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聽韋老師講向西遊記取育兒經這門課,我收穫很大。首先看到韋老師把生活科學化,具體化。韋老師用他前瞻開發性的思維創作出一部又一部的精品著作,用來教育數萬在育兒中迷茫的父母,他用一顆博大的胸懷用心靈溫暖心靈,用生命影響著生命,讓更多的人因心理學而受益。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論到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做個好家長,韋老師說,很多人都是在以個人經驗做課題來教育孩子的,都是“經驗學家”,豈不知自己的很多認知已違背了自然的規律。教育孩子是結合:現代科學、傳統文化、社會問題三個方面來完成的,它涵蓋了孩子的方方面面。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是,社會在發展,家長也需要成長。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也曾說過,每一個父母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把自己的孩子當成理想自我來培養。家長以個人的認知經驗來教育孩子,才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重中之重。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裡說到,每一個孩子都是可塑造的精靈,在尊重孩子天性本質的基礎上去塑造孩子,才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孫悟空能成佛,我們的孩子也能成為人。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也寫過這樣的書籍《成為一個人》,是的,成為一個人的確是需要方法也是需要過程,孩子能否健康的成長,這與家庭文化是分不開的,孟母三遷就是一個例子,在教育兒子中她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適當,作為母親,她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的楷模,孫悟空在成佛的過程中母性的菩薩也遵循了不驕不躁,行為適當的教育方式,可見營造一個的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何等重要。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韋老師說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是民間諺語,韋老師說但對應著發展心理學,每一個階段都有孩子發展的規律。孩子到三歲已從無我變成有我,孩子的我在三歲時就形成了,孩子有了自尊,知道了自己的重要,以發展心理學的規律,三歲是孩子的第一個發展期也是機遇期,若此時家長順從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長模式將以家長為標準。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比如愛乾淨的父母不讓孩子下地玩土;不喜歡某種顏色的父母說某種顏色不好看;不喜歡吃什麼食物的說哪種食物不好吃;愛罵人家長教會了孩子罵人;家長的價值觀直接影響了孩子能否健康的發展。孩子天性氣質的部分不易改變(活潑型的多血質、衝動型的膽汁質、安靜型的粘液質、抑鬱型的抑鬱質),我們需要去尊重,孩子的人為的發展容易改變,我們需要去塑造。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曾說:借成人的幫助所得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是差異,實際上就是教育所帶來的發展,被稱為“人為的發展”。韋老師也說家庭文化就像一個染缸,拿什麼染料就出什麼顏色,說的真好!真是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去文化薰陶啊!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每一次學習都有不同的感受,生活即科學,科學源於生活,善於發現美的韋老師用他通俗易懂的語言,一次又一次敲醒了我們這顆在自己的認知經驗中沉睡的心靈!

我很榮幸在網校這個如何成為人的染缸裡浸泡,他教我如何成為人,如何教育孩子做人,我非常享受這個成長的過程。享受其中必受其益,我感恩我所有的遇見!

向西遊記取育兒經#情感達人作戰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