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浪潮不分前後

一夜醒來,朋友圈遍地都是B站的《奔湧吧,後浪》,隨之而來的是央視的官宣、海量的轉發還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我想寫一個普通的、不出彩的、不潮流的、出生貧苦的、沒有光環的青年的觀點。

我不怕在這個壞時代中沉默,怕只怕,我和很多人一樣,最醉心於憤恨和狂歡。不去讀書,不去思考,學不會傾聽與寬容,以至於有一天,當好的時代來臨時,我發現自己兩手空空。被厭倦和悲涼拖垮了身體,竟然拿不出任何像樣的東西,獻給飽含熱淚的生活。

有人說,視頻中青年的模樣不足以代表這個時代的青年,你去看那些三四線城市、農村、草根出生拼搏在一二線的青年,頭頂鉅額房款、背後兩雙父母、理想詩和遠方、現實出不了城。這個高消費物質繁榮的時代給了年輕人無法喘息的瞬間~

抱怨、不滿

難道,難道不是因為對比嘛,因為對標的標的過高,所有的人都活在貧窮感中,總有更貴的物質和更奢侈的無意義在岸邊縹緲揮手,得不到和想擁有催生出無盡的焦慮。

突然我們發現,有那麼幾個人耀眼出彩,那些發光的點原本聚焦的地方實在普通,可為什麼那個人不是我?是地域?家庭?財富?反正一定不是我自己的問題~

有充分的理由肯定當下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

我們出生貧寒,仍然有幸接受義務教育,透過知識的門窗窺見真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世界的探索。

我們不善交際,也可以透過豐富的媒體,暢談建議和觀點,擁有自我言論的主權,為自己發聲。

我們去不了遠方,依然可以照見舊時明月,同李白喝酒、同清照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未攀登的珠峰與挪威的極光,都是同一片月光下與我們對話的知音。

所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和物質生活的豐富,帶給我們獨立思考的空間和能力,普通人也有妙想奇思,構建自己的小世界,能以體恤的溫柔,消解現實的無力。

當現實與夢想狹路相逢時 ,人的選擇多少呈現出無奈。

可是青年,這個時代不就是因為有了那些發光的引路人,才讓我們一直心懷光與火,向著他們奔湧不息嘛?

沒有在巴黎塔下跳過舞

沒有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航行

沒有在湍急的河水中漂流

沒有在CBD穿漢服cosplay

沒有拿著GO pro 各種極限運動

沒關係~

世間不能成就之事何其多,沒有一件或者幾件事情可以獨立出來定義青春好壞人生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