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中見操守

張恆/文

  《後漢書·馮異傳》記載:“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說的是東漢大將馮異外出打仗,每到一個地方停下來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大小的時候,馮異常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中將士稱他為“大樹將軍”。

  功利前見品性,謙讓中見操守。“大樹將軍”名揚千古,緣自名利得失面前的淡泊從容。有功不爭功,無功別貪功,是一個人應有的氣節和品格。

謙讓中見操守


  中國有句古話:吃虧是福。共產黨人樂於吃虧,體現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是為黨分憂的政治擔當和一心為民的大愛情懷。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回到家鄉,叔叔埋怨他:“你過去在國民黨部隊當軍長,是有前程的。如今當個共產黨,脫下皮靴穿草鞋,天天提心吊膽,你虧不虧?到底圖什麼?”賀龍坦然地說:“只要革命能成功,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個人吃點虧算什麼!”賀龍的這句話,道出了黨的事業蓬勃發展的原因所在,照見的正是共產黨人的應有覺悟和崇高境界。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飽滿的穀子,越是低下頭。不爭使自己的品行境界被認可,其實是最大的“得”。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前尚能自律謹慎,但隨著地位升高、權力變大、誘惑增多,漸被失控的慾望拉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有的在追名逐利中,得隴望蜀,慾壑難填;有的面對美色誘惑,迷魂失魄,倒在“石榴裙”下;有的在享樂世界裡,玩物喪志,醉生夢死。那些一切以自我為圓心、以利益為半徑來計算得失的人,好比脫離軌道的流星,揹負的個人利益越多,墜落的加速度就越大,看似佔便宜於一時,最終卻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謙讓中見操守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劉伯承元帥一生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他曾說:如果我去世的時候,能在我墓上立一塊碑,上書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那就是我莫大的安慰。由此想到當年粟裕三辭帥位,對於授大將銜平靜處之,他說:“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彭德懷元帥戰功赫赫,卻謙遜低調。毛澤東同志曾寫詩盛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將其中的“唯我彭大將軍”改成“唯我英勇紅軍”,他說:“我一個人能打敗敵人嗎?這是全體紅軍的功勞。”這樣的謙讓,會讓集體更加團結、有戰鬥力,在共同的事業中凝聚力量,共創佳績。

  萬物相生相剋,有失必有得。黨員領導幹部在名利得失面前懂得謙讓,會讓人的心態更加從容、胸襟更加寬闊、靈魂更加純淨。這樣的為官者,才不會在仕途上揹負太多的重量,才有大展拳腳為人民服務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