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兩天經好友推薦,看了一部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完全顛覆了我對臺劇的印象。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拋棄家長裡短的感情糾紛,丟掉愛情偶像的劇情設定,這部劇直逼社會的現狀,揭露壓抑的人性,還有刺骨又讓人深思的劇情。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劇是近幾年我看過的最好看的臺劇,沒有之一。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部劇的背景是一起虛構的無差別殺人案,一個名叫李曉明的學生持槍在電影院槍殺9人,並造成21人受傷。

沒有像大多數犯罪題材劇一樣,落入非黑即白、非善即惡的窠臼,去揭露殺人犯的泯滅人性手段殘忍,去哭訴受害者家屬的悲傷,去展示司法部門的公正,而是試圖去探究人性中最源頭的惡,還原案件背後與之有關的人廢墟般的生活。

一個案件牽涉三個家庭:

因孩子罹難瀕臨破碎的受害者家庭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孩子的離世,給原本完美的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將孩子離世原因歸咎於自己的母親,心懷愧疚,性情大變,以酒度日,夫妻感情也變得岌岌可危。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宋喬安,因殺人事件而痛失愛子的母親,同時也是媒體工作者。擔當女一號的賈靜雯,多年後迴歸臺灣就交出搶眼表現,她飾演霸道女總裁宋喬安氣場爆表,懟人不眨眼,外表強悍的同時,又流露出疲憊而易碎的內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尤其是在幾場哭戲中,賈靜雯將角色完全拿捏。印象深刻的是當面對加害者家屬時,賈靜雯將一系列複雜的情感完全宣洩,先是冷漠,後是隱忍,接著是憤怒,最後是痛哭。感情的層層遞進,最後達到一個爆發,不得不說,即使退隱多年,賈靜雯功力不減。

因兒子殺人而逃避人群的加害者家庭

他們因為兒子的事件,必須活在陰影之下。他的父母酗酒,企圖用酒精麻痺自己;而母親則戴著帽子口罩,光天化日密不透風地在外面靠買粽子為生;而他的妹妹則改了名,在有個殺人犯哥哥的陰影下小心翼翼地生活。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因為媒體和群眾已經將他們與殺人犯的家屬永遠困在了一起。他們為了彌補,在大眾和媒體面前下跪道歉。但媒體將他們團團圍住,質問他們:九條人命,你們是怎麼教育兒子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正如片中媽媽所說,“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的確,在他們眼中,自己的兒子孝順、善良,他們也想不通,為什麼在自己看來這麼乖的小孩,居然會去殺人。

是的,不只是殺人犯的母親不明白,整個社會也不知道這個年滿二十的少年為何要去殺人。但是他們沒有去深究背後的原因,他們只有憤怒和恐懼,恨不得每人捅他一刀,將他殺死。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就像宋喬安和丈夫劉昭國在爭辯的時候說: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教育體制、永遠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他們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幫死刑犯辯護而受盡譴責的法扶律師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由影帝吳慷仁飾演為死刑犯辯護的法扶人權律師,因為為李曉明辯護而遭受大眾的猛烈抨擊,更是遭到激進人士潑糞洩憤。家裡懷孕的妻子也因為他幫殺人犯辯護而不滿,甚至跑回孃家。但是在他眼中,罪犯也有人權,也應該受到司法程序的合理保證。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儘管他努力抗爭,但最後還是如大家所願,李曉明被處死了,大眾說這是大快人心、正義之舉。明明他前面還有五十二個死刑犯,為何就跳過了這五十二個人先槍決了他呢?因為輿論,因為民意。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在王律師看來不能理解,因為他覺得李曉明“生病了”,他想要找出原因,殺掉一個李曉明多容易,但殺掉一個,還會有下一個李曉明。只是還沒有等他找到原因,他就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

不得不說,這個導演真的很會拍,把這個故事裡不同參與者的立場、態度、想法和與別人的矛盾展現的清清楚楚。這個劇思辨範圍之廣之深,讓人由衷佩服。法制與輿論、人權與民意、媒體與真相、精神疾病與大眾認知、家庭教育、婚姻甚至職場,每一個都拆解得如此透徹,真實得讓人能看到自己生活裡的影子。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有網友評論這部劇:“震撼、寫實,不同身份重疊交織,手法既嚴肅又觸動人心”。這部劇僅播出四集就創造了華語電視劇9.4的都幫評分。其中有一句很妙的豆瓣短評:我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把手著自認為的絕對正義,但其實每一份正義與惡之間的距離,都十分微妙。

正如律師所說,“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聯想到大學時,教授給到的一個思辨題:一趟正在開往某目的地的列車,不遠處,有十個小孩在軌道上玩耍,另一條廢棄的軌道上有一個小孩也在玩耍。問這趟列車是按正規軌道行駛,讓這十個小孩失去生命,還是偏廢棄的那條軌道,讓一個並沒有犯錯的小孩失去生命。

可能很多人會選擇,是去救那十個小孩,畢竟那是10條生命。可是那一個小孩又有什麼錯呢,我們有什麼權利與剝奪他的生命。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劇中的那句“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真是讓人感同身受,正如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很多似乎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劊子手。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在發展的過程中創建了有形的法律和無形的道德條款。假如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好人是不是就變成了壞人。

道德就像是住在內心的三角形,你不去觸碰他,他就在心裡穩穩的住著。你辦了壞事,他就會轉動起來,用尖尖的角刺痛你每個地方。惡做多了,角磨平了,也就沒有什麼感覺了。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誰又能說的清呢,有時候是真的說不清。

為惡之人,其實也是受害之人,當我們說某個罪犯變態的時候,我們有看到其所承受的社會對於他的不公及折磨嗎?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沒有相當外力是不可能讓一個社會人,一個想參與社會合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的。面對為惡之人對別人的傷害,我們有理由指責和懲罰,但對其曾經所受的不公,我們也應該為其鳴不平。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是好人,世界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最後,想以李曉明妹妹的一句話結束:事情一定會改變,不只改變,是改善,一定會變得更好的。是的,這個社會會變好的,我們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