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戰爭和命運


山西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古人云: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山西者得中原。

遠古之時,蚩尤佔據晉南,黃帝為奪鹽池,與蚩尤大戰,最終蚩尤戰敗,為黃帝所殺。

商湯進攻夏桀,大戰於鳴條,即今天的安邑,夏桀敗逃,商湯遂得天下。

春秋,晉於楚三次大戰,楚敗,晉稱霸百年。

戰國,三家分晉的趙國與秦大戰長平,四十萬趙國健兒被坑殺。儘管如此,面對秦國圍困邯鄲,趙國軍民誓死抵抗,十二歲的娃娃慨然從軍,秦軍傷亡二十五萬,敗退割地求和。

大宋立國,三次征伐北漢,北漢皇帝投降,軍民仍抵抗不息。

宋太宗怒曰:

天下之危,莫過於晉。

天下民之頑劣,莫過於晉人。

正因為宋朝皇帝對山西人的歧視,以致山西人與元清採取合作,而不是對抗。

日本侵華,晉綏軍在忻口血戰,八路軍在平型關設伏,日本法西斯嚐到失敗的滋味。

解放戰爭,閻錫山積極反共,不遺餘力,然而,同樣是山西人的徐向前元帥率領解放軍佔領運城,攻克臨汾,決戰晉中,包圍太原。

儘管這樣,閻錫山的部隊玩命抵抗,攻打太原城,我軍傷亡之大,時間之長,在全國的大城市攻堅戰中,當為之最。

但是,依然是山西人的傅作義將軍卻選擇和平起義,完整地保護了北京城。

一部山西史,是一部戰爭交響曲。

戰爭,造就山西英才輩出,如群星燦爛,也讓山西承受太多的苦難。

讀山西的密碼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