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得始終

認清和認準自己的目標,對於外面的干擾就會看輕一些,以完成任務為原則,心理壓力也會相應地小很多。

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得始終

有個妻子要過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請吃頓飯。她希望得到一顆鑽戒。

“今年我過生日,你送我一顆鑽戒好不好?”她對丈夫說。

“什麼?”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沒意思嘛,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鑽戒,可以做個紀念。”

“鑽戒,什麼時候都可以買。送你花、請你吃飯,多有情調!”

“可是我要鑽戒,人家都有鑽戒,我就沒有,就我賤、沒人愛……”結果,兩個人因為生日禮物,居然吵起來了,吵得甚至要離婚。

更妙的是,大吵完,兩個人都糊塗了,彼此問:“我們是為什麼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說。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頭,笑了起來:

“啊!對了!是為了你要顆鑽戒。”

再說個相似的故事:

有個太太,想要顆鑽戒當生日禮物。但是她沒直說,卻講:“親愛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禮物了,好不好?”

“為什麼?”丈夫詫異地問,“我當然要送。”

“明年出不要送了。”

丈夫眼睛睜得更大了。

“把錢存起來,存多一點,存到後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聲說,“我希望你給我買一顆小鑽戒……”

“噢!”丈夫說。

結果,你們猜怎麼樣?

生日那天,她還是得到了禮物——得到了一顆鑽戒。

認清了自己的目標,在溝通中不忘自己的目標,再採用舒服的溝通方式,就容易達成目標!

有時目標,就是自己以往最厚實的積累,並且,還在積累當中……

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得始終

康德曾說:沒有目標的生活,恰如沒有羅盤的航行。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艘啟航的帆船,我們不斷追求成功就是在尋找生命中的寶藏。

那麼目標就是能夠指引我們方向的北極星,就算尋寶的路上遇到狂風暴雨也能幫助我們不迷失方向,而每一位成功人士,在他們心目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北極星。

但是,大多數人誤把空想當作了目標,比如說瘦身,所有人都知道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是最健康的方式,可真正以這種方式成功的卻是少數。

因為沒有行動,僅僅停留在想像的層面,這最多隻能算是願望,而願望是無法造就成功的。

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選擇卓越》中,總結了兩位南極探險家的經驗和教訓,並提出了“日行20英里”的領導力概念。

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得始終

故事是這樣的。

1911年10月,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分別帶著探險隊去南極考察,並開展了一場率先抵達南極點的競爭。

阿蒙森團隊用了100多條愛斯基摩犬拉雪橇,帶了3噸物質。出發之後,他們每天都前進20英里。天氣晴好時不得意忘形,完成20英里目標就安營休息,保存體力;天氣惡劣時也堅定地前進,哪怕慢慢挪,也儘量完成目標。

斯科特的團隊運輸工具是西伯利亞小馬,以及當時非常先進的摩托雪橇。由於計劃太樂觀,他們只帶了1噸物質。在行進節奏上他們基本“靠天吃飯”,天氣好的時候快馬加鞭,一天能走50-60公里;遇到暴風雪了,就躲在帳篷裡休息,等待天氣好轉。

結果,阿蒙森的5人團隊最先到達南極點,並且全身而退。而斯科特的隊伍晚到一個多月,最終17人全部留在了冰天雪地的南極洲,無一人生還。

吉姆·柯林斯認為,成功的領導者需要在不確定環境下挑戰艱難目標,他們通常會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然後堅定執行,即使出現無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和事件,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嚴格自律和堅持,並對自己的命運負全責。

這個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領導力的大智慧——決定成敗最重要的不是外部資源和條件,而是領導者的自知和自律;贏得競爭最重要的不是戰勝對手,而是戰勝自己。

自己就是自己的領導者!認清目標,領導自己前行!

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得始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