培養特殊人才。等到日本投降後,他加入民盟,大聲疾呼“不要假裝的民主”。

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從知行到行知的昇華

結語

1946年7月是民國教育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11日,李公樸被暗殺;15日聞一多被暗殺。陶行知怒不可遏,公開表示:“我等著第三槍!”

25日上午,積勞成疾的陶行知突發腦溢血,死於上海,年僅五十五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