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拍的很有電影的質感,演員選的也非常好,感覺張雨綺也很適合這個角色,希望她好好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演技,別再讓混亂的私生活拖後腿了!

作為《鬼吹燈》多年的書粉,對每一部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都充滿期待。《龍嶺迷窟》是幾部系列小說中高能情節相對薄弱的一部,要想拍的引人入勝,對導演、編劇和演員都是很大的考驗。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這兩天看了預告片,看了正劇,整體感覺沒有讓人失望。

陳玉樓成了胡八一竟然沒啥違和感不串戲,李大嘴的王胖子喜感十足——他在原著中就是一個逗比,開館那段有點嚇到了。

開篇一隻繡花鞋還原的簡直不要不要的,18集的體量剛剛好。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李大嘴的胖子確實有小說裡的那味兒哈哈,與潘粵明飾演的胡八一一唱一和確實有火花。

激動的哭了,老早知道選角的時候就非常期待,潘粵明的演技果然還是牛掰的,大嘴挺有梗的一人,非原著黨,服道化用心,特效不尷尬,道具細節精緻,佈景還算真實不出戲,臺詞一口京片子,插科打諢濃濃的北京爺們氣息,雪莉楊英語流利,原音好評。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一口氣刷完六集,感覺很過癮,甚至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在看來,從劇本的改編、敘事的節奏,到演員的表現、場景的設置,這部劇都是近期國產劇中難得的佳作。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與很多劇集的拖沓不同,這個劇的故事推進節奏很快。

從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到古藍縣層疊不窮的丘陵,從發現繡鞋到走進別人的“陷阱”,從黃河“鐵頭龍王”到迷窟“萬隻蝙蝠”……場景轉換和劇情推進都非常緊湊。

也因為這種緊湊,劇集自然地呈現出這種題材該有的緊迫感和燃感。

敘事推進略緩慢,前情交代用了兩集,對書粉來說,喜歡的作品被搬上屏幕,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幸福是因為那些扁平化的文字符號終於要變成活生生的電視人物了,而痛苦則是因為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或多或少的偏移,有時甚至會變得面目全非,就算硬著頭皮看下去,也找不回當年看書時的那份震撼和悸動了。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所以,每次有IP改編類的作品開播,對原著黨來說無異於一次賭桌上的冒險,骰子轉畢,買定離手,是機械還原、誇張魔改,還是尊重原著的合理化改編,這成了一次聽天由命的摸獎。

幸運的是,龍嶺迷窟開出來的,是讓人滿意的上上籤。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原著的,看到但凡不是原著大段描寫的情節,就義憤填膺!

巷戰一鏡到底那麼棒,居然有人說不符合原著?

別自詡原著黨,身為原著黨都不願意這麼被代表。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什麼五集還沒下墓就是注水拖節奏,不夠鬼吹燈,旱魃不是鬼吹燈?鐵頭龍王不是鬼吹燈?要是隻能鑽進土裡,那整本南海歸墟就不是鬼吹燈。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大多說這幾種廢話的,其實原著根本沒看懂,也就懂個字面意思。看看人家原著粉韋大寶的劇評,那是認真專業懂怎麼看劇的。

演員的,刷怎麼不讓誰誰誰演的,人家演員不見得願意被你這麼敗路人緣。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什麼拍一部換一部演員班底受不了的,覺得適合去看傳記紀錄片。

演員負責將作品呈現出來,當然重要,但是認為某個角色非得掛鉤某個演員真的大可不必。

有那研究所謂什麼幕後八卦、版權紛爭的功夫,去試著看懂看懂鏡頭語言不好嗎?

潘粵明從美國回來落魄擺地攤,被老外喊忒黑了

沒有陰謀論、沒有犬儒主義,你值得擁有。哪怕關注關注啥叫好演技呢?

只看得懂誰胖了瘦了的,什麼胖了不敬業,別裝的跟演藝界職業精神糾察隊似的,主要是看不懂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