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不論你年輕時候的人生願望是否達到,歲月一晃就是過得快,眨眼之間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齡。前半生大多數人都是拿命換錢,可是到了後半生就用錢來換命,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

真正的人生,從五十歲才開始。要學會放過自己,要學會寬容真正的人生,從五十歲才開始。要學會放過自己,要學會寬容,凡事想開一點,樂觀面對,少點憂愁,多點笑容,不要事事斤斤計較,每天都以微笑去迎接生活。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凡事想開一點,樂觀面對,少點憂愁,多點笑容,不要事事斤斤計較,每天都以微笑去迎接生活。

《易經》:“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古人有點穴之術,一個人身上某些死穴如果被某些高手點中,受害者往往會傷重而亡。因此,大家都會對自己的死穴嚴防死守,避免被人擊中要害。

而做人呢,也一樣有著自己的死穴,一個人如果輕易地把自己的死穴暴露給他人,那無形就增加自己被人傷害的可能。

所以,做人最大的失敗,是把自己的這三個死穴暴露給別人,要避免啊。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第一個“死穴”:性格軟弱,怒而不爭。

《易經》說,做人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出人頭地的道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這時候,如果我們懂得好好地守住自己,寵辱不驚的過完一生,其實也是一種可圈可點的生活方式。但是,一個人如果在做人的時候,在和人交往的時候,性格過於軟弱,對一些針對自己的不公平現象顯得過於膽小,怒而不爭。那麼,這樣的人,他們的人生就往往會陷入失敗之中,為什麼呢?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關於這個話題,魯迅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對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同時更會對某人或者某種落魄境遇的不爭氣、不抗爭而感到憤怒和遺憾。所以,人生路上,當我們出現了自己落魄,甚至遭人欺壓的時候,卻一味地退讓,不去抗爭,不去努力地東山再起,那麼,我們的“死穴”就會暴露而被人擊中了,我們的人生就已經陷入了失敗之中,我們一定要警惕啊。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第二個“死穴”:只知拼命,不懂“養命”

這條人生死穴,是我之前一個朋友總結的。雖他說完後,總感覺無所謂,但我卻分明聽出了那笑聲後面的悲涼,因為我知道他的頭髮是怎麼沒的。

他是我們三人中最上進的人,自年輕時起就經常說:“命,是拼出來的。你不拼,怎麼能得到命運垂青?”果然他第一個升上中層,這更讓他確信了“拼命”,幾年後又擠入了高層,從此就算“死在了單位”(他老婆的話)。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但去年他倒下了,得知消息後我急忙趕去。他拉著我的手說:哥們裡我就通知了你一個,我要挺不過去,你可替我看顧好我那丫頭,她才不到十歲啊。當時我強忍著淚點頭。我清楚,他只顧拼命了,以至於孩子要得最晚。好在,他挺了過來。

所以做人,切不可只知拼命。因為當你不顧一切的拼命奮鬥時,自然有人會非常高興的“配合”你,這是相輔相成的。倘若發現對方連“養命”的機會都不給你,那就意味著折損了福氣。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第三個“死穴”:心無城府,對任何人都掏心掏肺

《易經》說:待人要真誠是一個能夠獲得好人緣的方法,好人緣也是成功道路上一塊很重要的基石。然而,還有一些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卻過於的掏心掏肺了,他們毫無城府。甚至有時候和人剛剛認識不久就掏心掏肺地對人家。

還有一些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表現很熱情也從不講自己當外人。但是往往這樣掏心掏肺的人很難有一番大的成就。因為他們守不住自己的秘密也守不住別人的秘密。還有一些人因為從不將自己當外人,說話時候總是不注重表達,這都是很得罪人的。

其實與人交往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巴,切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相當於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出去,別人很容易攻擊這一點。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所以,做人切不可隨意“掏心掏肺”,一旦你的這個死穴暴露,極易被別有用心者抓住,輕則給你造成麻煩,或造成損失,重則就可能毀掉你的前程!福氣算是折損大發了!

以上的道理《易經》中早有解釋。俗話說:悟透易經中的道理能幫你度過人生的坎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

《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易經傳承幾千年,有很多的易學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從來也沒有人能全學完的,全部解開易經,但是有些學習易經的人卻更容易成功。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曆史上地位非常高。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筮佔之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又稱作《周易》。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我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抱怨說,文言文內容太過晦澀難懂,今天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文言文的內容翻譯成白話文,把書中難懂的內容用圖解的方式就讀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讀的懂,學得會,用得上。

它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易經建議:人到50,身上這3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是有依據的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通過結合例子給你分析問題,把晦澀難懂的問題,變成人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知識,實在是讓我受益無窮。

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易經》,因為其中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我們不妨多多研究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