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龍生九子是古代傳說,這個傳說大概盛行於明代,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那麼龍生九子是哪九子?在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多有記載,有的重讀音,有的重生平,有的重傳奇,有的重傳承。明代學者楊慎《升庵集》、李詡《戒庵老人漫筆》、謝肇涮《五雜俎》、徐應秋《玉藝堂談薈》、沈德符《萬厲野獲編》以及陸容《菽園雜記》都談到“龍生九子”的情況,但是究竟龍生九子是哪九子(9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令後人眼花繚亂。

後來,人們彙集了古代各種文獻中的多種怪異的獸形而演化為龍,俗稱神獸、瑞獸,把它們安插在民間傳統建築的器物上或重要場所,來裝飾紋樣,讓其“各司一職”,孕育吉祥,免禍消災。經過未解之謎網小編的查證,尋找到“龍生九子”最早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所撰《懷麓堂集》,裡面詳細的介紹了龍生九子是哪九子,分別列出了九子的特點和名字及圖片。

龍生九子的名字和圖片資料

老大:囚牛(qiú'niú)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老二:睚眥(yá'zì)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睚眥,龍之二子,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老四:蒲牢(pú'láo)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老五:狻猊(suān’ní)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狻猊,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老六:贔屓(bì'xì)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贔屓,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老七:狴犴(bì’àn)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天祿識餘·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老八:負屓(fù'xī)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龍生九子故事及名字和圖片資料

螭吻,是龍生九子中的兒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建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這些東西在老百姓眼裡如凶神惡煞一般,是作威作福的象徵。因此,狻猊、囚牛、獬豸、鳳、狎魚們流傳到民間,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別為: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旗、坐山觀火。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只要知道龍生九子的形成過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龍生九子有這麼多的說法。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該選出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李東陽也是一時急於交差,所提之名單並不具代表性。一衝查閱了一些資料,並結合在各地旅行中所見的民間習俗,按民間影響、出現頻率等因素重新列出了龍生九子的名單。

視頻:龍生九子,都長什麼樣

關於龍生九子故事

不僅龍生九子的九子有各種版本的說法,就連龍生九子的故事也是有幾種不同版本的說法,未解之謎網小編也給各位網友分別整理了出來。

龍生九子的故事版本一:

龍子和龍一樣,也是不斷髮展、沿革逐漸形成的。雖然有關龍子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龍子的昆仲數目是取得共識的,即龍有九個兒子,龍承九子,子子不同。這是自古以來眾所周知的,但它們怎麼會留在人間各司一職,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了,這還要從劉伯溫說起。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覆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龍生九子的故事版本二:

宋之後,關於龍的歷史與家族有了更多的傳說。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地彙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徵,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淑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龍生九子的故事版本三:

龍性最淫,見誰上誰。

龍跟原配(是條母龍)生了囚牛。

有一天,龍在樹林裡瞎溜達,性慾來了,就把狼給日了,於是生出了老二睚眥。睚眥繼承了母親的人格魅力,非常的兇狠!

有一天,龍在天上飛著,性慾來了,剛好路過個大鳥,就把人大鳥給上了,大鳥懷孕了,生出了老三嘲風。大鳥後來有了名分,喚作鳳凰。所以說老三的性格很像海燕吶,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還有一天,龍碰見了蛤蟆,蛤蟆叫呱呱,叫得龍心煩,龍就把蛤蟆上了。蛤蟆生出了老四蒲牢,蒲牢繼承了他娘優良的基因,也很能叫,被用作鐘紐。

又有一回,龍去玩耍,不行了,又來感了。剛好旁邊有一頭獅子,就把獅子上了。獅子為龍生出了老五,名字就是狻猊。

還有一回,龍碰見了王八,他性慾來了,連王八也不放過,就把王八給幹了。顯然王八作為卵生動物,真正做到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龍下了倆蛋,並孵化成功,第一個是老六霸下,第二個是老八負屓。

然後龍騙老虎說外面有人找你,公虎信以為真,龍趁機闖進虎窩把老虎的老婆給上了,當然公老虎出去了,可能不知道被戴綠帽子這件事兒,所以母老虎順利為龍生下了他的種,就是老七狴犴。

最後,龍來到了大海,碰見一條魚……呵呵,王八都不放過,能放過魚嗎?生下了孩子鴟吻。

說明:版本三是未解之謎網小編在網上無意中發現的,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可能是網友自編的,有時候,網友的腦洞真的比得上一個地球,小編我只能甘拜下風。

以上就是未解之謎網小編為大家蒐集的關於龍生九子的故事相關資料了,相信網友們對龍生九子的故事瞭解之後,應該都知道了龍生九子是哪九子了吧,雖然說是個傳說,但小編相信任何傳說都應該是有根據的,或許只是現在還沒有被曝光出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