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幾年,國產犯罪懸疑電影從低迷到令觀眾驚喜,本篇將以《心迷宮》與《警察故事2013》作對比,同樣作為犯罪懸疑片,為何《心迷宮》比大腕雲集的《警察故事2013》豆瓣評分高出3分,甚至國產電影《心迷宮》達到了豆瓣top154名。
我具體從四個方面:觀眾好奇心滿足、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懸疑點設計,來探討。犯罪懸疑電影以燒腦,層層尋找真相吸引觀眾,雖然犯罪的真實性有待考究,但麥茨認為當觀眾進入影院觀看影片時,已經做好了心裡倒退的決定,也就是說,觀眾不會在關心世界是否真實,而甘心與虛構的想象作品同化。近期我看了不少國產犯罪懸疑電影,如《全民目擊》、《解救吾先生》、《記憶大師》以及今天作對比的兩部影片。
《心迷宮》是忻鈺坤導演2014年的處女作,根據90年代初某村故事原型改編,影片圍繞一具燒焦的屍體的展開,將村中看似毫不相干的幾戶人家串聯到一起,看似真相被層層解開,但真相早已顛覆判斷。影片曾斬獲不少獎項,成為2014年度繼《白日焰火》之後,唯一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大獎的影片,作為一部低成本製作的院線影片,《心迷宮》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警察故事系列一共有6部影片,《警察故事2013》是最後一部,這部影片由成龍、景甜、劉燁殷桃等人主演,影片講述大型酒吧內,所有人被挾持為人質,劫匪是酒吧老闆武江,武江不惜以人質危險要求釋放一名在押多年的罪犯。
這兩部電影同樣是犯罪懸疑類,《心迷宮》另我驚喜,《警察故事2013》另我深感無誠意,本篇將以《心迷宮》與《警察故事2013》作對比,為何同樣作為犯罪懸疑片,《心迷宮》比大腕雲集的《警察故事2013》豆瓣評分高出3分,甚至國產電影《心迷宮》達到了豆瓣top154名,具體分為四個方面:觀眾好奇心滿足、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懸疑點設計。
01觀眾好奇心滿足
著名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曾給懸念下過這樣的定義:如果你要表現一群人圍著一張桌子玩牌,然後突然一聲爆炸,那麼你便只能拍到一個十分呆板的炸後一驚的場面。另一方面,雖然你表現同一場面,如果打牌之前,先表現桌子下面的定時炸彈,那麼你就造成了懸念,並牽動了觀眾的心。
如果讓觀眾處於限制性視角,事先知道了炸彈的存在,那麼觀眾便會感到好奇,炸彈究竟會不會爆炸,對於電影來說,在研究電影本身之前,對觀眾的慾望剖析當屬重中之重。所以,對於懸疑電影,前30分鐘牽動觀眾的好奇心,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一點。
電影《心迷宮》中麗琴不滿陳自立經常打自己,多次想殺死陳自立;村長兒子與村裡黃花大閨女黃歡戀情被白虎發現。緊接著,村裡發現一具被燒焦的屍體,不明身份。影片在開篇的30分鐘,便交代了村裡死人了,麗琴、村長兒子都有殺人動機,屍體身份究竟是是黃歡?白虎?還是陳自立?影片在開篇便告訴了觀眾信息點,使觀眾處於限制性視角,觀眾提著心去觀察,滿足了觀眾對影片真相打破的好奇心。
而反觀《警察故事2013》,作為警察故事系列作品,風格與前幾部相差不大,有人跳樓、有農民工來酒吧討債,雖然影片之後設計了主角警察被打暈、劫匪要求釋放罪犯的懸念點,吸引觀眾好奇接下來的劇情,過多與電影主題相背而馳的情節點太多,以至於觀眾的好奇點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一部成功的犯罪懸疑片的劇本製作重點,應該是在影片中之初最大程度地勾起觀眾的好奇心,並嘗試滿足其好奇心,以達到使觀眾甘心與虛構的想象作品同化,並且這種好奇心的滿足,需要的是邏輯通順的必要情節點。
02敘事結構
一部犯罪懸疑電影的敘事結構是成功的關鍵。《全民目擊》敘事結構是類似"羅生門",使觀眾對曲折離奇的劇情著迷,《瘋狂的石頭》敘事結構是倒敘插敘,多條線索齊頭並進。如果這些電影以簡單的時間順序講述故事,電影的魅力勢必大大減少,對於今天要說的這兩部電影亦如此。
《心迷宮》,含有相互獨立且互相有聯繫的三條故事線索,採用了與《瘋狂的石頭》不同的三段式,講述“鄉村怪屍案”。多重故事線索結合非線性敘事,使觀眾真相真假難辨,但敘事結構具體怎樣推動影片成功的呢?《心迷宮》中的棺材是希區柯克口中的麥高芬,棺材的三次易主推動了影片敘事。
- 棺材第一次出現是,村裡出現無名的燒焦屍體,黃歡徹夜未歸,陰差陽錯下,黃家認為兇手是王寶山。
- 第二次出現是村委會在屍體中找到陳自立的身份證,大家誤認為是陳自立,但當真正的陳自立死亡後,這口棺材再次無人認領。
- 棺材第三次出現是白虎欠下債,討債人到窮困潦倒的白國慶家暴力威脅,白國慶向村長借"白虎的屍體"避免白虎的債務。
前兩次棺材的出現,使觀眾對人物網有了大致瞭解,在村長的步步"推測"下,兩次棺材尋主不斷反轉敘事,真相讓觀眾深感撲朔迷離。而棺材在第三次出現,則是將普通農村犯罪片轉變為具有黑色幽默性質的農村現實,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心迷宮》的敘事做到了罕見類型,成為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滿足了觀眾的燒腦感。
再看《警察故事2013》,依然延續了以往的警察故事系列,酒吧老闆武江為了查清當年妹妹去世的真相,不惜綁架人質,影片通過閃回與插敘,交代各種人物關係與時間線,雖然動作戲與節奏緊張感不少設置,但總體來說《警察故事2013》仍處於簡單的線性敘事上,毫無撥雲見日感。
相對大腕雲集的《警察故事2013》,《心迷宮》採用非職業演員,進行低成本製作,在演員方面,似乎吃了虧,但因為劇本的敘事亮點,使《心迷宮》沒有淪為中國電影常見的故事。所以,對敘事結構下功夫才是懸疑電影更重要的加成分,簡單敘事雖然可以把案件講清楚,卻不能做到引人入勝。
03人物塑造
觀眾在觀看了大量犯罪懸疑電影后,自然會變得挑剔,如果人物塑造不新穎的話,必定會勸退觀眾,所以新穎且獨特的人物塑造對於影片來說很有必要。如《記憶大師》中的警察沈漢強,由正面形象成為反面形象,個性化的人物調動了觀眾情緒以及影片內核的表達。
在《心迷宮》三條人物線索中,每個人物塑造似乎都有合理化的戲份支撐,比較經典的應該是村長父親肖衛國與兒子肖宗耀,肖衛國萬事替兒子做主,榮譽感極高的他在看到兒子殺人後,毀屍滅跡,兒子肖宗耀以在村裡找對象來對抗父親的權利,最後二人卸下重擔,在棺材面前二人和解。
以及身為受害者和施暴者的麗琴,她的不幸福經歷被積壓,陳自立的兩次死亡以及對王寶山的冷酷拒絕,是她的報復,最後麗琴將骨灰盒和柺杖仍入墳裡的時候,是她與過去軟弱自己的告別。
在法律觀念淡薄的農村,人物的兩面性衝突更加明顯,村長如何犯下過錯,又如何一步步清醒,麗琴是否會向警察說出真相,是觀眾關心的事,作為懸疑電影來說,《心迷宮》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具備獨特性與反差性,看似十分平凡的農村圖景,卻呈現了人性的兩面性。
而《警察故事2013》中,主角是由成龍飾演的鐘隊長,動作戲減少,情感戲增加,雖然影片想上演父女情危機化解與武江與過去和解圖畫,女兒依然是父母陪伴過少變壞形象,劫匪酒吧老闆武江漏洞百出,比如放同伴自首、手下淨是當年妹妹男朋友,導致影片人物形象塑造不夠鮮明化,平庸化的人物塑造必定使影片的魅力大大減少,最終無法引起觀眾對劇情著迷。
所以,反常規且新穎的人物塑造,觀眾會耳目一新,但這種人物塑造必須合理化,才會使觀眾沉迷劇情的構建中,跟隨角色探索影片的真相。
04懸疑點設計
犯罪片經常以一樁罪案為始末,以罪犯或警察為主要人物,犯罪片中必定有犯罪或警探,不少犯罪片充滿懸念,使觀眾看不清結局真相,引起觀眾邊思考邊觀看。
《心迷宮》的懸疑點設計做到了節奏緊促邏輯通順,如序曲中陳自立死了,但下一幕大壯要殺陳自立,大壯殺人真相是什麼?在正片中,死者死法究竟是怎樣的?以及在影片最後才揭曉的,肖宗耀打電話給母親被告知父親在修豬圈其實是在埋屍體。等等,這些懸疑點是在農村背景下獨特存在的,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影片的懸念性,推動了劇情發展。
《警察故事2013》雖然設計了懸疑點,如鍾隊長被打暈,劫匪酒吧武江的身份與秘密,武江要求釋放羈押多年的罪犯,但都通過簡單閃回與平鋪直敘的講述告訴了觀眾,不僅懸念感全無,邏輯感全軍覆沒,甚至增加了影片的"詼諧"感。
所以,無論是怎樣的懸念點,成功的犯罪懸疑片在劇情設計合理的情況下,應該做到懸念點的新奇,且邏輯通順,成為電影的不可缺少部分,若為了推動劇情發展,設計可有可無的懸疑點,那麼這部電影的魅力將不復存在。
小結
通過對2013年的《警察故事2013》與2014年的《心迷宮》作對比,豆瓣3分之差,我們似乎也找到了答案。
對於任何電影的剖析,精華在於對觀眾的慾望分析,輕鬆的喜劇電影帶給大眾哈哈一笑的同時,觀眾對電影產生了幻想感滿足,而燒腦成功的犯罪嫌疑電影帶給觀眾真假難辨感的背後, 觀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應該是首當其衝的。其次,從犯罪懸疑電影探索真相,是大部分觀眾的取向,無論是敘事結構、人物塑造以及懸疑點的設計,犯罪懸疑片應該做到新穎且邏輯通順,且在不經意間讓觀眾感受人性雙面,這樣才不會淪為簡單救贖片。
閱讀更多 洛洛a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