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玟哉“真話”破壞合作 他應向米蘭達學習說話的藝術

金玟哉在一檔韓國綜藝節目中以吐槽戲謔的方式,吐露了一些刺耳的心裡話。他直言加盟北京國安後,在場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我在國安有兩個後衛搭檔,以前都是踢前鋒的,能力不足,也不會協防,雖然是國家隊的吧,但能力一般。”

這話飄到國內,自然會引發一番爭議。有中超球員指其情商低,有中國球迷贊其“說得沒毛病”。當然,U16國少隊長何小珂的回應“什麼玩意兒,早點打包走人,去歐洲協防去吧,胖的跟豬似的”顯得比較低端,凸顯了年輕球員在吐槽藝術方面的文化修養不足。

有人說,也許金玟哉沒想到在韓國錄製的這番言論會出口出去。如果意識到這一點,他肯定會收著說,不會招惹這檔子麻煩。我也認同這一看法,從金玟哉第一時間向球隊書面道歉並認罰就可看出,他能夠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金玟哉“真話”破壞合作 他應向米蘭達學習說話的藝術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韓國明星,也曾經因為此類言論而在中國翻過車。這位女星名叫張娜拉,曾經在中國很紅,商演不斷。但2009年上韓國綜藝節目說了一句“我每次缺錢都會去中國賺”引發爭議,自此幾乎涼涼。

金玟哉“真話”破壞合作 他應向米蘭達學習說話的藝術

跟張娜拉類似,金玟哉當然也要承受一定的“商業損失”。在國安球迷心目中,他會丟掉大量上賽季辛苦積攢起來的印象分,保不齊新賽季開啟後還會招致主場噓聲。

有人說,金玟哉只是說了一些真話。但這樣的所謂“真話”,對於團隊利益至上的足球行業而言,顯然是不合適與不得體的。是的,你當然有權利吐槽同行業務能力低下,但前提是“散了買賣也散了感情”。如果兩人仍然是隊友,那麼這樣貶損同事的“壞話”,只會使雙方共事關係遭到破壞,合作關係無法修復,團隊利益將成為最大輸家。

歸根結底,足球畢竟是一項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協作的團隊運動,烏龍不可以亂擺,破壞團結的話不可以亂說。金玟哉難道能夠保證:比賽中從來不需要“骨子裡看不上的那位隊友”來協防補位?

金玟哉“真話”破壞合作 他應向米蘭達學習說話的藝術

都是成年人了,說話分寸當然要掌握好火候。

魯迅先生說曾打過一個比方,“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閤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這肯定是一句真話,但這話擱在喜慶場合肯定配得上一頓“痛打”。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米蘭達是如何評價他的中後衛搭檔李昂的吧,讓我們感受一下說話的藝術。

“儘管相處時間不長,但我覺得他是一名高水平、全能型的後衛。不僅防守能力出色,還具備難以置信的腳下技術——他的射門腳法完全不遜於中前場球員。我覺得他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後衛之一,未來只需要再提高一下比賽專注度,繼續積累惡戰經驗,就可以在中國國家隊站穩腳跟,擔任主力。”

對優點不吝溢美,對缺點點到即止,這種評價隊友的得體操作,望金玟哉今後學習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