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方式感受“櫻桃的滋味” 你離“車釐子自由”有多遠?


換種方式感受“櫻桃的滋味” 你離“車釐子自由”有多遠?


□本報記者 李雪萌

除了車子、房子和年薪,車釐子成為當下判斷一個人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之一。小小一枚車釐子,一躍站上水果鄙視鏈的頂端,變成一種符號和衡量標準。

關於“你實現車釐子自由了嗎”的靈魂追問,有人說是反映了民生疾苦,有人說是在販賣焦慮,有人說這是消費降級,有人認為明明是消費升級。向來善於轉移話題的小編覺得,如果不能擁有車釐子自由,可以換種方式感受“櫻桃的滋味”,這樣至少可以擁有精神自由。

“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卻連車釐子都吃不起”

不久前,一篇題為《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的文章走紅,讓車釐子正式C位出道。實際上,這個名字就帶著輕奢風的洋水果,一兩年前就已經開始流行。畢竟春江水暖朋友圈先知,從前年開始,微信上就一直不間斷地活躍著各種關於車釐子的傳說。

隨著“一顆車釐子多少錢”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網友秀出一顆車釐子的價籤:5.62元。更多網友分享出自己的心路歷程:“買車釐子是我買東西下過最大的決心。”“曾經以為菜場財務自由至少是可以實現的,直到看到車釐子的標價。”“連‘車釐子自由’都沒達到的人,有什麼資格說放年假!?”“有錢人發戴著名錶的照片,我們是看不懂的,畢竟我們不知道表有多貴。所以建議還得再發一些和幾箱車釐子的合影。”

於是“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可是背地裡連只貓都沒有”又有了進階版: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卻連車釐子都吃不起。在財務自由的段位表中,憑空又多出了一個“車釐子自由”。眼瞅著自由之路又漫長了許多,是不是很心塞?

本著“買不起看看總行”的指導思想,小編打聽了一下當季車釐子的價格。京東上,3J級智利車釐子340元/千克;淘寶生鮮上,單顆約20克的澳洲車釐子,每顆約3元——按照每斤30顆左右的價格。請各位自行測算自己離“車釐子自由”還有多少距離。

我們有多愛車釐子?據說在遙遠的智利,果農們都學會了在抖音上用漢語推介自家的新鮮水果。當地種車釐子的果農,收入是種蘋果的5倍。蘇寧大數據則顯示,春節期間智利車釐子整體銷售同比增長1268.6%。

全世界的車釐子都在中國吃貨的訂單裡。除了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幾個南半球“反季”國家,土耳其、塔吉克斯坦、美國、加拿大的車釐子也在等著國人翻牌。數據顯示,預計在2018-2019年度,中國人將會吃掉全球三分之一的車釐子。

中產焦慮攻陷水果店?

隨著網上掀起的曬車釐子價格接力和“朋友圈杯”車釐子攝影大賽,車釐子在成功擠掉榴蓮、牛油果、茶葉蛋成為網紅的同時,也成為經濟學與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有人指出,所謂車釐子自由,是新一輪的販賣焦慮,仍然是咪蒙的套路:放眼望去,朋友圈隔三差五就會湧現出一批高度相似的爆款文章,並且打擊面不斷擴大。從“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到“人到中年,職場半坡”;從“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到“時代拋棄你時,一聲再見都不會說”。中產、中年、職場、教育、房子等各種焦慮,輪番上演,只是這次目標成了水果店。

網友們在“每天辛苦工作卻連車釐子都吃不起,是否就是失敗的人生?”“別說車釐子自由,我連西瓜自由都沒實現”地自嘲自黑,似乎全網絡都是不敢消費的窮人。但也有觀點認為,這是一種“傲嬌型哭窮”。

《新京報》刊文稱,有無“車釐子自由”,對扶貧箭頭指向沒有參考價值,只能說明,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費需求正日趨旺盛。因為消費需求層次在水漲船高,他們對“窮”的界定標準也在上移。

這聽起來,似乎又是消費在升級,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熱衷進口洋水果。畢竟早上幾年,很多人連“車釐子”這個名字都沒聽說過。

眾果莫相誚天生名品高

如果不是秉承嚴謹治學的原則,基本可以簡單粗暴地說,車釐子就是櫻桃。二者的關係,約等於葡萄和提子、菠蘿和鳳梨等的關係,植物學的表述是“同屬不同種”。車釐子和櫻桃是一屬水果,只是兩者的品種不同,原產地也不一樣,導致在外觀、口感上有一些差異。

在早期美國櫻桃協會進入中國時,為了與國產櫻桃作出區分,將進口櫻桃命名為“車釐子”,其實就是櫻桃“Cherries”的音譯。

雖然“車釐子”的誕生只是近些年的事,但中國的櫻桃文化源遠流長(咱們什麼文化不源遠流長?)。韓愈有一首寫櫻桃的詩:“漢家舊種明光殿,炎帝還書本草經”。看,從炎帝時中國就有櫻桃了!而且李商隱在《櫻桃答》裡說:“眾果莫相誚,天生名品高”。可見,櫻桃一直就深受人們喜愛,是水果中的佳品、珍品,也歷來是“高冷”型。李白、白居易、蘇軾、劉禹錫,寫詩詞讚美櫻桃的人數不勝數。隨便找幾句最有名的共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李白)。

說起來,櫻桃還是一種比較“汙”的水果——這一點甚至國外也一樣。外國的事兒咱們暫且不多說,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小編私聊。從歷史文化中簡單感受一下:白居易以寵愛家姬出名,專門寫詩稱讚“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與小蠻,是白家兩位侍妾的名字。這兩句是如此香豔又生動形象,以至於蘇軾專門加以繼承發揚,“一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黃金,只愛人長久。”廣大文藝青年最愛的納蘭性德,也有詩云:“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非常令人浮想聯翩!

文藝為工農兵服務以後,櫻桃被賦予了新的寓意象徵。老一輩人很熟悉的一首歌——1959年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插曲這樣唱到: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

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

莫說我們的家鄉苦,夜明寶珠土裡埋。

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兒遍地開。

可以說,既充分體現了櫻桃本身的深受喜愛,又生動表達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取甜美果實的道理,賦比興手法運用恰當高超。

櫻桃的滋味人生的美好

廣大尚未實現“車釐子自由”的朋友們,難道就不能感受到甜美櫻桃的滋味了嗎?並不是。幸好還有廣闊的精神世界憑我們自由馳騁。

1997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由伊朗導演阿巴斯斬獲。影片的名字,叫做《櫻桃的滋味》。

中年男人巴迪厭棄生命。某天,他在櫻桃樹下挖好了坑準備自殺,然後開著車到處轉,尋找一個死後幫助自己埋屍的人。一天當中他遇到各種人,阿富汗人、庫爾德人、土耳其人,雖然答應支付一筆錢,但囚犯、士兵、學生等,都拒絕了他。最後坐上車的是一位老人——博物館的標本製作師。在車上,老人說:“三十年前我也打算自殺,那時我剛結婚,萬事不順。在一個黑夜,離開妻子,我帶著一根繩子,來到一棵樹下。我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掛不上繩子,於是我爬上了樹,緊縛繩子的時候,我的手碰到了一些軟綿綿的東西——櫻桃,甜到心的櫻桃。我吃了一顆,又多肉又多汁,我禁不住吃了一顆又一顆。突然我留意到,太陽從山頂悠悠升起:太陽很美,如詩如畫,整座櫻桃園耀眼生輝。這時,我見到一群上學去的孩子,他們停在樹下看著我,叫我用力搖一下樹,櫻桃掉到地上,他們撿起來吃。我很開心……從那以後,生活並沒有改變,但我變了!”

老人問:“你要放棄去嘗試櫻桃的滋味?”

跟所有的文藝片一樣,影片結尾是開放式的。但我們知道巴迪已經重新喚起了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他已經選擇了繼續生活:在與老人告別時,巴迪交待,明早來櫻桃樹下履約的時候,別忘了帶兩塊小石子,“也許我只是睡著了,試試看敲醒我”。

櫻桃的滋味有多麼美好,可以挽留一顆絕望的心?那麼它賣到一百多元一斤完全不貴。

但是,假如真覺得價格承受得有點困難,也不要難過。博物館老人還說了:“看看四季,每個季節都會帶來水果。夏天有果子,秋天亦如是;冬天有不同的果子,春天亦如是”。所以並不必對車釐子有什麼執念,沒有車釐子自由,可以先體驗下蘋果自由、桔子自由、蘿蔔自由,同樣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