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年級現象(23) 一二年級成績具有欺騙性

關注三年級現象(23) 一二年級成績具有欺騙性

孩子高高興興地升到了三年級,成為了中年級的學生,可是家長們煩惱卻多了起來:

案例1

在一、二年級時,兒子的成績基本上能保持在班裡前10名,自從上了三年級,成績退步很快,寫作業的速度越來越慢,脾氣也越來越大,平時在家裡都跟他交流學習的事,不但不聽,脾氣還很壞。在班裡上課愛說話,特別調皮。原來他還是比較聽話的,現在變得特別難管教,都快成問題兒童了,我快急死了。

案例2

我的孩子是個不太愛學習的孩子,寫作業也不主動,寫一會兒就去看會電視,想約束他不起作用。作業得到表揚時還能保持幾天字跡工整,特別有信心,能表現好一個星期。如果沒人注意他了,那就寫得很亂。在學校他比較聽話,在家是小霸王,做完作業不收拾,買的作文書及練習題從不自覺看,也不做做,有時不會的就懶得查字典,讓我直接告訴他。

案例3

真是同病相連啊!另一位家長也深有同感:我一直認為孩子是個單純的好孩子,可是隨著年齡的一天天長大,越來越難管教啦。我是打也打了,思想教育也做了,收效甚微。前兩天,他把同學的溜溜球摔壞了,同學家長告狀,我跟孩子談了一晚上,並且跟他說自己做的錯事,要自己承擔,讓他自己打電話向同學道歉,並拿自己的零花錢賠一個,他也答應不再拿同學的東西。今天,剛剛又接到老師的電話,告狀說借同學的溜溜球,上課時玩,被老師收走了。兒子總是屢次承認 錯誤屢次再犯,咋辦啊?我簡直要崩潰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啊? 你看,開學才不到一個月,家長們的滿心歡喜就變成了煩惱不已。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是小學學習中最少的、最淺顯的、分量最輕的,到了三年級再開始狠抓也來得及。

但是,許多三年級孩子家長卻驚訝地發現,許多孩子逆反心理非常嚴重,已經不再聽家長的話了。這時候開始抓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往往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還不見得有效。

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認真看書學習、做作業,並不等於動腦筋。孩子一二年級時成績不錯,主要是因為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中記憶、模仿的內容較多,孩子憑機械記憶,照搬照抄。也能得到好分數。

但是從三年級開始,即使在那些要求記憶、模仿的學習內容裡,也包含了大量需要孩子開動腦筋的因素,如果孩子不注意這一點,還是用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那麼,隨著要動腦筋的因素越來越多,以及學習內容的加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逐漸下降。

小學三四年級,孩子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向主動,並開始關注學習的結果。他們的認識和興趣範圍日益擴大,開始對自然、社會的因果關係、計算規律產生興趣,希望動手操作,喜歡養小動物。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閱讀範圍也開始擴大。由於學習的深入,他們的接受能力有了提高,但同時又出現明顯差異,出現了學習分化。

孩子上一二年級時,家長和老師都跟得比較緊,對孩子各方面管理較嚴格,但孩子上三年級後,家長和老師都可能會覺得孩子已適應了學校生活,便不象從前那樣操心了,加上孩子自控能力不強,便容易出現分化現象。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二年級的成績確實具有極大的欺騙性與虛假性。因此,家長對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不需要特別當真。

這一時期,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保護他對於學習的新鮮感和興趣,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習慣培養上,才真正事半功倍,並讓孩子受益終生。

那麼,一二年級家長該幫孩子抓什麼呢?

抓學習態度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的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態度卻是最重要的。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學習態度端正的人,往往學什麼都能學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好,比別人牢。

家長"孩子隨便學學就會,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是認真努力的還是敷衍應付的?在上學初始就樹立的學習態度,會嚴重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乃至生活。

開始上學是隨便學學學習態度的孩子,在三年級及以後知識點更多更難的時候會自動轉化成認真學學嗎?不用思考,諸位家長也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

一二年級知識點比較少,學起來比較簡單,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課外時間可以不用花特別多的功夫在學習上,多發展些其他興趣。但學習態度必須端正,不能隨便學學。

抓學習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

1、認真準備的習慣

要和孩子商議好,根據每天的課表安排,每天睡覺前,在父母的幫助下準備好第二天所需的學習用品與上課書本等相關資料。剛開始可以由父母提醒孩子做好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培養,逐步放手,讓孩子能夠獨立準備好上課所需用品等。

2、先寫作業再玩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隨意性很強,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手機→遊戲)能快速集中注意,科技的發展家長都是心裡有苦說不出。而一些在他們看來乏味的事情則不免會心不在焉。如果孩子寫作業或者預習,喜歡邊做邊玩,所謂的日程安排就無從談起。每天到家,就光是作業這一項,如果佔用很多的業餘時間,等結束後,孩子就該洗洗睡覺,孩子完全沒有時間做"自己的事"。一旦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養成了先玩後寫、邊寫邊玩的習慣,以後想要糾正付出的精力和代價就要超乎想象了。

3、從生活中學習的習慣

比如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課本上冊的後半階段,就已經出現了認識圖形的篇目,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是固定的,家長更應該多在現實生活中,與孩子一起認識立體圖形,讓孩子感知每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組合在一起,又能得到什麼形狀?從不同的面觀察,看到的是一樣嗎?有意識收集生活中的形狀,將來在課堂上遇到時,孩子能比較快的在腦海中浮現對應圖形(這不就是逐步在孩子腦海中形成立體圖形)。要知道,應用題本就來自於生活,真實的生活體驗會加深孩子對於"應用題"的理解。舉一反三,孩子有了這樣好的習慣,還怕缺少觀察分析能力嗎?

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的差距已經悄悄拉開。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剛上學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如果不注意好習慣的培養,可能就會慢慢養成很多不良習慣,這些可能對今後的學習起到重大的影響。

如果家長此時盯緊一些,把習慣培養好,以後就輕鬆了。如果家長此時偷懶,將來需要數倍的精力來彌補、修正、償還。

所以此時家長要重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和獨立閱讀思考的習慣等等。

抓學習能力

1. 語文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理解的內容有太多了,但是很多家長一味的重視孩子多讀課外書,反而忽視了對語文書的幾十篇課文的精讀,在小學1-2年級,如果家長能夠帶著孩子精讀完所有的語文課本教材,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就不會差。

家長怎麼教呢?如果家長真有心,在書店有語文課本對應的教師指導用書,把語文的教師指導用書買回家,和孩子一遍遍的精讀文章,一篇精讀的文章比十本故事書都有效。 家長如果不重視,錯過了最佳訓練期,到3年級以後開始忙於給孩子補很多的窟窿(語文要補、數學要補、英語也要補),反而沒有時間和精力耐心的幫孩子建設閱讀理解能力,孩子陷入到盲目的應試提升成績上去,捨本逐末。

2. 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對在1-2年級的孩子來說,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適當補充邏輯思維的能力,邏輯思維的獲得方式有很多,奧數是其中的一種。奧數的根本是幫助孩子拓寬思維方式,在各種應用中靈活的轉變自己的思路,家長要本著這樣的目的去訓練,也有很多的有關邏輯思維類的教材,家長可以買回家和孩子一起練,不上奧數班就幫孩子訓練邏輯思維,是完全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