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北京大學是我們國家最一流的頂尖高校,無數莘莘學子挑燈夜戰,在高考的獨木橋上一展身手,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北大學習。但是,最後能夠進入北大的只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出身北大的學生,在我們眼裡就是意味著無比光明的前途,備受尊重的社會地位和更加有趣的人生前景。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北大學生都能有此幸運,對於一個社會人來說,比學業成就最重要的,是他本身的性格。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張進生出身北大,而且是北大博士生,這樣人才可謂是非常高精尖了。可是如今他卻沒有工作,淪落到靠國家低保政策生活。也許有人會想,是不是他學的專業太冷門了?正好相反,他是一位醫學高材生,這樣的人才正是國家需要的,可為什麼,張進生卻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場呢?

  張進生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農民家庭中。雖然家中經濟條件不太好,但是父母深知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即便地裡的活再多,家裡再忙,父母也不要張進生伸一伸手。至於原因嘛,只有一個,那就是張進生的成績特別好,總是在班級里名列前茅。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父母希望他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改變命運。在家人的支持下,張進生的學生階段幾乎是心無旁騖,一心只讀聖賢書。到了高考時,他一舉被湖南醫科大學錄取。他是家鄉第一個大學生,父母和他的那份榮耀可想而知。當時鄰居們都向張進生的父母投來羨慕的目光,張進生也成為當地孩子們的榜樣。那個時候,張進生的心中是無比自豪的。

  1989年,張進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那個時候還是國家分配工作,張進生因為在校期間成績優秀,直接被分到了天津市的一家醫院。可就是從步入工作崗位開始,張進生的噩夢就開始了。他雖然理論知識過硬,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卻常常不如一個實習醫生。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他暈血,不敢開刀,也不善於與人交流,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恐懼,不會向醫院中的前輩求助。一個暈血的醫生還能被稱為醫生嗎?就這樣,張進生逐漸被醫院和同事邊緣化,在醫院待了三年,他依然還是個普通醫師。

  張進生在學生階段從來都是天之驕子,在工作崗位上卻一直沒有得到認可,那種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張進生將自己的問題歸結為知識儲備不足,因此他又通過自身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學的碩士生,碩士畢業後,他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張進生喜歡讀書,也善於考試,似乎在這個過程中,他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信。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他以為只要自己學歷高,就能有光明前途,可事實情況並非如此,大家需要的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高學歷張進生,而是一位醫術精湛,能夠第一時間為病患解決問題的張進生。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他的學歷不錯,但是個人履歷上,工作方面卻平平無奇,因此一直沒有大醫院願意錄取他,之後他來到了蘭州一家醫院。當時他還是博士在讀,每個月有5000元月薪,醫院給他的工資是每個月1000元,張進生還在醫院認識了一個護士,兩人談起了戀愛。可是熱戀期過去之後,生活迴歸到茶米油鹽,女友開始嫌棄張進生工資太少。在女友直接而真實的打擊下,張進生一怒之下打了她一巴掌,繼而兩人分手。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生,混得還不如實習生,如今一事無成靠低保度日

張進生最終還是辭掉了醫院的工作,他還是想要通過學習重新定位自己,可是那時候課本已經丟掉多年,他也覺得自己三十多歲的年齡太大了。就這樣模稜兩可,張進生始終一事無成。後來還是當地政府給他辦理了低保手續,保障他的基本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