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瞭解雲南烤茶?是怎樣的?

中國烤茶教學


雲南烤茶是白族的一種傳統民間飲茶習俗。

做法是:先把小沙罐放在火盆邊烘烤,烤到一定火候(火候的掌握是很關鍵的因素),隨後放入茶葉,晃動罐子,使其抖動,使茶葉在滾燙的沙罐裡翻騰。等到茶葉微微泡開時,茶葉湯色顯現出,茶香溢出,再衝入少量沸水,茶水在罐子裡面翻滾。這時滿屋茶香四溢。等到罐內的翻滾的茶水逐漸平靜,再加適量沸水,即可斟入茶盅,這就是別有風味的白族“烤茶”,又稱“雷響茶”。


想象一下在雲南,火爐邊,大家圍坐著,烤茶師父熟練的烤著茶,等能聞到焦香,沸水衝入,茶湯翻滾,茶香四溢,入口清澈、甘甜。

白族人講究喝烤茶,茶葉要在沖泡前當場烤過。如果你到白族人家做客,主人便會非常熱情的招待你,並燒水烤茶。城鎮裡的大戶人家在廚房裡燒烤,將新衝的茶水斟入精緻小巧、潔白如玉的瓷杯,再用很講究的茶盤端出來請客人品嚐。
若是在農村,一般人家就會在堂屋裡的鐵鑄火盆的三腳架上,架火炬水,一邊和客人聊天,一邊烤茶、沖茶時,門外巷子裡過路的人都能老遠就聞到茶香,所以如果過路的是熟人,往往會聞香而來,喝上一杯。小沙罐裡的茶水很濃,每盅只能斟三五滴,再兌少許開水,才好飲用。但見茶水呈琥珀色,晶瑩透亮,濃香撲鼻,只要你喝上一口,頓覺如飲“瓊漿”,味道醇厚,心舒神爽,積穢盡除。


懂茶帝


本人親身經歷,偶爾也做烤茶。

在雲南滇西有一個白族世居的地方,叫劍川。劍川縣的木雕舉世聞名,還有一非物質傳承文化:黑陶,可能就鮮為人知了。

劍川的土質適合做陶,土陶製作在劍川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一個黑色的烤罐,就能做出噴香的烤茶。黑陶的茶盞,用它來做烤茶,可以使用不同的茶葉,甚至是最差的尾茶,也能做出醇香的美味。

劍川烤茶也稱“抖茶”、“百抖茶”,先將陶壺放在火上烤一下,烤乾裡外的水汽,然後放入茶葉烘烤,在烤的過程中,不斷地翻抖烤茶器,直到茶器裡的茶葉香氣四溢,才算烤好了。茶烤好了,馬上倒入滾燙的開水沖泡。瞬間茶器沸騰了,撲的一下子泡沫溢出了,這個過程叫“響茶”。將泡好的烤茶經過濾倒入公道杯,然後再分倒在在小杯中,這時茶香已經飄進嗅覺,迫不及待了。

黑陶的材料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錳等元素。在中國黑陶藝術中獨具一格。這種陶具大方美觀,廣泛的使用於滇西北部以及我國的藏區,烹飪飪出的食物有著現代化的炊具所無法提供的地道的泥土味。

黑陶與烤茶兩項中國傳統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其在現代生活中走進城市,飲茶、品茶融入古老的文化,也使火塘邊的溫馨不僅僅是記憶,變成了可能與現實。

雲南黑陶最有名的就是迪慶高原的尼西和大理劍川,他們都是古老的人工製作方法,所製出來的產品古樸而又不失華貴,用來烤茶和燉煮食物的容器,美味一絕,值得收藏。








AGreatMan397上下五千


我做的烤茶是跟一個哈尼族朋友學的。我是用小沙罐做,火是用酒精爐。

我先在小沙罐裡放上一些糯米(已洗乾淨曬乾的)用小火慢慢烤出米香,這個過程要不時晃動罐子,使它均勻受熱;然後加入一些大葉茶葉(曬青的最後),再加入80度左右的水,讓水在罐子裡慢慢沸騰;最後倒入杯中慢慢品嚐!這道烤茶,焦香中帶有米香,並有茶葉的回甘!


如玉吉祥2020


烤茶”是雲南少數民族的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飲茶方式,因為烤茶香氣足,味道濃,飲後精神倍增。把適量茶葉放在手中輕揉幾下,使其大小均勻,便於烤制時的膨脹發脆;一邊將小瓦罐放於火塘中加熱,等瓦罐烤熱,將茶葉放於罐中,然後邊烤邊輕輕的抖動,抖的時候茶罐始終不離開火苗,要不緊不慢的抖,以讓茶葉能在瓦罐中得到均勻的受熱,既不焦,也不生。這樣做出來的茶,才能剔起苦澀,入口香氣四溢!


微動雲南


傣族、景頗、哈尼族多數生活在潮溼的熱帶地區,周邊環境總是被青翠綠竹圍繞,所以他們都習慣在野外勞作時,在山野間待客時來一罐烤竹筒茶。於這些山林裡的子民而言,就地取材非常容易,先燃起一堆篝火,再砍來一節鮮竹筒,將山澗清冽的山泉水盛滿竹筒,架在火上煮開。再去茶樹上採摘適量新鮮茶葉置於火炭旁,慢慢烘烤,等到一股焦糊味瀰漫開來,筒中水也差不多燒開了。此時,用手將烤過的茶揉碎放入竹筒中,煮片刻後倒去茶渣就可以痛快暢飲了。這樣用竹筒烤製出來的茶水,不僅有鮮竹清香味,還有茶葉本身濃郁的芳香味,喝起來非常甘甜爽口,能解渴提神,竹筒烤茶是這幾個民族平日裡常用的飲茶方式。

拉祜族喜歡喝熱茶燙茶,烤茶總是剛煮沸,就忙著下口了。在拉祜族語言中稱烤茶為“臘所奪”,是拉祜族一種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先將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熱後,放入茶葉邊抖邊烤,待茶色焦黃時,衝入開水,只聽見“嗞啦”一聲,焦香的茶味撲鼻而來,把茶水上的浮沫拂去,再加入開水煮好後,主人會先倒少許自行品嚐,為的是嘗試茶水濃度,若茶汁過濃,再加入開水讓其濃淡相適,最後才倒給客人飲用。這種烤茶,香氣很足,味道濃烈,飲後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烤茶一般茶氣較重,因為普洱茶經過高溫烘烤,再用沸水滾煮,茶葉裡的所有多酚物質都會完全釋放出來,香氣會更加濃郁,口感也更加醇厚。佤族兄弟們的烤茶除了茶味重,還多了苦味。可以說,佤族的茶文化就是火塘上的苦滋味。他們摘來綠茶毛茶,然後自己將茶用鍋烤成黃色,待到香氣四溢後,再放入底大口小形狀的陶製缸中,茶量放到七成滿,然後注入泉水,用炭火煎熬。缸口放一塊小木片,水沸騰時可以壓下木片,以防茶葉溢出缸外。當第一次注入的水煮幹後,再加入水,繼續煎熬至剩下一半水時,就可以飲用了。這樣煎煮出來的茶湯,味道濃釅而苦,稱之為苦茶。佤族煎熬苦茶,一般選擇在中午和晚上,中午在田邊,喝一碗苦茶,能解渴去乏,晚上圍爐火塘,喝上一碗,能提神醒腦。

除此之外,佤族苦茶還有一種“鐵板燒”茶法,這種方式是升級版的烤茶。通常先用茶壺把水燒開,然後在一塊薄皮鐵板上放適量茶葉,再將鐵板移動到火塘邊烘烤。為了讓茶葉均勻受熱,需要輕輕抖動鐵板。等茶葉發出清香,葉片由綠轉黃的時候,將茶葉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茶壺裡烹煮,水沸騰三五分鐘後,就可以飲用了。由於這種茶是先烤後煮而成,味道會有濃烈的焦香味,苦中帶澀,極其刺激味蕾,是最具有代表性味道的佤族苦茶。

在白族地區,有一種烤茶叫“雷響茶”,白語叫“口兆”。顧名思義,就是在烤茶的過程中,茶葉會發出類似雷鳴一般的聲音。該怎樣烤才會有這樣大的動靜呢?烤茶主人將初制的大葉毛茶放入小陶罐中,然後封閉罐口,在火上一邊烘烤,一邊不停轉動陶罐,那種情形就像兒時家門口賣爆米花的貨郎。烤茶過程中,大家就圍坐在火塘邊上拉著家常。過一會兒,當聽到罐中的茶葉“噼啪”作響,並由罐中發出焦香時,趕緊向罐中倒入開水,此時罐內會發出悶雷一般的響聲,“雷響茶”由此得名,聲音越大,越是有好兆頭,預示著幸運和吉祥。能烤製出巨大聲響的主人會非常興奮。







劇劇屋


我喜茶,但胃寒,飲青綠茶會有不適,紅茶又覺茶味不同,所以只飲半發酵茶。

手上的綠茶多,試著烤制後再泡(去其寒溼),居然很合口味,所以對烤茶的方法及歷史開始關心。

在雲南佤山呆過,那裡的山民全吃烤茶,方法是茶葉裝瓦罐中在火塘上慢烤,待茶葉冒煙香氣四溢時衝入沸水,然後再在火上熬製片刻,然後倒入大杯中,火塘邊的人們傳飲,每人一口像喝酒一樣,很有儀式感。我喝了一口苦澀難嚥,但過一會就感回味甘甜。山民叫它做"炕罐茶"。

查了下資料,滇桂黔湘到川西北甘肅寧夏的少數民族多有這種炕罐茶。多是又烤又熬的做法,烤香了泡的還少見,倒是日本臺灣有見。

烤茶有講究的,烤三成增香,烤五成添香(有咖啡味),再烤就是藥茶了。

曾寫過一首小詩,附上作結尾。

《茶道,烘焙茶》\r

白泥小土鍋,

抓入茶一撮,\r

碳火爐上攸攸炕,\r

青煙一縷縷。\r

山泉水侍侯,

乘熱衝入壺,\r

吱溜一聲茶湯滾,\r

濃香沁入骨。


三色土203


雲南出好茶,多地少數民族聚集地尤為愛好喝烤茶(古代烤茶這暫且不表),烤茶因民族習俗不同也不近相同。例如大理的烤茶,用瓦罐烤茶時放入乳扇,甜棗,文山烤茶須先放入一些大米,待米烤香後投入茶葉至烤香,衝入沸水而成。臨滄烤茶也稱抖抖茶,用瓦罐在火塘邊將茶葉烤香,衝入沸騰的山泉水,飲後精神抖擻。其他還有傣、蒙、哈尼、拉祜族……

烤茶時放入薑桂糖也別有一番風味!



宏偉永卓文化


我是看郭德綱和孟非的綜藝節目,是在大理來了個客棧,分別邀請不同的人來做客,他們也去拜訪了當地的人和其他一些在大理定居的人的不同生活,他們在拜訪一個張姓夫妻的時候,男主人就給郭德綱和孟非佟大為他們做的烤茶!顧知道大理有烤茶!具體口味如何,應該有烤糊的味道!


路上陌上花開


我是雲南茶農王磊,我們這烤茶是一群老友坐火塘邊上(我們這柴火燒飯,每家都有火塘),取把茶葉放入陶罐,拾幾塊通紅木炭一起放入抖動直到茶葉烤香。注入開水放到火塘邊上讓它沸騰取出品飲。



王磊古茶


雲南的烤茶民俗

傣族、景頗、哈尼族多數生活在潮溼的熱帶地區,周邊環境總是被青翠綠竹圍繞,所以他們都習慣在野外勞作時,在山野間待客時來一罐烤竹筒茶。於這些山林裡的子民而言,就地取材非常容易,先燃起一堆篝火,再砍來一節鮮竹筒,將山澗清冽的山泉水盛滿竹筒,架在火上煮開。再去茶樹上採摘適量新鮮茶葉置於火炭旁,慢慢烘烤,等到一股焦糊味瀰漫開來,筒中水也差不多燒開了。此時,用手將烤過的茶揉碎放入竹筒中,煮片刻後倒去茶渣就可以痛快暢飲了。這樣用竹筒烤製出來的茶水,不僅有鮮竹清香味,還有茶葉本身濃郁的芳香味,喝起來非常甘甜爽口,能解渴提神,竹筒烤茶是這幾個民族平日裡常用的飲茶方式。

拉祜族喜歡喝熱茶燙茶,烤茶總是剛煮沸,就忙著下口了。在拉祜族語言中稱烤茶為“臘所奪”,是拉祜族一種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先將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熱後,放入茶葉邊抖邊烤,待茶色焦黃時,衝入開水,只聽見“嗞啦”一聲,焦香的茶味撲鼻而來,把茶水上的浮沫拂去,再加入開水煮好後,主人會先倒少許自行品嚐,為的是嘗試茶水濃度,若茶汁過濃,再加入開水讓其濃淡相適,最後才倒給客人飲用。這種烤茶,香氣很足,味道濃烈,飲後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烤茶一般茶氣較重,因為普洱茶經過高溫烘烤,再用沸水滾煮,茶葉裡的所有多酚物質都會完全釋放出來,香氣會更加濃郁,口感也更加醇厚。佤族兄弟們的烤茶除了茶味重,還多了苦味。可以說,佤族的茶文化就是火塘上的苦滋味。他們摘來綠茶毛茶,然後自己將茶用鍋烤成黃色,待到香氣四溢後,再放入底大口小形狀的陶製缸中,茶量放到七成滿,然後注入泉水,用炭火煎熬。缸口放一塊小木片,水沸騰時可以壓下木片,以防茶葉溢出缸外。當第一次注入的水煮幹後,再加入水,繼續煎熬至剩下一半水時,就可以飲用了。這樣煎煮出來的茶湯,味道濃釅而苦,稱之為苦茶。佤族煎熬苦茶,一般選擇在中午和晚上,中午在田邊,喝一碗苦茶,能解渴去乏,晚上圍爐火塘,喝上一碗,能提神醒腦。

除此之外,佤族苦茶還有一種“鐵板燒”茶法,這種方式是升級版的烤茶。通常先用茶壺把水燒開,然後在一塊薄皮鐵板上放適量茶葉,再將鐵板移動到火塘邊烘烤。為了讓茶葉均勻受熱,需要輕輕抖動鐵板。等茶葉發出清香,葉片由綠轉黃的時候,將茶葉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茶壺裡烹煮,水沸騰三五分鐘後,就可以飲用了。由於這種茶是先烤後煮而成,味道會有濃烈的焦香味,苦中帶澀,極其刺激味蕾,是最具有代表性味道的佤族苦茶。

在白族地區,有一種烤茶叫“雷響茶”,白語叫“口兆”。顧名思義,就是在烤茶的過程中,茶葉會發出類似雷鳴一般的聲音。該怎樣烤才會有這樣大的動靜呢?烤茶主人將初制的大葉毛茶放入小陶罐中,然後封閉罐口,在火上一邊烘烤,一邊不停轉動陶罐,那種情形就像兒時家門口賣爆米花的貨郎。烤茶過程中,大家就圍坐在火塘邊上拉著家常。過一會兒,當聽到罐中的茶葉“噼啪”作響,並由罐中發出焦香時,趕緊向罐中倒入開水,此時罐內會發出悶雷一般的響聲,“雷響茶”由此得名,聲音越大,越是有好兆頭,預示著幸運和吉祥。能烤製出巨大聲響的主人會非常興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