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小甸鎮發源地

小甸集--中共安徽省黨組織的發祥地。五四運動後,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馬列主義在壽縣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中間傳播開來。在上海、蕪湖等地求學的進步學生接觸了馬列主義的宣傳,從1919年到1923年之間,壽縣在蕪湖讀書的薛卓漢、曹淵、王培吾、徐夢秋、曹廣化、方運熾等10餘名學生組織了"愛社",進行革命宣傳活動,並同家鄉的進步青年知識分子聯繫。蕪湖中學畢業後有的回到家鄉,在學校裡以小學教員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另一部分學生,如薛卓漢、方運熾、曹蘊真、徐夢秋等轉入我黨領導的上海大學讀書,並加入黨組織。共產黨員曹蘊真、薛卓漢、徐夢秋等根據黨的指示,接受了在壽縣發展黨組織的任務。1923年冬,壽縣小甸集召開黨員會議,成立了安徽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特支書記曹蘊真,特支直屬中央領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小甸集特支的建立,為壽縣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隨著組織的發展,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相繼建立了縣委、中心縣委,在黨的領導下, 1931年舉行了著名的"瓦埠暴動",誕生了一支工農紅軍。這支隊伍由遊擊小組發展到遊擊師,轉戰於合肥、舒城、巢縣、無為等地。抗日戰爭時期,成為新四軍的重要武裝力量。小甸集特支的成立推動了安徽黨組織的發展。

淮上中學補習社黨支部。壽縣小甸集特支建立後,黨團組織發展很快,支部紛紛建立。1924年暑期,上海大學黨組織派黨員胡允恭和鳳台的吳雲等6人回原籍壽縣、鳳台從事革命活動,當時壽鳳兩地失學學生較多,他們回來後,決定利用這一條件,發展組織。經過積極的籌備,在壽縣小甸集曹小郢子開辦了淮上中學補習社,補習社距小甸集僅2餘華里,補習社招收了三四十名失學青年,講授《社會進化史》、《唯物史觀淺說》等,介紹國內外形勢,引導學生閱讀《憫農》、《蠶婦》等反映社會階級矛盾的詩句。補習社傳播革命思想,影響很大。補習社裡建立了黨支部,胡允恭任書記,直屬黨中央領導。這些學生經過3個多月的學習,紛紛要求參加革命,曹少修、李坦等人入黨,曹雲露、曹廣海等人入團。

一門三烈士--曹淵、曹雲露、曹少修。曹淵烈士故居(亦三烈士故居)位於曹家崗,在小甸集以北3餘華里處。曹淵,字溥泉,1902年2月出生,幼年曾隨激進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張樹侯讀書,受革命思想啟蒙。五四運動後在蕪湖讀書,與薛卓漢等壽縣青年學生組織"愛社",進行革命宣傳活動。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結業前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學兵連黨代表、國民革命軍連長、葉挺獨立團一營營長等職,他參加了第一、第二次東征,平叛和北伐戰爭。戰爭中身先士卒、不怕犧牲、英勇機智,屢建戰功。在攻打武昌戰役中血染疆場,壯烈犧牲,年僅25 歲。

曹雲露,曹淵烈士侄兒。1910年生,1924年在淮上中學補習社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壽縣"瓦埠暴動"後誕生了一支工農紅軍。曹雲露領導的游擊隊在與敵鬥爭中不斷壯大,逐漸發展成為遊擊師。1937年春夏間,赴革命聖地延安學習,1938年安徽工委成立,曹雲露任工委書記,組建了皖北抗日遊擊隊。1939年曹雲露在湖北浠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29歲。

曹少修,曹淵烈士二哥。早年參加淮上軍。1913年討袁之役,起兵參與討袁,失敗遭通緝。1924年在淮上中學補習社入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長期堅持對敵鬥爭,在壽縣即將解放前夕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他是三烈士中參加革命最早,犧牲最晚的烈士。

小甸鎮人們悼念烈士

將軍故里。在共和國開國將軍中有位資歷頗豐的將軍曹廣化,他出生在小甸集附近的王崗子。在蕪湖中學讀書期間,受到了五四運動和進步教師的影響,與薛卓漢、曹淵等組織了"愛社",進行革命宣傳活動。 1926年春入廣州農民講習所第六期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與崔筱齋等回家鄉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黨組織。他們建立了中共合肥北鄉黨支部,是合肥地區最早黨支部,並在淮河以南組建了安徽最早農民協會組織。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臨委成立,決定成立壽縣(壽鳳)臨委。10月,經過調整的中共壽縣臨時縣委由曹廣化任書記,1931年任壽縣縣委書記,直至帶領游擊隊員隨紅二十五軍進入大別山區。

小甸集這塊紅色沃土是許多先烈的鮮血染紅的。像1931年9月在黃家壩戰鬥中犧牲的遊擊大隊大隊長曹鼎,1934年秋在舒城春秋山戰鬥中犧牲的曹廣海等許多烈士都是出生於小甸集,革命先烈的不怕犧牲精神時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生活在小甸大地上的兒女。

今日的小甸鎮是壽縣的經濟重鎮、農業大鎮,是發展中的一塊紅色沃土。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將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將抓住中共小甸集特支--中共安徽省黨組織的發源地以及鎮內的壽縣革命烈士陵園、曹淵故居、淮上中學補習社等紅色旅遊資源的契機,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快老區經濟發展。

壽縣小甸鎮發源地

壽縣小甸鎮發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