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解題速度慢,可能是這些原因,附4個方法

很多同學每次考試都會做不完題,導致會做的也來不及做。想要改善這個問題,現在天津新文達中小學小文就來教大家一些提高高中數學做題速度的小竅門,希望能夠幫大家解決做題慢的問題!

高考數學解題速度慢,可能是這些原因,附4個方法

做題速度慢的原因必須知道


做題速度慢的大部分原因是對高考數學題目不熟練,造成對題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這麼三個:對知識點本身不熟悉、解題思路不熟悉(思維不熟)、分析能力不足;能力不足,計算能力不足、寫字速度慢、閱讀速度慢、接受信息能力不足(即不瞭解題目表述涵義);
性格原因,馬虎、粗心都可以歸結於急躁,很多同學讀題時快速讀完卻不瞭解其表達內容,或者是還沒讀完就開始寫答案了,往往要反覆回頭,浪費時間。或者乾脆做錯;做題習慣,很多同學拿到數學題悶頭就做,事先考慮都不考慮,發現做錯了才回頭看。也有的同學看到題目不認識,就猶豫要不要先做,導致不知不覺的浪費時間。
你屬於哪種呢?

高考數學成績要提高,給你4個好方法!

捷徑一.少題海多精題“偷懶”的第一要任就在於減少複習的負荷量。

開學伊始,我便整理出一個大體的概念框架,並利用已有的做題經驗對應框架進行知識點篩選,刪除要求低的和已掌握的,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樣在第一輪複習大家都埋頭做題之時,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題海。

省下時間只是手段,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題”上才是目的。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兩大類“精題”:

一類是涵蓋了多項考點的“母題”,一類是同一題型中頻率較高的“錯題”。

經驗表明,對這兩類題的反覆研究和提煉大大提升了我學習數學的效率,為短期內成績攀升打下堅實基礎。

捷徑二.少抄書多翻譯

文科數學的一大特色,就在於你可以通過有效的總結來代替無盡的習題。總結並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和做題經驗歸納出針對自身的解題技巧,這也就是我所謂的“翻譯”。事實上,高中三年我花在總結上的工夫與做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從總結中萃取出的一本針對性極強的“翻譯”小冊子最終成為我數學攻堅的不二法寶。

捷徑三.少動手多動腦

高中的任務很重,文科每天的作業量足以把手寫到抽筋。為了“偷懶”,我在動筆做題之前總先瀏覽一遍題幹,遇到會做的題絕不浪費筆墨,遇到相同類型的題也只綜合起來做個思路比較即可(當然前提是計算和格式能過關)。這個習慣不僅為我省去了大量無意義的勞動,更讓我獲得了從更高層次上審視題目的機會,從而加強了對許多考點的縱深理解。

捷徑四.少粗心多自信

粗心大意是大家在數學學習中難以繞過的一大障礙,然而粗心只是表象,追本溯源仍是不夠熟練。不熟練並不意味一定要用題海來補救,慣於“偷懶”的我選擇了用“翻譯”來解決問題。審題不細的現象背後,或許是忘了分母不能為零,或許是記不清反三角函數的定義域。總之,導致粗心的原因無非幾類,稍作總結便可悉數在握。

心態的調整亦無需花費額外的精力。我所採取的措施是在臨考一個月時找來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細做一遍,並將答案寫在捲上。抄答案的過程有利於對格式和細節進行查缺補漏。由於大多數的試題都在一輪輪複習中零星地遇到過,因而三套試卷整體感覺偏易,從而可以達到降低高考恐懼感,增強自信心的目的。

我們在學習時,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簡單,卻很重要的習題,以不斷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能力。隨著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漸增加難度,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