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績出了,二戰生考不上真的丟人嗎?

因為受疫情影響,原定在2月10日公佈碩士成績的省份大都推遲到了20號,直到今晚,大部分省份已經開通成績查詢入口。查完成績,幾人歡喜幾人愁。

2019年碩士報名人數達到了290萬,距離2018年的238萬人可以說是銳增,果然2020年碩士報名人數依舊上漲到了340萬人,在短短兩年內上漲100萬人,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碩士考試作為選拔性考試,越來越多的報名人數意味著更大的競爭和更珍貴的機會。

可是碩士考試真的那麼容易嗎?總有人說合理安排努力學習,是可以成功上岸的。但是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各種各樣,包括考場發揮,學校選擇,專業選擇,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左右著你的最終成績。

我認識一個大學同學,工科女生,但是對本科專業極其反感,一心想跨專業考研。今年,是她參加碩士考試的第二年,去年因為準備不足無緣上岸。今天中午查完成績後她挫敗的和我說:為什麼還是差一點,她估分本以為差不多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她並不笨,甚至可以說是在跨考專業上小有天賦(大學的時候就可見一斑),去年從9月到12月每天認真複習,我只能安慰她一切都會過去。可對於考研人,尤其是付出努力的考研人來說,怎麼可能那麼輕易看淡結果,她和我說,不知道如何面對父母,也不知道怎麼面對親戚的詢問,和她一起二戰的幾個小夥伴成績還都不錯,只剩下她心存希望調劑。

可是,二戰考不上真的丟人嗎?努力過了問心無愧已經值得讓人敬佩。要知道每年有多少人中途放棄,成為考研錄取比上的分母,當然中途放棄的人也會有好的選擇,可以去工作步入社會也不錯,但堅持到最後的人也都可以稱之為英雄,相信考前最後幾天的日子是崩潰難熬的,堅持下來已經值得敬佩。對於父母和親戚,我不能坦蕩的只安慰她一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也不是免俗之人,作為家裡的一份子,想要坦蕩的和父母在考研上切割開來顯然不現實,但是這真的丟人嗎?我理解廣大考生的挫敗感和遺憾,但這絕不是產生“丟人”這種感受的理由,或許在親戚的嘴裡,問你的成績只是順口一說,你好他們有人祝福有人眼紅也都是一時的事兒,人都是自己活著的,難道要因為他們轉瞬即過的一聲詢問在自己的心裡翻起驚濤駭浪嗎?

我也認識很多考研二戰失敗的人,挫折過後他們也都過得很好,有的不服,三戰去了心儀的學校,有的就乾脆認真工作了,現在自給自足小資生活過的很不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可能每一次考試的意義更多的在於讓你認識自己。

向所有認真備考的學子致敬,不管成績如何,這都是一段極其寶貴的經歷!願你們日後繁花似錦,花開之時不只現在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