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唐朝皇帝之十六:武宗李炎

簡說唐朝皇帝之十六:武宗李炎

李炎(公元814年——846年),唐穆宗李恆的第五子,敬宗和文宗的弟弟,大唐王朝第十六任皇帝。他雖然有智謀,但在位時間較短,政績不高,而他也迷信於江湖術士的長生之術,最終因吃長生金丹而喪命。

李炎生於公元814年,生母韋氏。公元821年,穆宗李恆稱帝兵力,封幾個兒子為王。其中景王李湛、江王李昂就是後來的敬宗和文宗,而李炎被封為潁王,李湊被封為漳王,李溶被封為安王。玄宗李隆基時期曾經為子孫們建造了十六座宅院,李炎就與兄弟們住在十六宅裡。諸王中大多數人都毫無志向,而李炎卻胸懷大志,他不甘心就此虛度一生。眼看著自己的兩個哥哥

先後做了皇帝,他也對皇位動了心。

文宗李昂即位後,曾立兄長敬宗長子李普為太子,不料公元827年李普暴病身亡。公元823年,李昂又立自己的長子李永為太子,誰知道公元838年,李永也忽然暴亡。公元839年十月,李昂再次立兄長敬宗的幼子李成美為太子。3個月後,李昂病危,傳位給太子李成美。此時宮中宦官仇士良專權,他以太子年幼為由,逼迫李昂改立李炎為皇太弟,降李成美為陳王。李昂已經病得只有進氣沒有出氣了,哪裡還能反對。公元840年正月,李昂病死,李炎就以皇太弟的身份接管了皇位,即唐武宗。

李炎一上位,就立即賜死了政敵陳王李成美,並追封自己已死的生母韋氏為皇太后,然後李炎又封賞了擁立自己的宦官仇士良等人。此後仇士良更是憑著擁立之功,在朝中橫行霸道。

李炎27歲當上皇帝,他既有才幹又有雄心,自然不甘心當個傀儡皇帝,就決心奪回政權,他把希望寄託在名相李德裕身上。李德裕是從淮南節度使的位置上被越極提拔到宰相職位上的,他一上任就遭遇了嚴峻考驗。

公元842年七月,李德裕剛入朝,回紇的烏介可汗就率領部隊10萬入侵大唐邊境。李德裕認真分析了敵情,接著冷靜地用兵佈陣,於公元843年正月在東胡山大敗回紇軍,俘獲2萬多人,回紇可汗烏介也中箭跑路了,唐軍大勝。

初戰告捷,令整個朝廷都震懾住了。不過李炎還沒來得及鬆口氣,藩鎮節度使又開始作亂。公元843年四月,昭義鎮節度使劉稹起兵叛亂。朝中大臣們早已經被藩鎮嚇怕了,紛紛主張姑息妥協,只有宰相李德裕等少數大臣主張武力征服對方。李炎自然站在了李德裕這邊,於當年五月詔令成德、魏博、河中等鎮共同出兵進攻昭義,並強調軍紀,嚴禁擾民,由此得到沿途百姓的支持。到了公元844年,李炎就徹底平定了昭義之亂,用時僅僅13個月。

李炎兩次戰事都以勝利告終,由此贏得了很高的威望,之後他就開始對專權的宦官隊伍動手隱。他一步步的削減宦官手中的權力,於公元843年,將宦官頭目仇士良打壓致死。一年後,又將其生前所受官爵及農產全部沒收。仇士良死後,宦官們的權力也得到了有效限制。從此,宦官再也不如以前囂張了。

李炎在執政之外卻迷上了道術,他大力提倡道教,他還十分迷戀長生不老之術。公元846年三月,李炎因服食仙丹中毒身亡,享年33歲。他死後葬於端陵,諡號“肅孝皇帝”,廟號“武宗”。李炎在位6年還是有一定作為的,他平定了邊境和藩鎮之亂,搞定了宦官專權的尷尬局面,卻因為迷戀長生而致喪命,沒能挽救唐朝衰亡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