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上海世博會,十週年!

十年前那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如今在中華大地上已是四處開花。而在這富有意義的一天裡,也不禁令人回望,世博究竟為我們留下了什麼,又帶來多少豐厚的“財富”。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召開,彼時的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全世界2/3的工業製成品都由英國生產,世博會也成了日不落帝國底氣的象徵;1873年,當電氣化時代在維也納世博會上拉開序幕,日本派出的工程師們將此處見聞寫作報告,成為明治維新的啟迪;1910年,晚清小說家陸士諤在作品《新中國》中預言“萬國博覽會將在上海浦東開幕”,而就在整整一百年之後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正如其所期待的一般,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的發展和開放。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那麼在世博會歷史上,還有哪些成就斐然、改變世界的發明呢。華人頭條小編為您盤點一下:


鋼筋混凝土丨1867·巴黎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鋼筋混凝土是現代建築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極大地推進了城市化的進程。鋼筋混凝土最早被世人所知是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這種新材料的發明者是法國一位普通花匠,他叫約瑟夫·莫尼埃。他想讓花盆變得堅固一些,就試驗了很多方法。他先用細鋼筋編成花盆的形狀,然後在鋼筋裡外兩面都塗抹上水泥砂漿。乾燥後,花盆十分堅固。莫尼埃的新發明並沒引起園藝學家的多少關注,倒是前來參觀的建築學家特別有興趣。在一些知名建築學家的推薦下,鋼筋混凝土迅速成為現代建築的重要材料。


電影丨1900·巴黎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被現代人譽為“第八藝術”的電影,在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上,法國呂米埃兄弟製作的電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為了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呂米埃兄弟第一次電影公映活動早在1895年,但兩兄弟發明的可以連續顯示廂片的放映裝盤和新型感光膠片是在1900年世博會上露臉的,為現代電影機的出現提供了技術模型。

當時的放映機是手搖的,沒有配音,人們聽到的是機器發出的巨大噪音,畫面也十分簡單,但是人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也正是自該屆世博會以後,電影產業飛速發展,成了全世界人民不可或缺的娛樂需求。


無線電丨1904·聖路易斯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世博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電器館。當時仍處於電器時代的開創期,在電器館裡,參觀者卻可用無線電與美國其他城市的朋友通電話。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親自到電器館來檢查所有的通信儀器,確保設備能夠正常啟用。


工業流水線丨1933·芝加哥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933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向當時的工商業巨頭敞開了大門,通用汽車、克萊斯勒、西爾斯百貨等紛紛獲准建造各自的展館。這次展覽會集中展示了科學在工業生產中的成果,工作中的煉油廠、電控拖拉機、牙膏裝管線、麵包生產流水線統統被搬到現場,讓人們體驗到日漸自動化的工業生產。參展商還運用了電影、立體佈景、露天表演等娛樂方式吸引人們對工業產品的關注。


原子球丨1958·布魯塞爾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958年的比利時布魯塞爾世博會,是二戰後的第一屆世博會,會場上最大的亮點是一個巨大的原子結構模型。它模擬的是鐵的晶體結構,象徵人類安全、和平地應用原子能,代表人們追求和平的意願。原子球中間有一部當時歐洲最高速的電梯,僅23秒便可把22人送到92米的頂層圓球。頂層四周有6面有機玻璃的大窗,並設有多架望遠鏡,250人可同時鳥瞰布魯塞爾的優美景色。


太空時代丨1962·西雅圖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太空時代的人類”是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的主題。這屆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是太空針,造型就像是一個飛碟立在細細長長的金屬上面。

這屆世博會的“科幻世界”展區受到了普遍關注,其中展示的一些設想至今仍未實現,比如,將來人們可乘私人旋翼機去上班;將來人們可以像打開水龍頭一樣打開食品龍頭,得到源源不斷的食品;將來的城市上空懸浮有巨型屋頂,人類可以任意控制和調節城市天氣。


來自月球的岩石丨1970·大阪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969年7月,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抵達月球,帶著月球岩石返回地球。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上,人們欣賞到了這件令世人矚目的展品———月球岩石。這塊石頭從月球輾轉來到地球,它的光芒使眾多人間瑰寶黯然失色。月球岩石被放置在高聳的臺基上進行展示,滿足了眾多遊客在同一時間觀看的需要。


超級西紅柿丨1985·筑波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會上最耀眼的明星是一棵結有13000個果實的西紅柿。這顆西紅柿從幼苗開始就脫離泥土,放在水槽裡,把普通肥料以適當的濃度溶化在水裡作為植物營養成分,然後進行水溫和水流的管理,並充分供應氧氣。

這棵西紅柿樹引來無數驚歎,一是無土栽培完全顛覆了人類傳統種植的概念,二是13000個果實讓它成為西紅柿栽種歷史上的“英雄”。


磁懸浮列車丨1986·溫哥華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1986年,加拿大溫哥華世博會的主題是“世界在運動,世界在接觸”,交通科技成為了重點展出對象。這屆世博會展出了日本製造的時速300多公里的磁懸浮列車,它利用電磁力浮離軌面滑行。它號稱“4S”車,即快速(Speedy)、無聲(Si鄄lence)、安全(Safe)、平穩(Smooth)。


物聯網丨2010·上海

上海世博十年,細數改變人類社會的世博發明

當你降落在上海,便彷彿置身於一張巨大的網絡。一行幾個人,帶有多少件行李,乘坐機場大巴還是計程車,吃的中餐還是西餐,給誰打過幾通電話,酒店是否有預訂,在世博會里經過了哪裡…從機場到高速公路,再到世博園區,一路上都遍佈了各IT廠商或電信運營商的眼線。僅世博園區內就有1500只高清全球眼俯瞰所有的公共區域;世博會周邊的公交車上、出入上海的長途車上也都安裝了全球眼設備。

這些正是物聯網在現實社會中的實踐,雖然物聯網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但這次世博會才真正讓人們切身體會到它的效用,這不僅因為世博會的廣泛使用,更是因為IT廠商和電信運營商的看好。

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核心仍然是互聯網,只是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人類夢想中的智能生活,也在物聯網這一偉大理念中看到了實現可能。

距離上海世博會已有十年,而這十年中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進步與開放,是歷代世博會不變的主題,也是中國發展不朽的篇章。雖然此時全球化進程正值波折,但華人頭條小編相信,我們終能戰勝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