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驢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驢一個人一旦出了名,和他密切相關的那些事和物也就一步登天,跟著沾光。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的就是這個現象。既然雞犬都能昇天,何況身軀龐大、任勞任怨的驢乎!隨著主人的得道成仙、芳名遠播,曾經立下汗“驢”功勞的驢子也就跟著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 第一大名驢:張果老胯下的“神驢”。在中國的民間神話傳說中,作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早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張果老,本名張果,史傳生於南北朝後期,仙逝於唐開元年間。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的新蔡鎮,有一座著名的山,叫龍脊山。周圍三山錯落,懷抱這座小山,當地民謠自古就有“三山夾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的說法。張果老即出生於此。張果老少時家貧,赴濉溪拜師,學習釀酒。在學釀的過程中,並不是很用功,比較閒散。也不是很守師傅定下的規矩,頗有玩世不恭、看破紅塵之念。後來,張果老大病一場,病癒還願,終於在龍脊山的大方寺出家。出家做了僧人,大方寺的清湯寡水、白菜豆腐使張果老難耐不已。一日,寺內一得道老僧熬得一碗仙參,放在佛桌上。張果老趁其不備,偷吃了老僧的這碗仙參,然後隨手把剩下的參湯丟給了身邊的那頭驢。一會兒,張果老感覺目明耳聰,渾身清爽無比。身邊那頭驢也變得神清氣爽,長鳴不已。張果老因偷食寺內老僧的仙參而成了仙,那頭驢喝了參湯則成了“神驢”。張果老怕老僧追趕,匆忙中倒騎毛驢,望後而逃,從此遊遍四海,成為八仙之一。現在,龍脊山自然風景區內就有當地政府在2002年建立的“張果老倒騎驢”的石雕。隨著張果老的成仙,那頭驢也就跟著名揚四海,成為天下第一名驢。 第二大名驢:諸葛恪的“巧驢”。諸葛恪,三國時期吳國的大臣,諸葛亮之侄,吳國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從小就以神童著稱,深受孫權賞識。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字子瑜。此人長相奇特,面孔狹長,頗像驢的大長臉,經常受到孫權的嘲弄。時間長了,諸葛瑾也就習以為常了。一天,孫權和大臣們出遊在外,諸葛瑾帶著兒子諸葛恪就在其中。忽然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頭驢走來,孫權一時興起,命人取來紙筆,用筆在紙上寫了六個大字“此乃諸葛子瑜”,貼在驢的臉上。周圍的大臣們鬨笑不止,諸葛瑾尷尬得只能訕笑。這時,年僅七歲的諸葛恪走到孫權的面前,跪下來說:“小子請求用筆增加兩個字。”孫權欣然應允。諸葛恪就在孫權寫的六個字後面添上了兩個字“之驢”。孫權感於諸葛恪的聰敏,龍顏大悅,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神童諸葛恪聰敏過人,於君臣面前挽救了父親大人的窘迫,自然成為佳話而流傳天下,那頭乖巧的毛驢也就跟著出了名,被當時的人稱為“巧驢”,而成為一頭名驢。 第三大名驢:賈島的“灰驢”。賈島,晚唐詩人,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 賈島被稱作“詩囚”,又被稱為“詩奴”,就是因為他作詩,講究字斟句酌,一絲不苟。一字一句,細細敲打,偶爾得手,便欣喜若狂。賈島自雲“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賈島性格古怪,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整日騎著他那頭心愛的灰驢,四處遊逛,賞景作詩,倒也悠閒自得。在晚唐人眼中,賈島騎驢的姿勢,總有幾分滑稽。一頭灰不溜秋的禿驢,馱著一個搖頭晃腦的僧人,驢憨僧痴。驢或長吼,僧或囈語,雖絕配,卻委實有點影響長安街市容。像賈島那樣在當時頗有名聲的詩人,至少該騎一匹高頭白馬,有著金絲銀線織就的鞍轡,錦帽貂裘,羽扇綸巾,方不煞大唐的盛大排場。可不屑世俗的賈島,硬是一人一驢,構成了晚唐一道獨特的文人風景線。賈島只能騎驢,且是匹老得沒牙的灰驢。那頭驢,和他一樣的慢性子,迂緩,木訥,憨拙,給人感覺總是慢半拍。 一日,賈島正為“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絞盡腦汁,任驢撒歡。當時已是名人大家的京兆尹韓愈,一不小心,便被賈島的驢“撞了一下腰”。韓愈果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風範,他竟翻身下馬,在驢頭前仰起臉,與賈島熱烈探討該用“敲”還是用“推”,最後,隆重地推薦賈島用“敲”。理由是,訪客推門而入有失禮儀;並且,月夜輕叩柴扉,動靜相宜,意境全出。賈島大喜,兩人遂結為摯友。賈島那頭目中無人、不畏權貴的灰驢,成就了這一千古佳話,也就成了天下名驢。 第四大名驢:柳宗元筆下的“黔之驢”。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柳宗元的《黔之驢》是中國婦孺皆知的著名寓言,講的是一頭驢最終被老虎吃掉的故事。黔這個地方本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把一頭驢運到黔地,因沒什麼用處就放在了山下。號稱山林之王的老虎第一次見到這個龐然大物,不知其為何物,尤其是驢大聲鳴叫的時候,嚇得膽戰心驚,魂飛魄散。後來,老虎漸漸發現這個龐然大物根本沒什麼本事,當老虎故意對這頭驢進行“零距離”騷擾時,這頭龐然大物也只不過“不勝怒”而“蹄之”。老虎終於摸清了這頭驢的底細,最終把這個龐然大物“斷其喉”,“盡其肉”。驢的高傲無知是很可笑的,它的死亡也是理所應當的。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來的“黔驢技窮”這一成語,流傳並使用至今,那隻愚蠢可笑的驢子也成了天下有名的蠢驢。 第五大名驢:阿凡提的小毛驢。阿凡提,又譯阿方提,是維吾爾語“先生”的意思, 是一位活躍在諸民族中的傳說人物,大智若愚,才辯超群。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機的商人,嘲笑受賄的法官,嘲笑偽善的毛拉們,嘲笑壞人逞威作福的萬惡的社會……一句話,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為了欺騙而自己製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乾了窮人的血。阿凡提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紮下了根: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後地騎著一頭小毛驢。阿凡提的笑聲也富有特色:溫和而極具某種穿透力。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一,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那頭伴隨阿凡提走遍天下的小毛驢當然也盡人皆知,成為理所當然的天下名驢。 關於這些名驢的故事,或真實,或傳說。真實也罷,傳說也罷,都在演繹著人世間的風情萬象。本人蒐集整理,結構成文,以饗諸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