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錘定音:博通收購無望,高通慘勝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週一晚間發佈命令,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否決博通公司對高通公司的收購交易。特朗普命令兩家公司立即放棄擬定的收購提議,並禁止博通向高通董事會提名董事候選人。

此前博通為了收購高通,宣佈將總部從新加坡遷移至美國,並計劃向美國投資15億美元。不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仍然向特朗普建議阻止這筆收購。特朗普最終發話,可以認定博通收購高通已經無望。

那麼,覆盤本次收購案,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筆者認為,中國手機產業是大贏家。博通收購高通無疑進一步加劇行業壟斷,對下游手機廠商產生不利影響,並破壞和高通已有的成熟合作模式。此前聯想、OPPO、vivo、小米、中興等中國手機產業鏈主要廠商宣佈了對高通的支持。

博通毫無疑問是輸家,作為一家精於併購的公司,博通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資源用於收購高通,收購失敗且遭到美國政府的斥責,對其業務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退一步說,如此重大收購失敗本身就說明了博通的戰略誤判。

高通則慘勝。起初高通斷然拒絕了博通的併購提議,併為了抵禦博通收購,將恩智浦收購價格提升16%至440億美元;又無法抗拒博通收購帶來的利益誘惑,取消了保羅·雅各布(Paul Jacobs)的執行董事長職務。雖然成功保住了自由身,但首鼠兩端、患得患失的心態使得高通付出了沉重代價。

至於“考慮收購博通”的英特爾,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基本沒有影響。

高通的競爭對手聯發科則可能遭受池魚之殃。在中端手機芯片市場,高通與聯發科競爭激烈,本次收購終止後,高通必然會在市場層面強化競爭,贏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以鞏固自身行業地位。

本次博通收購高通案,從看似鬧劇到強烈反抗,再到曲意迎合,最後被特朗普一拍兩散,其情節之曲折,恩怨之離奇,影響之廣泛,教訓之深刻,可以被好萊塢拍成一部電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