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来十年“十大”医改导向:医药服务价格改革 (8)

关注未来十年“十大”医改导向:医药服务价格改革 (8)

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顾问:秦永方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作出决策部署。力争到2030年,用10年时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8) 医药服务价格改革

《意见》提出: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全国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治理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建立医药价格信息、产业发展指数监测与披露机制,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价格函询、约谈制度。《意见》强调,完善区域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管理,引导合理配置,严控超常超量配备。


思考:按照“腾笼换鸟”的改革思路,通过挤压药品、耗材虚高定价的空间,才有可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面对医疗服务价格倒挂较低的现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医保收入。在全民医保的条件下,未经区域规划许可,超常规、超量的配置设备,医保不买单,对于医院来说,靠设备收入的渠道必然收窄,对靠设备投资拉动收入增长的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为此,相信区域医疗设备资源整合进入快车道,区域整合的检查中心将会迎来重大利好。


探讨:医保战略性购买药品、耗材,大幅度挤压了虚高定价的空间,一些医务人员的社会补偿渠道逐步收窄,医院需要面对正向激励提高待遇,成为医院运营绩效管理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