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又在大量湧入中國,貝萊德,花旗,施羅德坐不住了!國運已來

自從3月以來,中國資產就頻繁地被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海外機構稱為“全球資產避風港”。在國際疫情尚未出現明顯拐點的當下,諸多海外投資機構更祭出真金白銀加倉中國資產,除了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流入A股市場,港股市場也成為了其押注中國資產的“橋頭堡”。

被外資狂買的中國資產

在過去幾個交易日,全球知名投資機構已然開始佈局港股市場上的“中國資產”。

如全球知名投資機構貝萊德便在4月9日陸續加倉廣汽集團,民生銀行,中興通訊三家公司H股股票;8日則增持了中國民航信息網絡,上海石化H股等公司;7日則增持中石化煉化工程,李寧等公司。另一大資管公司——施羅德也在增持中國資產。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4月8日,施羅德增持中車時代電氣11萬股。

就在今年3月31日,貝萊德公司CEO拉里·芬克在致全體股東信稱,貝萊德繼續增加在中國的佈局和本土投資專業團隊。拉里芬克還表示,長期來看,中國是貝萊德最大機遇之一,投資佈局中國為十年後甚至更遠時間貝萊德發展的解決方案。

此外,花旗集團則在4月7日接連增持中遠海能,中聯重科,中國鐵塔等“中字頭”基建H股。摩根大通則增持了百濟神州、廣深鐵路H股等。

除去權益資產外,去年債券通的開通,給外資在中國的資產均衡組合配置帶來了可能性,同時為權益資金滯留國內帶來更多可能。摩根大通在4月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或導致千億長期配置資金借道港交所進入國內。

瑞銀資產管理公司亞太固定收益部主管海登·布里斯科則看好中國債券在疫情期間,藉機獲得美債避險資產地位,其甚至將這一轉變稱之為“任何人一生中見到的資本市場最大的一次變化”。

而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亦指出,在疫情影響下,國內債券市場成為全球資產的避風港,相對於海外較大幅度的利差,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參與國內債券市場的積極性將會顯著增加。

熱錢又在大量湧入中國,貝萊德,花旗,施羅德坐不住了!國運已來


具體個股分析,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股漲歡顏 ( ID:guzhangh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