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縱使中國足球仍不爭氣,球迷也不該被帶了節奏

上觀:縱使中國足球仍不爭氣,球迷也不該被帶了節奏

虎撲5月6日訊 針對韓國中衛金玟哉言論引發的爭議,《上觀新聞》指出,縱使中國足球仍不爭氣,中國球迷也不該被帶了節奏,更不能對外來的批評聲感到麻木。

相關報道稱,此次事件中,讓筆者最上心的並不是金玟哉的前後言行和國安最終將有何動作,而是球迷、網友、媒體、圈內人士等等,在看到這段視頻後之後態度。羅列下來,共呈現出四種態度:

其一,很主觀地認為中國足球再差也輪不到一個外人來說三道四。在歐洲留洋的U16國少隊長何小珂在第一時間就懟開了:“什麼玩意兒,早點打包走人,去歐洲協防去吧 胖得跟豬似的。”字裡行間滿是憤怒;其二則相反,理性的球迷們認為金玟哉話不中聽,但說出了真相,“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足球領域,中國足球確實沒啥讓人瞧得起的地方。”;其三,是認為他作為一名有合同在身的外援,不考慮自己所效力球隊的整體利益和形象,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是一種很不職業的行為。“說白了,他就是個吃肉罵娘,腦子還不太好使的白眼狼。”一位網友說;而第四種,是認為金玟哉情商堪憂,有的話的表達場合和時機太欠缺考慮,是對隊友和球迷的不尊重,這意味著他在國安已經沒有未來了。

看著這些評論,筆者想起棋聖聶衛平曾說過的一句話,“中國足球就像自己不爭氣的孩子, 儘管這孩子表現得一塌糊塗,但我們還是愛它。”

的確,這些年來,中國足球的輿論大環境,更像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成績不好,就會大發雷霆。但這位“家長”的態度,也在發生改變——過去罵孩子是關起門來自家的事,唯獨不允許外人說三道四。而現在,球迷和媒體中的大多數,都已經能坦然接受外人的批評,最多就是提醒對方一要客觀,二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讓我感覺你不尊重我們。”所以真要說錯,金玟哉可能也就錯在自己表現得太過傲慢了。但有一點是沒有改變的——“罵聲”,依舊是中國足壇所處輿論環境的主旋律。

有人說,中國足球就是一個痰盂,無論懂不懂球,誰都可以往裡面吐兩口。雖說有點誇張,卻也是事實。筆者甚至懷疑:難道正因為罵慣了、罵多了,現在外人跟著一起罵,球迷們也無感了,或者說,已經認命了?對於“罵”這件事,筆者很贊成央視主持人賀煒的觀點,“中國足球該罵,但抨擊批評和侮辱是兩回事。”中國足球表現得糟糕,球迷們有權利罵,但更有責任和義務去提醒。誰不希望國足能夠從泥潭中崛起,就像沒有家長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自甘墮落。

所以正像賀煒所言,“我們並不歡迎充滿敵意和惡意的侮辱者。他們或許並不關心中國足球應該如何,他們只是想找到一個對象,可以在任意時候加以羞辱,掩蓋他們自己的失敗和懦弱,柿子還要撿軟的捏,中國足球口碑的弱勢,成就了少數這樣心態的人,此外,還有個別人將對社會其他領域的不滿,投射到足球身上,在別的地方不方便發表的言論,可以藉著抨擊足球發洩出來,他們也並非十惡不赦,只不過這樣的人士,並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球迷。”

中國足球又捱罵了,段子手們又開始狂歡了。筆者認為,這樣的“日常”實則是大多數人,被這一小撮充滿敵意和惡意的侮辱者帶了節奏。上海師範大學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何雲峰說過,當下的中國急切需要培養大國思維,而大國思維是一種積極主動當模範國家和榜樣國家的思維,是敢於擔當的精神。

所以縱使中國足球仍不爭氣,我們也不該被帶了節奏,更不能對外來的批評聲感到麻木。我們不做只會侮辱和謾罵的旁觀者,而是該真正展現出理性家長、負責人家長的樣子。要是關心中國足球的每一箇中國人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中國足球能不好起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