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在北美洲海拔最低、最乾燥、最熱的地區,有一個沼澤地“死亡谷”,死亡谷往東96公里處有一個洞穴,叫做魔鬼洞。在魔鬼洞中生活著最為與世隔絕的魚:沙漠魚。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據科學家估計,沙漠魚大概在5萬年左右通過河流、湖泊等來到此地,但隨著當地的水位下降,河流枯竭、湖泊消失以至於留在洞穴中的沙漠魚無法離開,被迫在洞穴中獨自演化。

在5萬年左右的獨立演化過程中,沙漠魚逐漸積累了一些突變性基因,使得它們與其他同類產生了生殖隔離,形成了新的物種。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由於沙漠魚目前唯一的天然棲息地是魔鬼洞,再加上當地的氣候乾旱、周圍農民會抽地下水灌溉農田和噴灑農藥,導致洞穴中的沙漠魚數量日益減少。

在2016年4月時,曾經有3名醉漢持槍破壞了沙漠魚所在的公園大門,並誤入魔鬼洞中游泳、嘔吐,甚至把這裡當成溫泉泡澡。

由於當時正值沙漠魚的繁殖期,再加上沙漠魚生活的環境本就脆弱不堪,三人的行為嚴重威脅了沙漠魚的生存和繁衍,差掉導致它們滅絕。後來經過科學家的努力,沙漠魚才不至於就此滅絕,但數量卻減少了許多。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在沙漠魚剛被發現時,洞穴中還有300多條沙漠魚,但到了2006年時,洞穴中就只剩下了38條沙漠魚。為了保護這種極度瀕危的魚類,科學家曾經試圖人造魔鬼洞來試圖拯救它們,然而卻失敗了。

沙漠魚的生存環境

沙漠魚雖然是魚類,但它們生存的環境異常惡劣。魔鬼洞中的水非常缺氧,然而沙漠魚在生存過程中卻適應了這種缺氧環境,如果在富氧環境生存很可能導致它們死亡。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再者,魔鬼洞中的溫度非常高,常年維持在33.3℃~33.9℃,而且這裡每年只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能接收到陽光,導致水中的浮游生物無法通過光合作用生產能量,以至於這裡的能量非常短缺。

也就是說,沙漠魚生存的環境非常惡劣,在天然環境下很難找到相同的棲息地。但是,科學家為了保護這種極度瀕危的生物,為它們修建了三個模仿魔鬼洞的避難所,然而5年過去了,生活在避難所中的沙漠魚和原本的沙漠魚表型差異非常大,而這些差異中,還包括攻擊性以及求愛行為的差異性,也就是說,生活在避難所中的魚,不僅外表會和魔鬼洞中的魚有區別,就連生活行為都有很大的差異。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因此,儘管人們仍然把其中很小一部分沙漠魚放在避難所中,但科學家仍然致力於保護魔鬼洞中的沙漠魚,並促使當地立法,禁止周圍農民抽水灌溉,以及噴灑農藥。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每年只有兩次下水近距離觀測沙漠魚的機會,而這兩次機會都需要避開沙漠魚的產卵期。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為什麼不將沙漠魚移到別的環境中

沙漠魚在發育過程中,受環境的影響非常大,一旦棲息地改變,它們的體表特徵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有遺傳基礎,也就是說,如果沙漠魚脫離了魔鬼洞的環境,並且繁殖了多代後代之後,沙漠魚的基因或許就會改變,形成新的物種。

再加上沙漠魚在數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一直與世隔絕,沒有天敵也沒有食物競爭者,一旦沙漠魚脫離了魔鬼洞的環境,很可能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生態系統導致滅絕。

僅有38條的“沙漠魚”生存現狀堪憂,為什麼不將它們移走呢?

還有,沙漠魚本來數量就不多,如果再分散一些到別的棲息地之中,必然會導致留在魔鬼洞中的沙漠魚基因多樣性減少,導致近親繁殖,出現畸形後代。

正是因為以上考慮,所以科學家們選擇的是保護魔鬼洞,從而保護魔鬼洞中的沙漠魚,而不是將沙漠魚遷移到別的生態系統中進行保護。

總結

對於脆弱的物種而言,外界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有可能導致該生物滅絕。而沙漠魚可塑性表型以及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以至於它們只能棲息在魔鬼洞中。

科學家也證實基於這一點,呼籲當地政府立法保護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從而保護這種脆弱的珍稀魚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