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未來十年“十大”醫改導向:醫藥服務價格改革 (8)

關注未來十年“十大”醫改導向:醫藥服務價格改革 (8)

譽方醫管創始人兼顧問:秦永方

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對全面建立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作出決策部署。力爭到2030年,用10年時間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8) 醫藥服務價格改革

《意見》提出: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醫用耗材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全國交易價格信息共享機制。治理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准入制度,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建立價格科學確定、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建立醫藥價格信息、產業發展指數監測與披露機制,建立藥品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完善價格函詢、約談制度。《意見》強調,完善區域公立醫院醫療設備配置管理,引導合理配置,嚴控超常超量配備。


思考:按照“騰籠換鳥”的改革思路,通過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定價的空間,才有可能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面對醫療服務價格倒掛較低的現實,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滯後,嚴重影響了醫院的醫保收入。在全民醫保的條件下,未經區域規劃許可,超常規、超量的配置設備,醫保不買單,對於醫院來說,靠設備收入的渠道必然收窄,對靠設備投資拉動收入增長的模式提出嚴峻的挑戰,為此,相信區域醫療設備資源整合進入快車道,區域整合的檢查中心將會迎來重大利好。


探討:醫保戰略性購買藥品、耗材,大幅度擠壓了虛高定價的空間,一些醫務人員的社會補償渠道逐步收窄,醫院需要面對正向激勵提高待遇,成為醫院運營績效管理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