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茫茫人海,感恩你我在此相遇。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一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這樣說:“子不教,父之過”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己不經意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這個社會的認知。

“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教育孩子最好的年齡段就是在小時候,長大後就很難再調教,他的性格已經成形所以很難進行更改。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著明顯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是處於一個比較難操控的狀態。

孩子是自己生命和家族的延續,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家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孩子需要陪伴和教育的時候最好不要缺席,不要給自己和孩子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我曾經有一個初中同學吳磊(化名),他當年在學校的所作所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依然對他記憶猶新。有時候依然會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促使他做出反常的舉動?都說嬌兒無孝子!這在他身上被表現的淋淋盡致。

吳磊本不是我們班的同學,他因為不為人知的原因被其他學校開除後託關係轉到我們學校的,恰巧分到我們班做插班生,也正是因為他的到來才讓我瞭解到這世間險惡,即使是親父子也不能做到充分信任。

“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他是新來的學生,大家都不熟悉,因此都不跟他玩。為了打破這一尷尬的局面,他在班裡公開徵集飯友,凡是願意跟他在一起吃飯的同學,他一律請客,吃完飯後再給一塊錢。這對當時的窮學生而言充滿了誘惑力,很多人積極報名,因為他財力有限只接受了幾個人作為飯友。

作為吃住在學校的學生,父母都會每個月給一部分生活費,對一個學生而言也勉強能夠維持一個月,他一下供應幾個同學一起吃飯就有些吃不消了,為了維持下去就只能開動腦筋想辦法。他將主意打到自己父親身上,委託其他同學打著老師的旗號寫繳納雜費的條據,他爸見到條據後沒有產生懷疑就把錢給他了,初試牛刀就嚐到甜頭,也就開始走上了詐騙自己父親的道路。

每一次都能得手,也就壯大了他的膽子,寫的催收雜費金額也就越來越高。他爸雖然心裡不樂意,但不敢得罪老師,每次都忍氣吞聲把錢交給他。終於有一天,他父親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決定去學校討要個說法。

“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吳磊爸找到班主任孫老師後,將學校徵收雜費的一大疊條據氣沖沖地扔給老師:“你們這個學校,俺是上不起了,三天兩頭要錢,一次比一次高,俺要去告你們學校詐騙學生的錢。”孫老師心裡很緊張也很疑惑,最近就收過一次錢,怎麼會有這麼多條據?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受到牽連。

孫老師在條據中仔細查找,最終找出一張條據說:“我們學校只收過這一個,其他都不是。”“怎麼可能,上面都寫著你的名字,你得負責。”“寫著我的名字是不錯,但字跡不是我的。”孫老師為了還自己的清白就把吳磊叫過來當面對質,在壓力面前他只好把自己為何要詐騙自己父親的緣由和盤托出,並承認那些條據都是自己委託其他同學寫的,在騙到錢之後還需要向對方支付一些好處費。

這下就把他父親氣得暴跳如雷,大罵他是一個敗家子,大傻子。要不是老師極力阻攔,吳磊肯定會被他爸打得連他媽都不認識。他爸本來對他就有很多不滿,也正是因為此事兒,讓他對自己的兒子徹底失望,覺得他是朽木不可雕也,沒有再培養的必要就迫使其退學外出打工去了。

“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羅織經》裡就有這麼一句話:“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世間最親的莫過於父子,但兒子害自己老子的事情卻是在歷朝歷代中層出不窮。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作為父親卻沒有肩負起作為父親的責任,在教育孩子方面嚴重缺失,這對孩子產生了錯誤的觀念,也為今後的生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子不教,父之過”為了有個好人緣,兒子竟騙父親的錢給別人花


常言道:“教婦初來,教子嬰孩。”也只有在最容易入手的時間段干預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評論和轉發,你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