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

(ID:liang_da_shi)


無論是和朋友在火鍋店裡大快朵頤,還是加班時那色香味俱全的外賣,“地溝油”如影隨行。


我有點擔心這篇文章,會讓你吃不下飯。


然而,有些真相,還是必須要交代一下。


1


一家網紅火鍋店,因地溝油上了熱搜。


該火鍋店老闆判刑7年,賠償440多萬元。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這家“古今天下”火鍋店,自開業以來一直生意火爆。


眾多食客,衝著這家店秘製的“火鍋底油”而來。


只是,他們不瞭解所謂“秘製”的含義:

“回收客人吃過的“口水油”,加入辣椒、花椒等精心熬製。”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古今天下”火鍋店,廣納天下食客,這種“地溝油”鍋底,竟然賣了14142鍋


超過9萬名食客,享用過這款“秘製配方”。


食客們並不傻,但當他們看到精美包裝下的“火鍋底料”,赫然寫著“一次性鍋底”時。


他們徹底放心了......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2


良叔知道一個餐飲業的秘密:自食用油商業化以來,地溝油便同生共棲,屢禁不止。


因為,地溝油確實太便宜了。


提煉1噸“地溝油”,只需300元。


眾所周知,餐飲業是個薄利行業,這種低成本,對店主誘惑實在太大了。


另一方面,倘若店家有點餘糧,更情願把錢投在營銷上,這才是立杆見影。


某知名女主持人,曾在微博上安利一家粥店。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一票網友紛紛評論,說這家店後廚衛生情況堪憂,還擔心這位主持人。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粉絲啊,網友啊,你們真的還是太年輕,竟然相信友情推薦這回事兒......


前段時間,一知名美食博主,對髒亂差小吃街也“友情推薦”,還美其名曰“地溝油風情街”……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不得不說,商家的營銷套路,對多數人都還是挺有殺傷力的,尤其是那些年輕吃貨。


畢竟,地溝油也不是馬上就能吃出毛病的,又有幾個年輕人會關心若干年後的健康?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如此一來,地溝油不僅有市場,還有了滋養它的溫床。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地溝油問題,總是泛不起多大的波瀾。


被媒體追蹤一段後,便戛然而止,這實在令人費解。


3


不要以為地溝油是小店的專屬,不少家喻戶曉的餐飲品牌,也不能置之度外。


據搜狐網報道,大名鼎鼎“小龍坎”,居然光明正大地回收“口水油”。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回收的“口水油”就這樣成桶成桶地,擺在露天天台……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不止小龍坎,還有大龍燚。


據浙江新聞網報道,溫州大龍燚加盟店的老闆,把“地溝油”稱做“老油”,並親自煉製了239包“新油”:

“老油”撈上來後,將開水和地溝油1:1混合,加鹽加熱,再過濾沉澱,剔除雜質,然後把水晾乾後裝袋,“新油”就大功告成了。


要知道如果從大龍燚成都直購火鍋底油,2斤裝一包,不計運費都要40元/包。


而用“自制老油”,只要8元/包,還是2.5斤裝的。


一包油就能省下32元。


有錢能使鬼推磨,也能讓“制油大法”無師自通。


除了餐飲店,速食食品也盯上了廉價地溝油。


比如泡麵中的扛把子,康師傅。


早在2014年,臺灣康師傅承認產品“精燉蔥燒排骨湯麵”的原料中,使用了地溝油。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這款食品,是由康師傅授權「臺灣味全」使用“康師傅”商標製造和銷售。


到2017年,臺灣康師傅解散。


當然,要說地溝油重災區,誰也不敢跟外賣比。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2019中國在線外賣行業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外賣用戶量達3.58億人,2019年超4億人。


數據顯示,每天約有5700萬份外賣被吃進國人的肚子。


很多外賣商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食品安全監督難度很大。


就算被查到,這些小作坊,沒什麼新聞價值,因此也鮮有媒體報道。


不過,你如果認識一兩個知情人,就知道這水有多深,這油有多髒。


知乎上有位女生表示:

“我男朋友是外賣小哥,他自己從來不吃外賣,因為看過了太多後廚的地溝油。”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恰飯”,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即使物質如此豐富的今天,依然如此。


4


“無知者無畏”,很多人以為“地溝油”只是“重複使用的油”,這其實是“最乾淨”的地溝油。


更髒一點的,是用劣質豬內臟、豬皮加工而成的油;


最髒的,是用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提煉出的油。


而這種恰恰是成本最低,又最普及的一種。


長期食用這類“地溝油”,後果可想而知。


據《錢江晚報》報道,一27歲女孩因天天吃外賣,出現急性胰腺炎,送進 ICU 搶救。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抽血做檢查時,竟發現血液裡的油脂白花花的,血漿成了“豬油色”。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南方都市報》也曾報道,25歲的白領小峰,被查出胃癌。


主治醫生表示:天天吃外賣,是他患癌的主要原因。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地溝油,真的就有這麼大的危害。


首先,地溝油中的動植物油,經汙染後,會產生大量重毒性物質。


再則,“地溝油”中混有大量汙水、垃圾和洗滌劑,含鉛量嚴重超標。


最可怕的是,據有關資料顯示:地溝油中的黃麴黴素含量,是砒霜的100倍。


黃麴黴素的致癌性非常高,可導致胃癌、腸癌、腎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各種癌症。


不得不說,這地溝油就是慢性毒藥。


地溝油,從未離開我們的餐桌


長期從事油脂研究的何東平教授曾說過,


“在數量上,我想一年150萬噸‘地溝油’進入市場是有可能的,它並非如三聚氰胺那麼可怕,但是其危害一直存在。”


嗯,150萬噸,能裝滿南京的莫愁湖,而這僅僅是1年的量。


真不知道,這海量的地溝油最終都流向了哪裡,上了誰的餐桌,又進了誰的肚子?


你只能祈禱,讓自己擁有一個百毒不侵的身軀。


5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家也面臨“地溝油”橫行之殤。


日本,通過高價回收地溝油,從源頭解決;


美國,通過專業設備,直接處理掉高油食物;


而德國,每一桶泔水都有自己的專屬“身份證”,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能即刻查明。


現在,中國也在努力的將地溝油變廢為寶,成立研究所,進行“生物柴油”實驗......


然而,食品安全無兒戲,深挖嚴懲才能根治。


處罰一兩家網紅店,當然必要,尋找源頭,剪斷暗網才是長久之策。


否則,只能成為一場“打地鼠”的遊戲。


想起三聚氰胺事件10週年之際,財經作者吳曉波採訪了三鹿奶粉的一名前管理人員,問其這10年行業有什麼變化沒有?


那人自問自答道:

“沒什麼影響,一切都沒有改變,只是一個三鹿的消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