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手鐲在古代就已有流行。

今天,在審美的理念上,玉鐲被人們賦予了積極美好的含意,其寓意和象徵性,反映的是美麗與華貴,成為一種信物、一種紀念、一種情感的莊重體驗。

 一、玉鐲的歷史

它的出現一直能追溯到石器時代,在舊石器時代的墓葬中,曾發現許多陶製的環狀,這有可能就是最古老的鐲子。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河南南陽黃山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手鐲加工殘件

曾經也寫過一篇文章,介紹我們2018年在河南南陽黃山仰韶文化遺址考古時,挖掘到的手鐲加工現場許多的半成品和殘片,證明了4500年前古人最早已經形成開始批量製造加工玉手鐲的場景。

玉鐲一直傳承和發展著特有的玉石文化,代表著進步與文明,和諧與團結,古典美與現代美。  

玉鐲是傳承至今仍令人鍾情的首飾,同時也有著深厚的底蘊和悠久的文化歷史。

手鐲在古代曾叫做“釧”。

明代的時候才有“手鐲”的概念,其寓意富貴圓滿,永無終結。

玉鐲的美是古典的、東方的,因而佩戴者也顯得知性和端莊。

想必這也是其千百年來被女性所寵愛的原因。

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中有關玉鐲的描寫屢見不鮮,如:三國魏徐賢妃《賦得北方有佳人》詩中就有“腕搖金釧響,步搖玉環鳴”的描述,我國古代文學名著《金瓶梅》、《紅樓夢》、《海上花列傳》以及傳記《明史》、書畫作品明代唐寅《吹簫仕女圖》等都有玉鐲的審美懷趣的讚賞。

甚至在清朝末民國初,官宦大戶乃至民間富裕人家還有女兒出嫁不能沒有玉鐲,即“無鐲不成婚”的習俗。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正是人們對玉鐲的喜好,我國清代的玉鐲款式繁多,工料精良。

這個時期的玉鐲承載了太多女子的睹物思情、山盟海誓的無限遐想。

二、玉鐲的演變

玉鐲不僅因為它能起到美麗裝飾,而且它還有促進人體健康的作用。但是很多女性並不知道戴玉手鐲的講究包括哪些內容,很多人問我是否不能佩戴古玉手鐲?古玉手鐲都會有血光之災?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宋美齡也是翡翠手鐲的擁有者

今天我們就把宋美齡佩戴的那一對翡翠手鐲的照片找了出來,據說這是孫殿英從慈禧墓中盜出,送給宋夫人的,而宋夫人十分喜歡,重要的場合和活動都佩戴著,還長壽到106歲善終,如果古玉手鐲不能佩戴,這個事實是否可以說明一切呢?

還有人因為不懂戴玉手鐲的講究,導致不少笑話或者不協調。玉鐲的溫潤色澤代表著仁慈的信念,堅韌的質地象徵著智慧,不傷人的稜角則表示著公平正義的態度。而在所有的玉飾中,玉鐲是最受人們的喜愛。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造鐲工藝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既要突出顏色,避開瑕疵,玉鐲的條子和形狀千變萬化,以次配合佩戴者的年紀、外貌、膚色、身高、職業、性情喜好等因素。

古代的玉鐲多為圓鐲,寓意圓滿無缺;隨著時間漸漸演變為福圓鐲,其扁方形的內圈更加順貼舒適;近年和田玉漲幅很多,為了儘量利用原料,造出了中福鐲,其纖巧的外型,加上條子薄、水份出,深受年輕女孩的喜歡;貴妃鐲則條子特別幼細,看上去溫柔矜貴,恰如其名。

三、名人愛玉鐲

  玉鐲因為它象徵整溫婉、和諧、美好,使得人們 無法逃脫它的魅惑,它圈住了女子們的幸福與愛情,同時也圈住了男人一生的溫柔牽掛。玉鐲是女性們特有的平安和吉祥的護身符,手鐲的佩戴使女性顯得典雅、莊重、溫柔、大方,是女性朋友永恆不變的流行飾品。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鄧麗君一生情路坎坷,七段戀情都未能劃上圓滿的符號,最後陪伴她的卻是一個玉鐲,此情此景,不免讓人唏噓。所以很多人說:“女人可以沒有很多人愛你,但不能沒有一個手鐲。”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玉手鐲是人們佩戴在手腕上的一種環形狀飾物,展現的是手腕與手臂的美麗。溫潤的玉質,靚麗的色彩,使每一個玉手鐲都彰顯著儒雅與美好的翠韻氣息。

然而玉手鐲的美麗不僅僅體現在外在表象,它內在的美好寓意更是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中老年女性的氣質沉穩內斂,行事作風比較穩重、保守、傳統,因此佩戴的玉手鐲也是自成一類。首先,在形狀上,玉手鐲的條子可以寬厚、莊重一些,以便體現其平穩、謹慎的風格。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這一對翡翠手鐲據說就是慈禧太后的

其次,玉手鐲的顏色色調不需要光鮮亮麗,而應該深沉一點,給人平和、安寧的感覺。但是,如果是氣質非常富貴雍容的女性,則可以佩戴顏色濃郁豔麗的玉手鐲以體現其高貴華麗的地位。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再者,一般中老年女性佩戴的玉手鐲的不需要達到極佳的狀態,只要能體現其深沉莊重的特點,稍差一些也是可以的。

好了,關於手鐲的前世今生我們今天簡單說到這裡,至於如何選購?手鐲的特點有哪些?請點擊關注,我們下一期接著聊。

美人如玉之:手鐲背後的傳奇人生(三)


本文原創發表於2015年7月2日,本人的公眾平臺《君子如玉》,現重新整理發表,為避免再次出現審核誤會,不再點擊原創標識,如有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為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