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紅籌迴歸第一股,登陸科創板將創下半導體市值第一股

2020 年 4 月 3 日,中芯國際剛剛走過 20 年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5 月再迎喜訊,紅籌迴歸第一股。

中芯國際在科創板的上市,將是紅籌迴歸第一股登陸科創板。中芯國際的註冊地是在開曼群島,而公司的主要業務都在中國大陸,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業務,且已經於 2004 年在在香港上市。中芯國際是標準的紅籌股。

中芯國際迴歸 A 股上市,是方便服務更多客戶,為了公司更好成長,也是資本市場的自然選擇。

現在我們關心的是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的將創造多高的市值。芯思想研究院認為,中芯國際迴歸上市,將成為 A 股半導體類公司名至實歸的第一股,。

截止 2020 年 4 月 30 日,臺積電的市值高達 19000 億元,而國內剛剛登陸科創板的華潤微的市值 422 億元。

產能擴充計劃

由於產能滿載,中芯國際在之前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將繼續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

據悉,中芯國際 2020 年的擴產計劃包括:天津 T2、上海 S1、深圳 G1 三個 8 英寸廠都將擴產,合計增加月產能 30000 片;北京 12 英寸廠 B2B 將增加月產能 20000 片;上海 12 英寸廠 S2B 的 FinFET 產能將擴充至 15000 片。

至 2020 年第四季,合計月產能將高達 55 萬片約當 8 英寸晶圓,較 2019 年第四季增長超過 20%。

要注意的是,15000 片 FinFET 產能是 14 納米、12 納米和 N+1 代、N+2 代工藝的合計產能。

擴產資金安排

中芯國際的第四季財報中顯示,預估 2020 年用於晶圓廠的支出為 31 億美元,其中 5 億美元用於中芯北方 12 英寸晶圓廠擴產,20 億美元用於興建上海 14nm FinFET 工藝的 12 英寸晶圓廠。

2019 年實際用於晶圓廠的資本開支約為 20 億美元,其中 2 億美元用於中芯北方 12 英寸晶圓廠擴產,12 億美元用於興建上海 14nm FinFET 工藝的 12 英寸晶圓廠。

芯思想研究院研的數據表明,中芯國際 2020 年的資本支出較 2019 年大幅增長 55%,超過 2016 年的 26 億美元支出,創下歷年資本支出新高。

迴歸上市將有效的解決中芯國際資金的問題。

中芯国际:红筹回归第一股,登陆科创板将创下半导体市值第一股

2020 年 5 月 5 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2020 年 4 月 30 日,董事會通過決議案,批准建議進行人民幣股份發行、授出特別授權及相關事宜,但需取決並受限於市況、股東於股東特別大會批准以及必要的監管批准。

公司將向上海證交所申請人民幣股份發行。上海證交所於形成審核意見後,將向中證監申請人民幣股份發行的註冊。於人民幣股份發行經中證監同意註冊及完成股份公開發售後,公司將向上海證交所另行申請批准人民幣股份於科創板上市及交易。人民幣股份將不會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建議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的初始數目不超過 16.86 億股股份,佔不超過 2019 年 12 月 31 日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 25%。就不超過該初始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 15%的超額配股權可被授出。人民幣股份將全為新股份,並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

於扣除發行費用後,有關募集資金擬按照以下方式用作下列項目所需總投資:約 40%用於投資於中芯南方 12 英寸芯片廠 SN1 項目;約 20%用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及約 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董事會認為人民幣股份發行將使公司能通過股本融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並於維持其國際發展戰略的同時改善其資本結構。董事會認為,人民幣股份發行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有利於加強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